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廈泉區域整合──在脫鉤風險中為兩岸經濟搭橋

發布日期:
點閱率:134
字型大小:

近年來,台灣政局進一步傾向與中國大陸「脫鉤斷鏈」的戰略路徑,不僅強化對中國市場的風險警覺,也持續推動與美日歐民主同盟深化經貿與科技合作。然而,在這樣的政治風向下,夾處於兩岸地緣政治風險的金門,卻未必只能被動接受當前困境,反而有可能主動擔負起促進兩岸經濟務實合作與維持台商發展彈性的重要角色。金門若能進一步與廈門、泉州協同合作,構築一個具有制度創新與產業協同功能的「金廈泉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或將為當前政治逆風中的兩岸經濟交流注入一股穩定與務實的底層力量。
金門因地緣關係,距大陸僅咫尺之遙,與廈門的生活圈、泉州的文化商脈早已緊密相連,即便在兩岸高層政治緊張之際,金門依然維持著兩岸民間互動的溫度,例如宗族祭祀、旅遊交流、基層衛生醫療合作等,這份難得的實質互信與社會資本,是台灣本島無法輕易複製的優勢條件。在此基礎上,金門有潛力成為兩岸「去政治化」的產業與金融合作試驗場,為因應兩岸制度差異與信任赤字提供創新中介機制,讓在地企業、民眾有機會順勢搭上數位經濟時代下一個三十年的商機與風口。
在目前兩岸高層幾無直接對話的情勢下,許多長年深耕大陸的台商正面臨進退維谷的兩難局面,金廈泉平台若能落地建設,不僅可為台商提供資本、法制與營運上的彈性後盾,還可開發金融科技、數位貨幣、供應鏈金融等新興應用場景。例如,金門可設置兩岸金融沙盒特區,測試跨境支付與清算機制;廈門負責數位人民幣與金融基礎建設的研發與落地;泉州則作為廣大製造業的需求出口地,提供應用實證場域。三地協同下,能有效解決台商在大陸「資金出不來、帳目難核實、法律保護薄弱」等長年問題,提供一個不受本島政治操作干擾的可控、可信平台。
更關鍵的是,金門不應只是一個經濟跳板,更可以是制度創新的舞台。台灣若真想在與大陸互動上擁有更多主動性與掌控權,便不能一味走封閉與割裂的道路,而是應以制度設計來引導風險、擴張信任。金門由於其特殊地位與地方自治彈性,可做為雙邊制度創新的緩衝帶,例如先行試驗特定金融、稅務與商業規範,為未來兩岸制度接軌建立前導經驗。
當然,金門要承擔這樣的戰略角色,必須獲得台北中央的戰略授權與法律鬆綁,同時也需要與廈門、泉州之間建立非對抗性、相互尊重的合作機制。這並不等同對中國完全開放,而是一種在對立中創造交集、在風險中尋找韌性的務實策略。畢竟,無論兩岸未來政治如何變動,民間的經濟活動與台商的生存需求都不會戛然而止,兩岸當局政策都應該提供空間與選項,而非糾結於意識形態對抗的單一路徑。
金廈泉作為地理上的「小三角」,若能構建為制度上的「穩定三角」,不只是金門的機會,更是台灣在大國競合與地緣風險交錯之下的彈性布局。它可以不帶政治意識形態的負擔,聚焦在產業、金融與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而為兩岸未來創造新的對話可能,尤其在脫鉤與對抗成為主旋律的時代,金門,或許正是兩岸人民心中那座最需要、也最可能存在的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