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媽媽札記

發布日期:
作者: 話梅。
點閱率:553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心頭上的一塊肉,先不論健康與否個個是心肝寶貝也是天使,但某部份的孩子也許是先天性遺傳或因生產過程及其他尚不明的原因,而導致整體的身心發展遲緩或有障礙,這群折翼的天使似乎被忽略了。金門當真是個好山好水的好所在,尤其對於老人家及新住民的相關補助及課程活動相當多,小朋友則是免費的托兒所,然而這些早療的孩子呢?除了家長外僅有金門早期療育中心關注,當然這是屬於他們的業務責任範圍,但他們所做的不僅是這些例行的性業務職掌。當孩子及媽媽得面對其他外界的輿論及特別關心時,還得受限於有醫療資源補助的條件之無奈,心裡的壓力有多大嗎?這時僅有早療的社工可訴說分享,因為他們最能同理每個媽媽的心理感受有多苦。
有些孩子處於可申請手冊的邊緣帶,因覺得會被貼標籤,孩子會受外界的異樣眼光看待,家長大多不想申請,但當孩子需要用到輔助器材(例如:矯正鞋、助行器及語言溝通板)的時候就不得不申請了,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補助可減輕不少經濟負擔的,會用到這些輔具的孩子大都外觀看起來很正常,或許是因腦部某部分受損以致張力不足而影響大、小動作及行走困難及言語發音障礙,但認知及心理及情緒方面等都沒問題的。日前至署醫做聯合評估,報告出來後只是說動作及言語及咀嚼功能需再特別加強訓練,特別再詢問醫師有關孩子行走方面因足跟外翻問題,所以擔心明年上托兒所會因動作方面(如:跑跳)而無法做戶外活動,那時定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層面,但得到的答案竟是此次沒有物理治療師,請我再與早療的物理師討論看看,而評估報告僅一年有效期請我可明年再來評估一次,我心理有想等到明年再來時是否太遲也錯過了治療期呢?失望的回家後心裡有很大疑問?也不知該如何是好?與早療團隊商討後,在他們和署醫的社工還有小兒科的蔡醫師的協助之下,再次申請希望可以順利通過。
現在已轉輔具中心等待通知做矯正鞋,但也擔心著輔助器材無法申請補助,因對於小朋友使用輔具的部份,金門這邊似乎補助資源有限。照顧遲緩的孩子所花費的心力是平常的數倍,而心裡所承受的壓力無人知曉,每回帶著孩子到海邊戲水時,都有股衝動想一直往海的盡頭走過去,心裡唯一的想法是若我不在了,他長大後該怎麼辦呢?未來的路還那麼長,現在唯一的能做只有復健努力的復健!我深信只要不放棄那麼情況會逐漸好轉的。非常感恩金門早療中心團隊,他們不僅僅是孩子的治療師,也是媽媽的心理治療師,因他們最了解孩子的情況也最能感受媽媽的辛苦及無助,而他們也都非常願意伸出手拉你一把,讓人感覺溫暖仍舊在身邊陪我們一起為孩子而努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