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八二三榮民系列》服務鄉梓心未減─呂應諒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746
字型大小:

軍人保國衛家鄉,提槍上戰場,無論何因去從軍,總盼早日回家園。
呂應諒,出生於民國十七年,世居溪湖里下湖,祖母留金門,祖父下南洋,在異鄉、顧電船,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滾滾蔭妻小,匯錢回金門,大把鈔票入家門,家境富裕人皆知,羨煞周遭親友團;好光景維繫不持久,卻因祖母、父親吸鴉片,由富有、到貧窮,家道中落一夕間……。
祖母和父親染上鴉片癮,一天黃金花一錢,金山銀山總有挖空的一天。當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人來金門,阻斷支援的路線,新加坡再也無法匯款回島鄉;幸運先前購了一匹馬,兄長靠牠運貨賺取蠅頭小利來貼補,但一家八、九人,三餐總要顧。當遇日本兵,出去運補沒良心,倒楣做白工;倘遇不錯的日軍,送上兩條鹹魚讓他們帶回家,當夕陽西下,爐灶飄魚香,豐盛的晚餐回味一整晚。
當日軍離金門,出發到汕頭,連人帶馬跟著走;原本呂應諒的父親必須跟隨日本人離家鄉,家人共商大計,以黃金雇請他人去代理。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撤退來金門,駐守各村落,呂應諒家的古厝亦被佔有;就連兄長新婚,夫妻均被軍人逐出房門外,因一排副要睡床,只能眼睜睜地讓出新娘房。
古寧頭大捷,戰車有功要補兵,適逢抽壯丁,呂應諒有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的他被抽中,到沙美區公所完成報到手續,以軍用卡車載去新頭碼頭,乘坐登陸艇出發;登陸艇先到小金門載油桶,然後直達基隆港口。「皇帝爸、不值乞丐爸母」,母親早身亡,養成他獨立的個性,要當兵,他未流一滴眼淚,因為男兒當自強。
登陸艇於基隆港口靠岸,二十二歲的呂應諒和其他新兵一樣,領軍服、換軍裝,由卡車接駁到桃園「東門國民小學」,再安排到「大崙國民小學」接受新兵訓練,理光頭、基本操演,訓練一個月後,分發下部隊。呂應諒被分配到忠烈祠、第四總隊四十四大隊本部中隊,時為二等兵,月薪六塊錢,一等兵月薪九塊錢、上等兵則為十五元。等他升上下士班長,薪資跟著上漲,時為月薪三十元。他想買香蕉,商人說五毛錢可買好幾條,他恍然大悟那個年代「大錢」的好用,終於有概念地買了一點點來解饞。
呂應諒先駐守桃園,再調防新竹湖口;據聞,服完二年兵役即能退伍,後浦一位同梯的家長寫信給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先生,國防部立即著手調查金門籍士兵,眾人很開心,黑牌終於領到退伍令。呂應諒屈指算算,軍中歲月四年七個月,於二十七歲那年以下士軍階退伍,乘坐登陸艇回到金門新頭港,金門縣縣長張超與縣府各科室主管列隊歡迎,且為他們披綵帶、合影留念與聚餐。
回金歲月,一切須從頭,二十八歲遇媒妁,促成兩人結婚的幕後功臣,一樁姻緣在新頭;陳玉妙,與他相差五歲,經由婚姻的瞭解與磨合,夫妻相互尊重、白首偕老。而妻子陳玉妙曾是婦女隊員,年度訓練按上級規定時間到溪邊村公所集訓,當時游擊隊住下湖,分東海隊及南海隊,每遇他們作戰歸來,傷兵由尚義上岸,身為婦女隊的她,為傷兵包紮傷口;當部隊勝利,她們著白衫、穿藍褲,整齊劃一地上台,唱歌曲慶祝。雖然爾時的軍人,鄉音非常重,東海屬福州兵、南海屬汕頭兵,相較之下,汕頭兵的語調和金門腔接近,較能瞭解彼此的語意。
婚後三天歸寧,返家門的霎那、呂應諒即接獲公文,上級指派他擔任溪湖村村長,服務鄉親,但無實權與津貼,主權在於指導員。二年後,時任縣長的孫通、指派他為第一屆諮詢代表,每逢政府舉行會議,他都必須與會。
平凡的人生,蘊藏不平凡的故事,由貧寒環境中,力爭上游的呂應諒,總是以同理心為他人設想,從年少到年老,熱忱的心思從未改變。在他七十四歲那年,鄉親希望他出來選村長,四人一起選,他雀屏中選;高票當選後的他,村長當一年,而後更名為里長,每月薪水三萬左右,數月後又提升為四萬。
現年八十五歲的呂應諒,當過兵、當過民代、當過村長,為人豁達、處事圓融,服務鄉親不遺餘力,儘管人生歲月多風雨,然他不改初衷,一顆熱忱的心始終未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