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長篇小說》迢迢歸鄉路

發布日期:
作者: 黃振良。
點閱率:584

序曲
清道光十六年歲次丙申,金門鄉賢林焜熿纂修《金門志》,在<卷二 分域略 津梁>記載:
「西黃渡:小渡船 往蓮河」
古西黃,今名西園,是金門至對岸蓮河交通的渡口。該渡始於何年已無可考,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據金門前,兩地間的對渡仍然如常。
1937年之後,渡口因戰爭因素而斷絕,而歷史的帷幕卻不曾關閉,依然緩緩的展開……
一、會親友
好不容易挨過了一個漫漫長夜,雖然是春夏之交的季節,但村外海浪拍打著岸邊的浪潮聲,對於心情有點緊張的張淑女來說,每一波海浪都格外有力,拍擊著淑女的耳膜,拍擊著她的心跳,終於好不容易的挨到天色微明,也顧不得身旁的丈夫還睡得那麼沉,她就及早起身,將昨天夜晚打點好的東西再次清點過一遍後,才進入灶間,準備早飯。因為要出遠門,今天的早飯還是煮了粘稠的粥,以免過海途中上茅房不方便。
一邊捲送柴草入灶,一邊思忖著今天第一次陪丈夫回婆家去,該如何才能與那些妯娌們有良好的相處。雖然那些都是以前的熟人,但從這時起關係畢竟不同了。以往他們大部分只是生意上的客人和熟識的姊妹群,但今天回去要面對的,有的是妯娌,有的是叔伯嬸姆,關係不同,相處的態度自然也不一樣了。
早飯煮熟歇了火,丈夫也起床了。進房間裡好好的打扮一番已經是淑女好幾年來養成的習慣,但以往過海往金門是販布做生意,但今天是媳婦第一次見公婆的日子,和以往販布做生意總是不一樣的。雖然公婆都已經先後過世了,但新娘子第一次和婆家親人會面,總得有個新娘子的樣兒。
有沒有打扮其實沒什麼差別,在蓮河這方圓百里之內,誰不認識張淑女這人?認識的人又有那個不知道淑女是個大美人?在蓮河周遭,陸地上到石井、內厝一帶,過海到大、小嶝和半個金門島,每當聽到「賣布淑女仔」那甜美的叫賣聲,有多少少年郎沒被她那聲音和姣好的容貌所吸引!又有多少人曾暗中央請媒人打聽過!只是每次得到那句「獨生女,要招女婿」的答覆,許多人就不得不打退堂鼓了。
說起來都是緣分,因為常往來於蓮河和金門之間,路途中難免會有一些常來常往的熟人,日子久了,上下船時都會彼此幫忙接應,丈夫黃榮福正是受雇在蓮河與金門之間渡船上的船伕,由於常來常往,而且榮福家就在金門東北角的西黃,和蓮河一樣是個臨海村莊,也是蓮河與金門對渡的渡頭,你來我往雖然熟識,只是兩個村莊不是蠔村就是鹽埕,民風保守,未婚男女之間再怎麼熟識,卻總有一道看不見的圍籬。
「趕緊來吃啊!今天是十二,吃過飯早點到渡頭等,讓人家等咱那多不好意思。」丈夫盛了一碗粥,催著老婆。
吃過早飯匆匆清洗了碗筷,整理好衣裝儀容,臨出門時再把預備帶的行李禮物清點一遍,這時淑女的母親正好進門,提醒些該有的禮數,該帶的物品,一件一件再清點核對後,催著女兒女婿出門。「今天可是第一次進婆家門,不要失了禮數啊!」
渡船碼頭離家只有四五百步的路途,偌大的行李挑在榮福肩上就那麼晃了幾下碼頭就到了,一路上有的人打著招呼:
「淑女姑啊,今天要過海到金門賣布是嗎?」
「你忘記了嗎?淑女姑今天跟著姑丈回金門拜見公婆去了!」
「福叔和福嬸今天可是第一次回西黃探親去了?」
有打著招呼的蓮河同鄉,也有準備渡海返鄉的西黃人,從石井蓮河到金門西黃之間的這道水路,自古以來就一直是兩地人來人往的必經之地,許多從金門東半島到馬巷的人,都經由這條水道交通,尤其是清朝馬巷廳設立以後,走這條水道的人就更多了。
碼頭上停了兩條船,不必問就知道右邊那條是到大嶝的渡船,而左邊這條就是往來金門與蓮河之間的渡船了。今天天氣晴朗,風浪也不大,來往的客人並不多。說是碼頭,其實因為岸邊積沙不少,上渡船之前必須由小舢舨接駁。
順著一波湧浪退去之際跨上跳板,走了幾步跨上船舷,張淑女正要回頭幫著丈夫扶下肩上那副擔子,不想他早已跟著自己腳後跟也上了船,常來常往的,上下船像是走平地一般的平穩。一上船就往艙裡喚著:「馬力叔,今天是你走的船嗎?」一邊把肩上的擔子卸下來,擱在靠右邊的舷邊坐下後,待要到船後去幫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