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最初的愛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文瑋。
點閱率:694

上個月,老媽陪因公務出差的雙胞胎妹妹返金一趟,工作告一段落,母女三人就近到親戚朋友家小坐敘舊。來到沙美街上,買了家人都愛吃的油條和包子,老媽突然想到很久沒見到張老師了,拉了妹妹要到張老師家走走。我在讀小學時,很羨慕張老師擔任班導師的那一班學生,因為他的脾氣溫和,對待學生很有耐心。和爸爸老同事的他,多年來也常常關心這位同事赴台定居後的狀況。
約莫十多年前,與我合作的顧問公司,電話知會我要請一位業務高手和我談套裝課程,這天下午,會客室裡我左瞧右看了這位來訪的美女,終於忍不住問起:【請問您是張老師的女兒嗎?】聽聞我這麼回答,她吃驚的問:【妳是我爸爸的學生嗎?】我搖搖頭回答,當年讀小學時,沒有上過張老師的課,不過,卻很喜歡張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為什麼會冒昧問起這位初次見面的小姐是不是張老師的千金,實在是她長得太太太像張老師了,簡直是一個模子複製過來的,所以,想要不問這個問題,還真是憋得難受啊!記得當年我家大弟回金門清明掃墓,搭計程車回官澳時,把錢包留在車上,回程,司機先生發現車上有皮夾,連打開來看都沒有,就直接把錢包送到家裡去,阿嬤很吃驚問怎麼會知道這是誰家的孫子,司機先生笑著說:【他一上車,我從鏡子看了一眼,和楊老師年輕時長得一模一樣。】是誰家的孩子,只要熟識的人都一眼看得出來的。
近來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張老師,看到媽媽出現,欣喜之情溢於言辭,師母則是很感慨,始終默默行善的先生,竟然在這個年紀生病了,並且需要家人全心全意的照顧著。初時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的一家人,在請教宗教界高人後,終於稍稍釋懷,或許因為張老師平日積德的福報夠多,所以,才會到了這個年紀才發病。除了師母和外勞的照顧外,現在孫子也在身邊共同生活,讓張老師的活動範圍不必都侷限在家中。
電話中,從金門回家的媽媽,話多了、心也開了。年初,因為身體不適血糖過低,無醫護常識的一家人,在發現她已經陷入昏迷狀態下,才趕緊送醫急診,人在台北的我,從妹妹口中得知,心絞痛著,恨不能插翅飛到新竹陪她。全無意識的她,已經不認得所有在身邊的孩子,幸好老天垂憐,也感謝醫生醫術高明,終於救回了我親愛的老媽。只是,那次出院後,她始終不開心、不快樂,每個孩子都想盡辦法要討她歡心,要帶她逛街吃美食,也偷偷電話請教常年看診的長庚醫生,詢問媽媽是否因為慢性藥物副作用,讓她沒辦法心情開朗。
看到張老師儘管生病,仍然開朗的過著每一天,也看到師母真心看護,無怨無悔的陪伴在先生的身邊;媽媽應該感觸很深的,年輕時,自由戀愛結婚的她和爸爸也曾甜蜜過生活,對文學同樣熱愛的他們,因為有共同的嗜好,所以,可以在平凡日子找生活的樂趣,直到一顆轆轤敲中爸爸的頭,從此後改變了這對夫妻的生活。叛逆時期的我,羨慕別人的爸爸可以和子女坐著聊天討論升學問題;適婚年齡的我,不知道如何讓對方知道自己有個生病的爸爸,所以,總是無法敞開心懷接納有好感的人。
所有會面後的感慨,讓媽媽深刻體悟活在當下就是幸福。我提起自己也許久沒見到張老師的寶貝女兒了,去年有意了解該公司的某個課程,電話詢問,才知道她離職了。母女電話聊過天的數日後,竟然看到郵件中來了一封張小姐的訊息,好感動喔!主動打了電話過去,她也允諾找時間與我碰個面。再次相見,竟然相隔十來年,她談起張老師前陣子到台北小住一段時間,師母擔心孫子挨餓,急著要回金門,也提起她的離職,是因為爸爸生病了,所以,放下工作回去陪陪老人家,海島單純的生活讓她可以放空,每日晚餐後的榮湖散步,竟然是在她現在回到職場後,非常懷念的一個生活片段。她提起爸爸近來的情形,身為兒女,就是只能期待老人家能維持現況,因為,誰都不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但是,還是可以心存希望,說不定明天就會有新藥可以治療了。
會面後,我收拾好辦公桌準備到安親班接孩子,思緒仍留在與這位學妹的談話內容,張老師是好爸爸,讓孩子可以放下耕耘十多年的工作,回家專心陪生病的老人家;我的爸爸其實是好爸爸,他也曾在我兒時生病住院的晚上,把我架在脖子上,帶我從金門衛生院一路逛到街上開店的姑姑家,還帶我欣賞醫院外河堤旁的柳樹,只是他生病了,關閉了內心世界,外人無從得知他的想法與痛苦。
身為長女,我想,應該是與父母緣分是最深的孩子,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改變父母,可是,心中對父母的愛,在年少時不懂,現在,卻在年華老去的他們身上,也在自己為人母後,終於了解這樣的愛,是最初的愛,也是永遠的牽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