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藝中的詠花傳統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淑如。
點閱率:743
字型大小:

花卉最初是以食用功能進入先民的日常生活,綜觀中國古典詩詞繪畫藝術史,花卉代表著物色、精神與閑情等文化的審美。宋代詠花詩詞造就了花卉畫,是故運用優美形式創造了不少的作品;論及詩詞繪畫的成就宋代是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是文人閑遠詩畫品格,而筆韻高簡乃個人修養所至。
兩宋多在團扇扇面作畫,加以書畫裝飾,經常繪上花卉小景和山水動物等等。宋代畫扇以畫院派為主體,在徽宗的畫院創作,可以說是宋代畫院派的全盛時期。因為嚴格提倡細節的真實和詩意的追求,使畫院派開出亮眼成績。
宋代繪畫的發展有寫實風格的宮廷畫院畫,亦有重自我的文人畫寫意風格。不少畫家能夠一方面吸取工麗的表現,同時又可以融會野逸情調與渲染技法。當時畫院標準是「筆意俱全」,「筆」是寫實技巧,「意」是詩情畫意、意境意趣;所以宋代畫家多注意寫實,運用嚴謹的筆法追求「物趣」的真實性,讓畫面的形象栩栩如生。
兩宋盛極一時的畫扇,小至花鳥畫中的野草閑花,昆蟲禽魚,都運以精心,出於情意妙筆。 藝術化的紈扇面繪畫,在元代也有不少精品,在明、清時期很多畫家也熱衷於畫紈扇圖。
宋王朝歷史總共三百多年,梅花與菊花成為詩人最喜愛的入詩入畫題材,詩詞吟詠及描繪花卉畫無論工筆彩繪或水墨施加,均神態準確生動、惟妙惟肖,用以展示其君子風雅的面貌。由於文人閑情雅好的審美觀更顯得野趣盎然,筆法構圖給人清新之生活情趣。
在論及思想和技藝派別流變,唐宋時期富藏寫生創造力,元代則泰半提倡復古臨摹,到了明清時技巧上又增添新表現並且趨於理論化。故而文人士大夫所創作的詩畫,呈現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極重清氣、崇尚留白。宋代花卉詩畫得顯出自然生意,花卉表現文士形象亦同樣靜逸優雅,兩者結合相得益彰,則營造出天人合一、天德合一的氛圍。非但體現文士敏銳的藝術感悟,也顯示出了其人內在不可缺少的人品、才情、學問及思想。
文人與詩畫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形成了創作大興,以及精準品評美學方面的隻字片語。欣賞花卉的同時還能夠怡情養性,內在情感之出世精神,可使人得到與自然和諧的發展。君子風雅的逸格,是和文人身分意識有著密切相關,也有賴於技藝的成熟及題材的豐富,宋元明清文化才會出現了眾多專擅花卉詩畫的名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