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母校百歲生日快樂

發布日期:
作者: 三王。
點閱率:537
字型大小:

民國五十年代,我有六年在開瑄度過。記得那時候的公車站牌,還寫著「國校」,小小年紀傻傻分不清;明明是開瑄國小,為甚麼卻是國校?長大後才知道,開瑄國小有著淵遠歷史及多重身分:從民國初年「瓊山小學」伊始,後來更名為「瓊林國校」、「聯合國校」等。民國五十二年,以負責建造校舍的國軍師長雷開瑄命名,正式定名為開瑄國民小學,沿用至今。沿革至今已歷百年。
六年的啟蒙歲月,只記得每天一早,就要到村裡的廣場集合,接著排路隊,成兩路縱隊在老師的導護下,展開一公里的行軍到學校上課。那時候家家忙於農作,沒有像現在有導護家長幫忙;過中央公路(現伯玉路)的時候,就由高年級學生編成的糾察隊,派人在路口兩邊「牽紅布」擋車,讓上學的路隊平安通過。這個工作現在已由家長志工取代。
六年國民義務教育民國32年在大陸開辦,政府播遷來台後續辦。雖然是義務教育,可是沒有營養午餐。每天早上第二節下課,是享受「美援」的美好時光;每人有一個饅頭配一杯牛奶,特別記得饅頭包牛油的滋味,到現在想起來都還口齒留香。家境較好的同學,也會帶辣椒醬來包饅頭,只有感情好的同學可以分一杯羹;要不,就輪著帶來分享。
那時學校裡,因剛歷經823砲戰,有許多災胞救濟總會捐建的防空洞和碉堡寢室,正好用來貯存配給的牛奶粉及牛油。三五同學最喜歡利用下課時間,偷溜到洞裡拿結成硬塊的奶粉啃,嚐起來也是津津有味,哪管他過期了沒有。
五十年代,正是推行國語運動如火如荼的時代,老師們雖然講的一口金門國語,但仍要盡職的要求學生人人說國語,那怕下課聊天,只要聽到有人用閩南語交談,下場就是在嘴巴四周劃個黑圈圈,放學集合時還會被叫上台「照相」,以儆效尤,讓大家引以為鑑。學校裡到處張貼著「請說國語」的海報,自然不在話下。
午餐時間,學校可熱鬧了;每家每戶的家長挑著午餐,來學校給在學的子弟送餐。一時間,校園有如美食街,各式各樣的菜色應有盡有,香氣四溢,更加添了飢腸轆轆同學們的食慾。一兩個人的家庭可以在教室書桌上用餐,像我們這種大家族,同時就有十人左右在學,就得在教室外的走廊席地而坐,大家一起圍著吃大鍋飯,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吃完飯午休,糾察隊人人神氣上工,耀武揚威;拿著小棍子巡視每間教室,發現不睡覺或聊天的人,不是記下名字上報,就是一棒敲下,讓不想睡覺的學弟妹,也得乖乖閉上眼睛。
媳婦熬成婆,輪到我當糾察隊長的時候,巡視完教室後,呼朋引伴到後山偷挖人家的地瓜,就地烤將起來,準備放學後挖出來飽餐一頓。那想被農夫發現,追著滿山遍野躲藏,地瓜也泡湯了。有一回利用午休時間到葡萄園偷摘葡萄吃,結果每個人的嘴巴多了用硃砂筆劃的紅圈圈,有別於說閩南話的黑圈圈。
檸檬桉樹也是陪我六年的好朋友;學校四周造林以檸檬桉樹為主,上學終日都可聞到濃濃的檸檬香味,清香又提神。那不只是樹木自然的飄香,也因有同學把厚厚的樹幹內皮挖下,雕刻成各式各樣的棺材,看那個老師或同學不順眼,就在棺材裡寫下他的名字,藏在書桌裡擇日安葬。又是一絕。
男女合班書桌劃線,似乎是每個小學生的共同經驗。猶有過之;跳土風舞不與女生牽手,竟然拿著樹枝一線牽,「跳舞陳」老師最喜歡修理這樣的同學。惡性循環,開瑄好像沒有出過舞蹈家,不知道與這個有沒有關係?也許是這原因。
放學了,帶著紅、黑嘴框集合排路隊,踏上回家的歸程,才結束一天的喧鬧。
回憶過往歷歷在目,時光荏苒,離別開瑄已逾四十年頭,時值啟蒙母校百歲,特以此文召喚有這一段共同記憶的同學們,一起祝賀開瑄國小生日快樂!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