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寫作的善

發布日期:
作者: 墨客。
點閱率:591

寫作,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美感;當我們可以把心中的想法,訴諸於文字時,那便是把心中的美,表達出來。然而,寫作除了「美」之外,還必需要有「善」;「善」可以引起人的共鳴,可以讓人感到溫暖,可以化人心,可以感染社會; 所以,寫作的影響力,除了展現美的元素,還必需達到「善」的境界,才是對社會有所助益的。
那麼,寫作的「善」是什麼呢?從事寫作多年,我認為,寫作的善可以區分為「人性的善」與「思考的善」。
人性的善:寫作時,除了要心存善念,更得適時寫出生命裡的善; 例如陳樹菊女士一點一滴累積小銅板,營造出大善舉;沈芯菱同學用影像,紀錄了台灣草根人物的生命力,也架設了教學資源網站,讓弱勢的孩子因此而受惠;這些都是真真實實的「人性的善」。學生也可以回想,是否曾經歷過自己的善或是他人的善,如借同學橡皮擦、扶老人家過馬路、把發票捐入愛心箱、替父母分擔勞務。學生平時就必須有「資料庫」,是專門搜集歷史上有關善的小故事、新聞上有關善的事件、生活中有關善的名言錦句,如此一來,才能寫出充滿善意的文章。
思考的善:有一次蘇東坡與佛陀對話,佛問蘇東坡:「你覺得我像什麼?」蘇東坡說:「像一坨大便」,當眾人哈哈大笑時,佛陀說:「因為你心中有大便」。由此可知,在寫作時,當心中有善,寫出來便有善,當心中有惡,就容易寫出惡來而自己卻渾然不覺。寫作的中心思想很重要,當題目是<人間愉快>時,就不能寫最愉快的事是捉弄同學、抽菸;當題目是<可貴的合作經驗>,便不能寫大家結黨營私、三五成群的酒肉朋友合夥破壞一個裝置藝術;當題目是<二十年後的我>,就不能寫二十年後的我可能是個罪犯、販毒者。思考的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高度,就像中心思想一般,想法都已偏了,何來心正呢?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多說好話、多想好念;講解作文題目時,也應試著列舉三到四則善的範例,讓學生可以加以思考、活用。
「善」就像是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也像是雨水一般,可以澆灌大地; 當我們擁有善時,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想出來的念,自然而然就有「善」的味道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