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門成為全齡健康幸福城
在世界各國無不為高齡化、醫療資源失衡與公共衛生挑戰所困之際,金門縣在113年度全國衛生保健業務考評中脫穎而出,一舉奪下無菸環境與宣導、戒菸服務及菸害防制成果、新生兒聽力篩檢及學齡前兒童視力管理、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孕產婦母乳支持環境、高風險婦(兒)追蹤關懷服務、HPV疫苗接種率等七項大獎,不僅肯定了地方政府在婦幼健康、菸害防制、慢性病防治等多元面向的深耕努力,更展現了金門縣政府在有限資源下持續創新與突破的治理能量。
從這七項大獎項背後,映照的是全民健康的每一步,從胎兒出生、學齡前發展到成人慢性病與癌症預防,一個個指標串起從搖籃到老年的全齡健康藍圖。更令人欣慰的是,除了獎項背後的數據與榮耀,金門縣政府更以行動落實醫療均等化政策,接連啟用金西、金東醫療門診中心,讓醫療走進社區、走進日常,真正回應了「在地就醫、就近照護」的民生期盼。
在新生兒聽力篩檢及學齡前視力管理上,金門縣達成了幾近100%的覆蓋率與追蹤率。這意味著,一名剛出生的金門孩子,在最黃金的發育期就能得到完整的聽力檢測與視力關懷,若有異常,能在關鍵期獲得早療與輔具協助,避免孩子帶著遺憾長大,這讓每戶家庭安心的指標,父母不必再為「看不見、聽不到」的擔憂徹夜難眠。
菸害防制同樣是社會健康的重要戰場,自101年起,金門縣公告多達102處無菸環境,衛生局持續進行禁菸場所稽查,並主動提供戒菸資源,全面築起無形的防護網,更積極培訓24位合格戒菸衛教師,協助逾300名縣民成功踏上戒菸之路。當減少燃燒一根根香菸等於避免每個家庭成員吸入二手菸霧的危害風險,使更多人不被菸草奴役的未來。
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病防治也是高齡化社會的關鍵工程,金門透過結合醫療院所、營養師與運動教練,提供個別營養諮詢與運動處方,更將健康課程開進村里,辦理「動動班」,鼓勵居民彼此拉攏一起動起來。這種從社區扎根、從生活改變的模式,才是真正能長遠改變國民健康指標的關鍵。
縣長陳福海多次強調,獲獎不是終點,而是持續推進的動力。的確,從七項獎項可以看見金門在醫療政策設計上走出了「以人為本」的溫度,縣府團隊深知數字背後是活生生的人命和家庭健康。當各縣市仍把衛生考核視為績效競賽時,金門則把考核指標內化成為日常治理的目標,以獎項當作「體檢報告」,查漏補缺,再接再厲。尤其中央「公共衛生前移」的政策目標,金門縣超前部署實踐證明,預防勝於治療不只是口號。從推廣四大癌症篩檢、成人預防保健到增設無菸環境,這些看似分散的防線,交織成縝密的社區健康網絡,減少了重症發生、節省了醫療資源浪費,也減輕了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除了在公共衛生領域屢獲肯定,金門縣政府近年更積極解決長久以來備受詬病的城鄉醫療落差問題。隨著金西醫療門診中心自去(113)年10月起正式開診,座落於金寧鄉衛生所大樓,服務輻射範圍涵蓋金寧、金城與烈嶼地區,替代民眾舟車勞頓進城就醫的不便。位於金沙鎮衛生所的金東醫療門診中心於今年7月正式啟用,針對當地高齡人口比例高、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現況,量身規劃皮膚科、復健科、婦科等門診科別,並依需求滾動調整,金門東西半島「雙門診中心」格局至此完整成形,縣府運用有限資源編織在地醫療安全網的具體體現。
在各式考核數據與獎狀背後,健康城市的真正指標並不只是「得了幾個全國第一」,而是縣民是否真正感受到照護與便利。從婦幼健康、癌症篩檢、戒菸防制,到慢性病管理、基層醫療普及,這些政策不僅需要縣府一時的決心與執行力,更需要長期的資源投入與跨部門協作。這也是縣長陳福海所強調的:「健康是根本,照顧要有感」。獎項是外顯的肯定,有感則是內隱的支持力量,即便資源有限,只要願意傾聽與創新,唯有讓居民真正感受到政府的用心與細心,才能贏得更多民心,也才是打造幸福健康城市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