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
熟悉日本民情風俗的朋友,面對寺廟或庭園區裡的《枯山水》景致,在覺得心靈沉靜之餘,同時也會感受到《生活禪》蘊藏於其中的奧妙,甚至更是一種讓人領悟到生命哲學的境界。
「據說在京都寺廟裡的枯山水園區,師父在梳理錯落有致的砂子時,不但是日常重要的修行和花費很多時間之外,而且到最後看不出曾經走過的痕跡,確實是一種讓人覺得極其感動的功夫呢!」女婿和女兒從日本旅遊回來,和家人分享見聞時表示。
女婿又說,在京都寺廟枯山水園區裡,可以看到師父們面對石頭靜坐或觀想與參禪;雖然在一般人眼中,那兩顆大石頭只是很乾淨、漂亮的石頭而已,可是在師父冥想過程當中,也許把祂們視為觀音和文殊兩位菩薩,或者是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和西方阿彌陀佛,然而不論是當作哪一尊佛菩薩,師父們藉由外在儀式來達到淨心與修禪內在修為之目的,所以枯山水的意義就可以延伸到另外一個浩瀚無垠的意境。
基於這樣的心情使然,女婿特別帶回來一組袖珍型枯山水,其模樣完全依照京都寺廟傳統枯山水為內容之縮小版,於是每當下班回到家裡之後,他偶爾會拿出來遵循古典的方式,將模型布置成為一座能夠容納須彌山的枯山水,藉以紓解繁忙的工作壓力,據說效果還真可以收起浮動的心而逐漸臻於平靜,因此像似佛教經典所詮釋而達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當然這樣的生活雅興和精緻美學,大都和日本文化另外一個有名的《茶道》類似,誠如上述都是經由外在繁瑣與細膩的儀軌,來凸顯出約束內心和《一期一會》的無常與珍貴,所以才會讓每一次聚會或整理枯山水的過程,摻入了生活禪的內涵而讓人備感珍惜與感恩。
提到枯山水的意境之美,不禁想起日前和家人到附近鄉鎮踏青,那是曾經由縣府舉辦名聞遐邇《花卉博覽會》的園區。
當我們到達這個以國外某一座花園為名稱的公園時,發現整個園區確實相當遼闊,加上之前刻意精心籌劃的花會展覽之故,以致於讓人覺得蠻開心而且心曠神怡極了。
該公園雖然以國外的花園為名,而且有些地方具有歐式花園的特色,不過基本上還是以國內傳統造景理念為基礎。
然而我們發現有一個讓人覺得蠻新奇的景致,那就是在園區角落矗立一尊可愛的佛像,緊鄰佛像旁邊也有一座模仿日式庭園的枯山水造景,顯然刻意呈現東方宗教與哲學思想的造型,摻雜在寶島中部小鄉鎮的花園裡,那樣的感覺確實教人覺得很新鮮呢!
我們從媒體報導得知,據說主管機關的用意是為了因應《國際化》之故,才會採用十足洋化的名稱,但畢竟不是全然採用外國思維的設計內涵,而且此處大部分還是本土的花卉與樹木,因此把東瀛枯山水的造景思維加進去,想必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因此單就這一座枯山水園區而言,人們可以看出縣府精心策劃的痕跡,因為其所呈現出來的內涵,或許能夠讓遊客增長見聞與珍貴的慧根,尤其一個充滿清淨外觀而且返樸歸真的園區,即使只是一堆砂子和石頭堆置在那裡而已,可是遊客如果用另外一種角度而想像的話,也許枯山水將會傳遞原本具有之境界,那麼對於為了享受休閒與生活情趣的遊客來說,不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好心情和幸福的生活美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