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國小建校百年──憶往追思感恩祝福
哇塞!一百年咧!母校即將邁入百年老校之列了,實在可喜可賀啊!每想起這等美事,不自覺就喜上眉梢,感恩之心亦油然升起,人生許多第一次的經驗皆是母校所賜與,是母校陶鑄了我的人格,孕育我人生許多的美夢,留給我難以忘懷的回憶。
往事歷歷,一如昨日,回想當時年紀小,少不更事,卻受到諸多老師的疼愛與呵護,小小心靈對老師崇拜有加,將老師視為神一般地景仰、敬畏,所以,從小就立下志願,將來長大一定要當一位受歡迎、誨人不倦的好老師,後來我果真當上了老師,這都要感謝金鼎老師用心的栽培。
小一時,陳素民老師借住我家,她也是我班唱遊課的老師,唱遊課是又唱又跳,快樂無負擔的一門課,既能活動筋骨又能紓解小朋友充沛而無處發洩的體力,所以成了小朋友的最愛。當時,陳老師把所有教唱的歌曲全抄錄在一本簿子上,頁頁寫上簡譜及歌詞,整齊又漂亮,不知為何小小年紀的我看到這歌本,居然很渴望也擁有一本,大概是因為歌本非一般學生所能獲得的神奇寶貝吧!想不到二哥當年竟有如此的耐性與好功夫,他向陳老師借來歌本,工工整整的幫我抄錄了一本,讓我如獲至寶般的擁有了老師的「法寶秘笈」,真是開心得不得了,立即抱著它在同學面前展示、炫耀一番!
小二的唱遊課由楊肅元老師擔任,他採因材施教的方法,特別於課餘找來班上三男三女,六位音質、音準較好的同學,教我們唱舒伯特的〈野玫瑰〉,讓我們從小就自然而然的進入音樂殿堂,盡情享受著音樂極致的薰陶而渾然不覺,直到長大心智漸開之後,才知道原來〈野玫瑰〉是一首舒伯特頗為著名的世界名曲,如今回想,頓覺自己很幸福,雖然當時處於物資匱乏的年代裡,在精神上卻因著老師而成一位十足富有的小天使呢!
到了小三、小四,有了音樂課,參加的活動就隨著年歲的增長而多樣化了,當年金寧國小算是金寧鄉的中心國小,但仍然採小校小班制教學,一個年級頂多有兩班,所以,同學們都是萬能高手,任何活動都得身兼數職,樣樣參與,合唱團要參加,笛鼓隊也免不了,有時田徑場上還得軋上一腳呢,也因而造就了同學們多才多藝、十項全能的本事。
當年金寧中心的笛鼓隊真是風光一時,由呂誠惠老師率領、指導,那時候全縣各中心國小都來金西司令台前表演、比賽。由於我們得天時地利的優勢,再加上平時認真的練習,創出各種變化的隊形,比賽時更是竭盡所能的賣力演出,可說是花招百出、精彩萬分,最終贏得全縣第一名的殊榮,實屬不易。笛鼓隊也常奉命到金城參與走街遊行,諸如:先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等各種重要節慶,每當隊伍走在街上,常感覺自己彷彿成了眾人注目的焦點似的,顯得威風八面、神氣十足呢!但也不敢造次,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地戒慎恐懼,唯恐出錯影響團隊。
一些校際比賽大都由五、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姊姊代表參加,主要是能力、膽識俱足,所以有勞他們。六年級時我也曾代表學校參加全縣獨唱比賽,雖然與獎項無緣,倒是一次難忘的經驗。那時鎩羽歸來,雖然沒有大哭一場,但心中潛藏著絲絲的落寞與深深的懊惱,難過之情難掩,還好老師安慰我說: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就已十分光榮了,成敗不足以論英雄。於是我不悅的情緒很快就雲消霧散了。後來,為人師表,擔任獨唱評審老師,總覺得還是小學生最可愛,他們像鸚鵡般的有樣學樣,教什麼就呈現出什麼來,雖然當下緊張得兩腿發軟,但還是得乖乖的硬著頭皮勇敢上戰場,不計榮辱成敗得失,賣力的去迎接光榮的戰役,達成學校交付的使命,想當年我就是這般模樣吧!
當年金門的大環境裡,軍民一家,彼此水乳交融,因而勞軍演出以慰問勞苦功高的將士們是常有的事,我們在老師認真的指導下學習舞蹈,並參與演出,記憶中有〈在那遙遠的地方〉、〈大板城的姑娘〉、〈美麗的寶島〉…等舞碼。老師教學長姐,再由學長姐教學弟妹,年年傳承下去。除了勞軍之外,這些戲碼在班級的康樂競賽,甚至畢業典禮的歡送會上皆可派上用場,這些小舞者一個個都成了學校的風雲人物,這就是小校的好處,因為全校師生都十分熟稔,儼如一家人般的熱絡,同時亦擁有大家庭的和諧融洽氣氛,真是其樂也融融,讓人倍感溫馨與甜蜜。
還記得課間活動都安排一些課間操、跆拳,或是土風舞之類的活動,當時十分流行跳土風舞,年年舉辦全縣性的土風舞比賽,記憶深刻的是,在民風純樸的年代,「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深植在小孩子的心中,國小生已非天真無邪的幼稚園孩子了,兩小無猜、無所顧忌地手牽手的時期已過,所以要求他們牽起異性小手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即便老師祭以權威,強力要求,一個個依然難以聽命,最後不得已,一些聰明的孩子撿起地上的小樹枝當媒介,架起牽手的橋樑,其他人於是依樣畫葫蘆,才解開與老師之間的僵局。這事如今看來實在有趣可愛,但在當年卻是孩童們突破不了的障礙呢!
那個年代,「中美合作」牌的衣褲到處可見,這是美國所致贈麵粉的附加產品。那時美國贈送我國麵粉,麵粉吃完,聰明的婦女將麵粉袋善加利用,裁製成簡單的衣、褲給孩子穿。麵粉袋上繪有兩隻緊握的手,手下有「中美合作」四字,穿在孩子身上,有些滑稽,但多人穿它,就見怪不怪了。除了麵粉,美軍的救濟聖品還有牛油、奶粉、二手衣…等,這些物品窮困人家視為珍寶,記得有件花色小碎花的連身裙就讓我好喜歡。為了顧及學童的健康,美國政府又贈與奶粉,以補充學童的營養,學校將之沖泡成一大桶、一大桶的牛奶抬往教室,要學生利用課間活動時段喝。然而,大家因不習慣「喝牛奶」而視之為畏途,最後在老師強迫之下,一個個不得不屈服,有的只好捏著鼻子,如同喝苦藥般地強忍著痛苦喝下;有的則自家中帶來砂糖調味喝下;有的帶點餅乾、寸棗糖之類的點心配著牛奶喝,大家各顯神通,只求能把牛奶順利喝下肚就感激不盡了。不知為何當年的牛奶會如此難喝,許是脫脂奶粉惹的禍吧!如果它能像現今的鮮乳一樣,飽含著一股讓人難以抗拒的濃濃奶香,相信大家一定搶著喝,將之當水一般的「豪飲無礙」呢!
高年級階段,我們擔任學校的糾察隊,是協助老師們來維護同學們交通安全的小小尖兵,每於上、下學時段拿著童軍棍,站在路口兩側,顯得好神勇!好威風!兩人一組的拉著一條「禁止通行」的繩子,當同學們穿越馬路時阻止車輛通過,以確保同學們過馬路時的安全。這些糾察隊員都得等同學們離開校門,才將童軍棍、拉繩送回辦公室,所以總是最晚回家,真是勞苦功高,不可多得的好幫手呀!這樣的差事,看似不起眼,它卻是馬路交通上的一個重要環節,大家可是十分樂意參與的,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獲選當糾察隊的孩子無不盡全力幫老師做事,個個樂當老師的好助手而不疲。
除此,學校還大力推行國語運動,講方言一被聽見就會被登記名字,累積幾次就被罰錢、記缺點或警告之類的,雖具有警醒作用,卻搞得全校草木皆兵,處處鬼影幢幢,人人自危,隨時隨地都得提心吊膽、提高警覺,深怕一不小心方言說溜了嘴,被身旁的國語推行員給暗中記上一筆,呈上給老師處罰。如今回想這些事,不覺莞爾,這實在是「古錐」加可愛啊!沒想到現今卻回過頭來大力倡導鄉土教材,推動閩南語教學不遺餘力,又舉行閩南語演講比賽等,電視媒體亦配合著政策,講方言蔚為風氣,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難以同日而語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