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食旅融合」體驗模式論金門觀光發展

發布日期:
點閱率:248

中國人素有「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文化,一個地方的美食不僅是味蕾感官的享受,更蘊含當地獨特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符號。透過打造主題化餐飲、沉浸式服務場域的「食旅融合」模式,已成為提升遊客體驗、延長駐留時間與促進地方產業升級的關鍵路徑。尤以金門高粱酒憑藉濃郁酒香與在地工藝,成為遊客必買的伴手禮之一,亦可與在地美食配搭,形成「酒食對話」的獨特體驗。
首先,金門蚵仔煎、蚵仔麵線、蚵嗲及燒餅等閩南風味小吃,憑藉新鮮海產與獨門配方及餡料,既保留閩南家常味,又突顯鮮甜海味,是典型的「傳統+戰地」風味代表。透過類似概念進行主題化懷舊路線設計,有助於以文化演繹餐飲,進而提升參與感與話題度。以「軍中回憶美食」路線為例,結合金門戰地特色,打造老兵餐廳或於坑道餐桌中品嚐高粱酒燉雞、南乳燒鵝等菜品的沉浸式體驗,將別有一番風味;另外,金門擁有豐富僑鄉文化,或可嘗試走「僑鄉媽媽味道」的南洋美食路線,有機會更可邀請僑胞於家中或社區中心舉辦小型家宴,讓遊客在傳統建築中享受家常菜,並透過故事化導覽引發遊客文化共鳴。
其次,業者可透過沉浸式餐飲演繹,結合民俗表演、漢服禮儀或懷舊勞軍演唱,將用餐過程轉化為「美食劇場」,使味覺體驗與視聽感官同步升溫,提升遊客停留時間與消費意願。另為提升數位化與互動體驗感受,縣府的「金門行動旅服」平台可整合餐飲、住宿與交通資訊,並透過掃碼互動、線上打卡與專屬折扣,激發遊客探索更多小眾美食點的興趣,實現線上社群推廣與線下消費的閉環。甚至可進一步結合產官學各界,鼓勵文創及特產業者研發在地特色「食旅禮包」,並結合更多創業團隊豐富數位整合行銷渠道,協助推廣金門觀光旅遊暨「食旅融合」的美食享受體驗。
綜上所述,若能積極鼓勵地區業者創新,在深度遊行程嵌入美食環節,例如在金門三天兩夜遊路線中,特設「高粱嗆蟹DIY」與「高粱酒釀蛋」工作坊,讓遊客可親手製作並品嚐,將可強化遊客參與感,並加深觀光記憶點,有效提升二次傳播率。另可引導傳統小吃店參與品牌化升級,制定口味與服務標準,使遊客無論走進哪家門店,皆能獲得穩定且可複製的優質體驗。或者打造特殊氛圍的沉浸式體驗場景,例如於熱門景點旁設立臨時伴手禮市集(如後浦藝文16特區),匯聚貢糖、高粱牛肉乾、金門菜刀、一條根、手工麵線及醬料等特色商品,並搭配路邊小攤或文藝表演,呈現「日落.夜市.微醺」場景,延伸遊客活動範圍與夜間經濟效益。
總而言之,每道金門美食皆承載戰地歷史或閩南文化,透過故事化解說與沉浸式演繹強化情緒價值,將有效激發遊客的情感認同與口碑傳播。更可進一步與文創、演藝、手作藝師建構跨界合作的生態圈,開發如「高粱微醺畫作」等「美食+工藝+體驗」的複合產品,延伸產業鏈價值。透過國際美食節、海外直播帶貨與社群KOL探店,打造「金門味覺」IP,讓美食成為吸睛名片,推動金門從「快閃景點」轉型為「深度旅遊目的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