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速寫
二十三年又六個月的軍人生活,五分之三的時間戍守外島,以金門的時間最長。
民國四十一年初,隨部隊戍守大陳島,遺憾的是,一年多後,中共佔據了│江山,三天不到,火砲又襲擊大陳島,考慮軍民的安全,只好全部撒離。我們的部隊,在美艦的護航下,直接轉進到馬祖。從馬回台三個月,又隨部隊戍守金門,四次的輪調,戍守金門達十二年之久,如果說台灣是我第二故鄉,金門則是我的第三故鄉了,也可這麼說,「男兒四海為家」,處處是故鄉。
民國六十一年六月,在金門退伍,離開金門至今,整整四十二個年頭了。可是那兒的山岳湖泊,風土民情,軍民的互敬互愛,常浮現於我的腦海中。
金門的春天,常雨常霧,放晴的日子少,而夏天,古崗湖的風光秀麗如畫,此時到湖畔的遊人最多,儷影雙雙,嬌聲笑語,縈漾於亭間湖畔。而經過整修後,環湖馬路,裝設了螢光燈,湖畔的夜色,更是幽美,秋天,有蟬兒在木麻黃樹上歌唱,冬天,鮮美可口的黃魚和螃蟹上市了。還有……已不復記憶!
太武,是諸山的領導,它的部屬有天目、九女、美人、昔果、雙乳、南盤、馬山、碧山等,個個魁梧健壯。海印寺,延平郡王弈棋的成功洞二名勝亦在此,還有「毋忘在莒」大勒石。
文台寶塔,座落在南盤山頂,據縣志記載,是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同德所建,是座近六百年的遺蹟。
明都督俞大猷戍守金門時,曾修建庭院,院長題名曰「砥柱」、「虛江嘯臥」。塔的四週,懸崖峭壁,氣勢雄壯,五十五年重修,有石級扶手欄干,欄干三折,蜿蜒而上,臨頂,極目遠眺,碧海藍天,使人心曠神怡,還可鳥瞰金城全景。
擎天廳,是用汗水凝鑄而成的,冬暖夏涼,有許多活動常在廳內舉行。
陽翟,住的時間較久,有電影院,小鎮上的商店,經常「光顧」,認識不少的姑娘,再相見,已是陌生。還有沙美、山外,而山外最大的書店,更是我流連的場所,店內的書籍,全金之冠。
金門日報,原正氣中華報,胸懷正氣,邁向金門,今日的金門日報,內容更充實,報導的層面更深更廣。
金門,是我十二年深交的知己,定會再次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