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穩見遠,祝賀新加坡金門會館155週年慶
5月18日,新加坡金門會館於當地香格里拉飯店的島嶼宴會廳,舉辦隆重但不失溫馨的晚宴。大會高朋滿座,為這座走過百餘年且歷久彌新的會館,獻上最深的祝福。
金門會館主席方耀明及本次週年慶籌委會主席李志遠,帶領著會館的董事們、秘書處規劃了相當具有創意的活動。晚宴邀請了前任主席(榮譽主席、信託人)、現任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主席蔡其生擔任主賓,駐新加坡臺北代表處童振源代表(大使)、黃氏基金董事黃瑋玲,以及眾多新加坡華社領導也前來祝賀。不僅如此,來自東南亞各地的金門同鄉也組團前來,包括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陳良吉主席、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王木財主席、巴生港口金浯嶼會館李錫偉總務、柔佛州金同廈會館陳期惠主席、馬六甲金門會館主席拿督吳梓浩、砂勞越金門會館總主席洪益勤、汶萊福建會館方延和主席、印尼廖省及廖省島金門鄉親會黃東平總主席暨李東宏主席、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張德超創會主席暨王振坤主席、泗水金門會館董倫慶主席、麻里巴板金門同鄉會蕭宗嚴主席、三馬林達金門同鄉會黃金英財政等,為共同的金門鄉誼而歡聚在一起。
方耀明主席強調155年來,每一代的新加坡金門人除了謀求生存發展外,也相互協助、團結一致,從早期的浯江孚濟廟到今日的金門會館,都是金門社群的新家園;同時,大家也和故鄉金門聯繫在一起,關心故鄉發展,也從尋根活動中找到自身的文化定位。蔡其生在致詞時也指出,金門會館作為百年老店,持續在地化、年輕化,重視社區服務,並與新加坡的發展緊密結合,就是這種與時俱進的靈活韌性,讓金門會館成為本地華人社團中活躍的一份子。
晚宴非常熱鬧,邀請了新加坡本地歌手及臺灣金曲獎得主翁立友演唱,粉絲們的熱情表露無遺。同時令人驚豔的是:方主席率領董事們、婦女組、青年團等,以舞蹈走唱方式,從宴會廳四面八方登上舞臺,大家哼唱著東南亞金門社群熟悉的「番薯情」,引起了臺下極大的共鳴,齊聲合唱,為晚宴氣氛帶來了高潮。
晚宴中也舉辦新書推介會。這是繼2015年《金門先賢錄:新加坡篇》、2020年《極目.遠航》之後,新加坡金門會館再度出版的專書---《行穩見遠:新加坡金門社群的行業發展》。金門會館持續創新,在紀念專書上嘗試突破傳統的紀念冊作法,而是以專題方式書寫金門社群有關的「人事時地物」,並從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裡描繪出新加坡華人文化的一些形貌;這本書以華文與英文寫作,讓受英文教育的新加坡年輕世代也能順利閱讀。
這本書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的江柏煒特聘教授花費兩年多撰寫,聚焦於金門社群行業發展與變遷。對新加坡來說,從開埠、獨立建國到今日,產業發展一直至關重要,而金門社群人數雖不多,但卻在昔日跨境貿易的「九八行」、新加坡河海之間的駁船業、加冷河流域的板廊及造船業等,佔有一席之地;陸海交通及物流業、各類工業及服務業等,金門社群也都掌握住新加坡每一次的歷史機遇,在各行業遍地開花、植樹成林。他們審時度勢,為這個島國創造了動人的篇章。
在方耀明主席的支持下,會館文教部許振義博士、楊素美、楊素萍女士、南洋理工大學張家傑助理教授與江柏煒教授不時討論架構、安排受訪者、收集且比對資料,並逐一訪問「金門頭家」及行業經營者,通過產業發展的動態觀察,了解新加坡金門社群行業的轉型之道。初稿完成,也提供受訪人的檢核或確認,避免用詞不當或書寫錯誤。英文稿的校對也花費心力,力求通順優美。這樣嚴謹的態度就是希望讓這本書成為大家可以認同的一份成果。
某種意義來看,《行穩見遠:新加坡金門社群的行業發展》不僅是一個地緣社群的故事,其實也是新加坡歷史變遷的縮影。不論是事業龐大的商業集團,抑或勇於拚搏的駁船業者、一心一藝的手作工坊,金門社群在新加坡的創業故事,以及他們傳承、轉型且創新,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及了解。再次恭祝新加坡金門會館,生日快樂,行穩見遠,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