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百年開瑄一首歌─為校慶而歡唱

發布日期:
作者: 李錫南。
點閱率:640
字型大小:

當代文學家隱地創作了「百年人生一首歌」,歌詞富於意境之美。他吟唱:「百年人生像一首歌,如果不急不緩地將人生之歌唱完,可以分起、承、轉、合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剛好都是25年。」最後一段歌詞:「活到百歲,便會發現人間真是無限美好。」
校友李子恆創作的「蕃薯情」,映照出開瑄百年,篳路藍縷,堅毅不輟的精神,撫今追昔,「活到百歲,便是無限美好」;而「蕃薯情」把開瑄過往的堅苦卓絕與展望遠景,「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
「蕃薯情」的歌詞:
小漢的夢是一區蕃薯園,有春天亦有風霜…
阮是吃蕃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
咱是靠蕃薯生活來疼生命,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
百年開瑄,歷經克難創校,砲火摧殘,時斷時續,正是「有春天亦有風霜」的寫照;每位在開瑄這片福田,沐浴過教育愛的開瑄人,都是「黃種白仁心赤赤」,深愛著這土地、這校園。百年歲月,生命樂章綿延不絕,學海共渡,代代相傳!
以「開瑄」為名,始自民國52年,於聯合國校歸建烈嶼區各國小,校地正式移撥本校啟用,迄今50載;然考其源流,宜遠溯民國2年在怡穀堂設私立「瓊山小學」為濫觴,迄今恰逢滿百。就校史沿革以觀,年代跨躍,史料散佚,斷續難定,故無法以「每個階段剛好都是25年」,鋪陳本文。
雖無法在歷史洪流中,躬逢其盛,目睹過往世代悲歡離合的境況,但為了承先與啟後,當代開瑄人,必須敘寫,更要開創;不只善盡「為往聖繼絕學」之職志,更需懷抱「為萬世開太平」以開創下一世代教育鴻圖的使命感而奮鬥不懈!
歌之起:古老、蒼惶、離亂(民國2-40年):怡穀堂創校時期
800年前瓊林世家誕生,派下七座八祠,族親枝繁葉茂;朱子以閩南文化,教化鄉梓,澤被鄉賢,造育 6進士、6 武將、7舉人、105國子監學生,享譽浯島,被封為「藝文瓊林」而學風鼎盛。
早期,由美人山雙乳峰俯視此地,呈現一片蓊鬱森林,故名為「平林」。明熹宗時因蔡貴易、蔡獻臣、蔡守愚而「御賜里名瓊林」。時光隧道迎我們進入這座「萬歲爺的御花園」(孫麗琪作品)。
從歷史走來,宗族文化代代相傳;332棟古厝、與洋樓錯落,構成珍貴聚落。明、清兩代祖孫、父子、兄弟、伯姪登科,傳為美談,兼而造就瓊林聚落千年風華,成為閩南文化基因庫,人文底蘊豐富的文化載體。
怡穀堂建於清道光年間(1842),距今約171年,初作為蔡氏子弟書齋,或講學習文之書院,清末民初此處是鄉民教習場所,設為「平林社學」;民國2年秋(1913),由於當時教育體制紛亂,政府無法兼顧,而社區父老,為免鄉中子弟疏於受教,歷代人文學風憂其中斷,仕紳乃糾合眾力,損資興學,初名「私立瓊山小學」,當時校董有蔡耀斗、蔡世修、蔡天從等諸先生(引自蔡清其作品)。民國4年設縣,並置「勸學所」(現在教育處之前身),後來改為「第三區第一高小國民學校」;民國22年行政公署,將本校劃為第三區。民國66年(1977)變更為托兒所用地,在此設幼稚園。
怡縠堂作為校舍,別具意義。從外觀或內審,均為不對稱建築空間,柵欄式的簡樸木門、平安門、花瓶門,門門具巧思;蓮花窗、石榴窗、扇形窗、書卷窗、窗窗趣味多變,在此格局雅致之處,吟誦學文,學子因而沐浴深厚涵養。
怡縠社學之開堂,蔡氏家廟踵繼之,八百年朱子學說化成宗族文化生命力!瓊浦興學,傳承閩南學風,既是教化,更益族親情感維繫。
然而早期海域不靖,盜匪騷亂,日軍入寇,據地養馬,災禍不斷,五穀不豐,民生凋敝;民國38年,共軍強行登陸,欲取本島峰腰,將金門截為兩半,瓊林一帶兵家必爭,遂陷入火海;為一決死戰,強徵民力參與,因而學習之路橫遭干擾,為求生存,或流往大陸,或逐海飄盪,落番到南洋,離亂人間,蒼惶避險,更為坎坷。師生聚少離多,校門時開時關,至民國39年才復校,行政公署指派李國新為校長(39.9-42.7,任期3年),度過了殘破、倉惶、灰濛的怡穀堂時代。
歌之承:破落、離亂、求生、求發展(41-52):蔡氏家廟時期
蔡氏家廟建於乾隆時期(1770),距今約243年。蔡氏始祖十七郎公、五世靜山公、35位歷代進士晉官先賢祖先供奉於此,藉由宗親血緣的凝聚,形成極強烈的內聚力,象徵血緣宗親連結的宗祠建築,位於富貴的牡丹穴上,子孫昌盛,頗為應驗。
民國40年8月,改名為金湖中心國民學校。後因學生人數激增,空間不敷容納,民國41年,仕紳決定釋出蔡氏家廟供作學堂,才從怡穀堂擴展到蔡氏家廟。將鄉賢名宦之餘風,轉化為滿滿的教育愛。民國46年8月,改名為瓊林國民學校(46年併入后沙小學,47年併入徑蘭小學)。民國48年,改為金瓊中心國民學校持續辦學直到民國52年(48年一度因砲戰而停辦)。期間經歷過兩岸砲火炸射,校地給了「聯合國校」,自己卻屈身於鄉社。此期間奉派掌理校務之校長有洪祥麟(任期一年42-43,近代名書法家)、江連井(任期3年43-46)、簡榮和(任期2年46-48)、李少懷(任期2年48-50)等諸先生。
對開瑄學子而言,這不只是供人瞻仰的古蹟,更是他們親炙風範,感受鄉賢潛移默化之教場;不只擁有當下老師的嚴以管教,更兼有歷代先賢的虎視眈眈,威猛看管。難怪此時期出現的博雅之士特別多。
根據老一輩學長轉述,蔡氏家廟在砲戰時期,受創不重;即使後來軍方借用,還能保留完整。唯一缺憾是瓊林聚落位於戰略要地,附近為軍機要衝,駐防官兵多,營區綿延至小徑,在兩岸對峙,兵戎相見之際,成為彈丸之地。砲彈炸射,危及居民與師生安全;我方駐防之防空營,身負保家衛國重任,予以反擊,砲聲隆隆,經常造成上課之干擾。
歌之轉:軍管、尷尬、奮鬥、重生(52-90):壇(亭)仔山與中興崗校舍時期
相對於怡穀堂或蔡氏家廟時期,入駐中興崗上的校舍,是「新式教育」的體驗。
雷開瑄於民國43年任93師師長,45年奉調金中守備。戰備稍歇,開始親率官兵,叩石墾壤,鏟平中興崗,執行建造開瑄校舍之任務,至民國52年調任金防部中將副司令。本校遷至中興崗現址,始改名「金瓊鄉開瑄國民學校」,以資紀念建校部隊功績,後來隨著改制併入金湖鎮而改名。
此時期校長包含已往生的吳振順(任期3年58-61)、因公殉職的陳君旺(任期7年61-68,65年增建教室5間)、許丕府(任期6年68-74,73年改建教室6間)、姚清華(任期4年74-78,76年增建廚房及餐廳)、鄭藩志(任期4年78-82)、陳麗玉(任期5年82-87)、劉海心(任期8年87-95)等諸君的銳意經營和貢獻才智,逐漸成長、茁壯。在一步一腳印的努力下,奠立了今天的規模,創下了輝煌的成果。
開瑄轉進亭仔山、中興崗,與瓊林共同面臨三個尷尬問題:
民國48年,設金瓊鄉至民國54年10月,鄉公所設於瓊林,轄區包含后沙、瓊林、徑蘭、正義),被裁併入金湖鎮,時鄉長為符文敏。在金門鄉鎮史上,壽命最短的是金瓊鄉,只存在六年,其次是金山鄉。鄉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自此陷入第一個尷尬。
新建校舍完工啟用,政府為照顧烈嶼區學童,將聯合國校自金中校舍轉入使用新校舍,校長為李少懷先生;而本校仍屈身於鄉社家廟。直至52年歸建,才移撥給開瑄,正式成為新主人。在48-50年間李校長奉派掌理校務。這是開瑄與聯合國校間之第二個尷尬。
民國63年8月,正義國小劃併為正義分校,至民國87年正式獨立,才結束附屬關係。這是開瑄與正義之間的第三個尷尬。正義分校獨立後發展良好,形貌與校史完整兼備,故本文不逾越、不著墨。
此時期瓊林鄉親最了不起的成就,是犧牲自己與先人之私利,獻出中興崗這片「步步高升」廣達約4公頃之地,成全了現今開瑄得以完整規劃的新校舍。有位大師曾親履斯地,從校門往裡仰望,再由內俯望目視,讚歎為「左青龍,右白虎」之寶地。足以告慰先賢,這一代父老站在活化、公益的角度,無私的奉獻,用以傳承學風、教化鄉梓、造福子孫,實為風範典型,千古流傳。
歌之合:新興、納古創新、人文薈萃(91-):「再造新校園希望工程」時期
在構築校園綠美化,及爭取空間之活化運用,劉海心校長(任期8年87-95)以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的專長,又得到富於藝術創造特質的盧志圓、蔡顯思、蔡昭德、李榮商等諸師之輔助,任期內遍植花木,校園各角落規劃完整,尤其完整的運動場跑道、生態池及露營區一片綠草如茵,這真是開瑄校園之「肺」。昂然挺立的檸檬桉林區、與綠草地,洗滌了開瑄人的心靈,每天在天然芬多精的沐浴下,進德修業,蘊涵潛質。
開瑄的改變,近因起於中棟大樓新建校園希望工程之推動,遠因則是「合」的關係-創機造勢的「巧」合、教育資源統整之「整」合、學校與社區相輔形塑「學校社區化」之合「夥」關係。
教育資源統整之「整」合:或許是機緣,或許是優良學風的吸引,許多校外教育資源自動輸入,適時而自然的引進,開啟學校特色課程。
火種燃起,冉冉光華,開瑄國小一世紀,走過崎嶇的成長路,終在艱辛中成長茁壯,歷久彌新。向世界走去,瓊林聚落正要蛻變!迎向國際化,開瑄學童的視野更為開闊!從生活中培養有品德,重人權的兒童;樂於閱讀,發展雙語,接軌國際;為弱勢找到資源,發揮功能,提升文化力;推動親職教育,建構學校社區化。以「開瑄情-啟發學生」,用「教育愛-激勵教師」,串起「合夥人-期盼家長社區」共同投入「勤學、健康、感恩、創新」的願景,培育「全人發展-21世紀優質學生」!
這是生命的收穫期,就像秋日,天高雲淡,清風送爽,晚霞滿天。生命的福報,越發讓人感恩。達到「與自然合一,與朋友、子孫合一,與世界合一」的境界。如今,我們整合資源,分享成果,轉型為「給的人生」。當我們兼容並蓄,所有曾在此一起呼吸共學的好朋友,以結盟合夥觀點容納正義分校、聯合國校時期,一旦不計較,就會發現快樂在身旁,昂然挺進下一個百年,成就「一場豐富的人生之旅」!
所有開瑄人,以勤奮築夢,乘風啟航,攜手共創,翱翔白雲,展現抱負,讓 song for soul心靈聖詠共鳴,邁向百年好時光!
百年開瑄一首歌,如歌行板,有徐緩、有哀傷、有激越,然後有清平、有雅韻、有合樂,成為多元融合的奏鳴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