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瑰麗的金門鹽業史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6,219

對於中國福建地區之開發,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並非第一人,因為戰國時期越王勾踐之七世孫無諸便已建國於此「今之溫州、福州」,嗣於唐朝末年陳政及陳元光父子率軍入閩「約670年,今之漳州、潮州」及陳淵入閩牧馬於浯洲「約797年,今之金門」,為何唯獨王審知「王審知乃秦朝名將王翦後代,生於860年生,卒於925年」被尊稱為「閩王」與「開閩第一」。原因系福建之開發始於其兄王潮「廣武王/生於846年/卒於897年/得年52歲」,發揚於王審知,這是對王審知之功績的推崇。
唐朝末年(875年)黃巢作亂,僖宗皇帝逃入四川,中國天下大亂,生寧塗炭民不聊生,唐僖宗中和5年(885年),王審知與其兄王潮、王審邦隨壽州「今之安徽壽縣」農民軍首領王緒轉戰於福建。王潮因平定福建有功,官拜威武節度使,897年12月24日王潮病卒,副威武節度使繼任即其三弟王審知,王審知繼任後注重文治,全面改革政治、發揚中國文化、四門興學以聚書興教,使人民知書達理、設院召賢以禮納賢,中國福建蠻荒地成海濱鄒魯、開展海外地區之通商及經濟貿易等措施。後梁太祖開平3年(909年),受封為閩王,部下勸他自立閩國並稱帝,王審知力排眾議:寧為開門節度使,不做閉門天子,始終尊奉中原王朝為正統,後唐同光三年(925)年12月12日病故于福州,得年66歲,諡忠懿王,廟號太祖。王審知統治福建期間(897-925),全境出現太平繁榮景氣,蠻荒地成海濱鄒魯,人民不知兵戎達三十年,宋太祖趙匡胤對於王審知之功績,亦是加以推崇。
金門因位處中國福建九龍江口與大陸一水之隔,自東晉五胡亂華始,為中原百姓偏安與避禍之境,歷經唐朝牧馬侯陳淵率諸姓牧馬於此(約797年) ,嗣於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897-925)墾植為漁鹽之鄉,據黃振良老師2006年3月4日發表於金門日報之浯洲場與金門開拓一文提及金門陽翟浯陽陳氏家譜有下列記載:「始祖陳達公於五代後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年方16,閩主王審知旁求元光後,公與兄通同往,留通麾下,授節度使,加公承事郎,領父命,奏鎮同安浯洲鹽場,從之。」,陽翟的開浯始祖陳達,就此登上金門島「管理鹽事」,卜居於陽翟村。可知金門島上早在五代閩國時期即有鹽埕,且必定先有鹽埕,再有陳達前來管理鹽事。到宋代熙寧元豐年間,金門才立都圖、納戶鈔,到了元代,金門的鹽場才正式納入政府管理抽稅,金門開始設場產鹽至今已經有一千一百年的歷史,正式「建場徵鹽」(管理納稅)時間,則有七百年歷史。」,已佐證金門鹽業之開發確實始於五代十國王審知。
迨自元朝統治(1296-1368),因島內之金沙灣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斗門埕及南埕(今之劉澳、浦邊至瓊林一帶)、保林(今之西浦頭至古寧頭一帶)、東沙、烈嶼(今之小金門上庫至上林一帶)等十個鹽埕,元朝政府為鞏固政權之實質統治、管理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島十七都後學村(今之沙美)設置浯洲鹽場司(元代舊址:今之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官職從七品官)及創建浯洲書院(今之沙美菜市場),自此浯洲島便正式納入中原政權之管理版圖內。明朝創建初期,中國東南沿海諸省屢遭倭寇侵擾,明朝政府為海防之需要,於洪武二十年(1388)令江夏侯周德興派人,開始於浯洲島之舊金城、陳坑、官澳、田浦等處設置巡檢司與築城,並且延續元朝政府對於金門地區的鹽業之開發,造就金沙灣周圍之鹽埕林立,鹽業達到最高峰,1921(10)年出版之金門縣志卷8建設記載:「浯洲場鹽課司舊署在十七都,洪武25五年建,轄倉埕14所,後歸鹽政。浯洲鹽大使廢署在金山宮(萬安堂於元代之舊稱),久圯」及羅至平2010金門行業文化史書中亦記載:「明朝統治時金門的鹽產業到達顛峰,因為鹽場多集中於沙美區,造就沙美老街萬商雲集與百業繁榮之極盛景況,沙美老街舊時更是各宗族間及沙美與金門、大陸、南洋等商業、產業、農漁產品買賣及感情交流之地,更是金門東半島之港都與歷史悠久遠的古鎮,目前沙美老街及附近古聚落幾成廢墟,嚴重阻礙沙美城鄉發展及經濟蕭條嚴重…」,分別印證金門島與東半島之港都(沙美老街)於明代時期,萬商雲集與百業繁榮。清朝中葉以降,金門島因產之鹽質粗黝,金門之鹽業遂日漸式微。1949年國民政府轉進金門後,國民政府為軍事安全考量遂將金沙灣截斷,金沙灣從此不再與中國大陸通商與通航,對於金門之鹽業,國民政府延續日本殖民時期遺留之西園鹽場繼續從事鹽業生產,直至1990年代才正式走入歷史之盡頭。
回首金門島自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於913年派任陳達(16歲)至金門東半島陽翟村管理金門島之鹽事至1990年金沙灣之西園鹽場關閉為止,金門島對於鹽業之開發已歷經一千多年,這是金門珍貴的文化資產,更是一頁瑰麗的鹽業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