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
我很喜歡吃泡麵。喜歡獨佔一碗泡麵坐在客廳配著電視吃著它。喜歡用陶瓷大碗公放入統一紅燒牛肉麵,將佐料一一擠、撒上麵體上,將泡麵倒放,加入RO逆滲透上百度充滿期待的熱水,加到蓋過麵體一公分高後,放到微波爐中強火等待一分半鐘。「叮!」站在爐子旁的我手上備著抹布快速拿到自由時報上、放入筷子湯匙,端到客廳吃。這是一個人吃的時候。
我很喜歡吃泡麵,因為不需要花腦筋,不需要花時間,又可以填飽肚子和心靈。從小吃到大,不是因為媽媽不愛下廚,是因為太常吃媽媽煮的飯了,所以每次遇到可以自己弄東西吃的機會,我八成是泡泡麵,因為是外面的味道,心想:「哇!又可以吃泡麵了,不一樣的口味。」
泡麵要泡的軟硬剛好,硬一點更佳;湯頭不能裝太多,喝起來會太淡,不夠「爽」;一定要熱熱的湯,冷了點就想再微波一次,這是我泡麵多年的癖好,小小的得意心得,但總這麼要求時,一旁的媽媽姐姐總會補一句:「不要吃那麼鹹去加水!不要喝那麼燙小心食道癌!」我會再加一點熱水、吹涼一點,做做樣子。
我喜歡吃泡麵,也喜歡一家大小擠著碗公吃著它。小時候好嫉妒、好計較,如果一旁的姊姊說要吃,我都會說只能吃一口喔!但他們永遠不只吃一口,當他們多吃一口時,我便會在一旁嘮叨幾句,有時他們說說笑笑後再喝口湯還給我,我依然會再計較幾句才罷休。「湯都被你喝光了啦!麵都只剩一口了!」這句是每每必說的話。長了較大之後,在外頭吃泡麵的機會漸多,常常一個人吃泡麵,無法微波燙燙的吃著,是冷了些,旁邊沒人搶食有些寂寞。回到家要我吃泡麵反而不想去碰它,有媽媽煮的菜當然要先吃啊!泡麵的美味不及媽媽的味道。
但待在家久一點,又開始拿出泡麵了。
冬季平凡的夜晚十點,我默默打開櫥櫃,拿出辛拉麵,一如往常備著經典泡麵碗在一旁,包裝的摩擦聲讓坐在電腦桌前的大姊聽到了。
「回家還要吃泡麵,你很白癡耶!」大姊總這麼說,也總補一句:「我等下也要吃喔。」坐在沙發上玩筆電的二姊,已經吃素的她也總說:「肥死你。」我依然愉悅的泡著神聖的它。
順帶一提,有時因為要吃哪種口味?到底要不要泡?而猶豫很久。
當端到桌上時,上一秒調侃我的二姊馬上到一旁說:「我要喝湯。」不管是不是素的只要沒「肉形」他都能寬容接受。大姊接著吃、媽媽突然下樓也一同吃起來。我通常會再去拿雙筷子在僅存的碗緣空間夾著剩幾口的麵。現在仍會說著「不要吃太多喔~」媽媽姊姊們便回說:「我們這是在幫妳減肥,你只能吃三口的。」每次上演的戲碼,如果吃泡麵時不說這些就不像吃泡麵了。最後,還沒睡的老爸在尾聲出現,不用任何輔具,單手拿起碗公呼嚕呼嚕喝著所剩無幾的湯。有時喝到一滴不剩,有時手下留情,留一小口給我。
「不要吃那麼鹹,去加水!不要喝那麼燙,小心食道癌!」時常被要求後的「加水稀釋」再加一匙飯「增加容量、不那麼鹹」的儀式,久了習慣了,之後泡泡麵都會做這個儀式呢!
多年前曾有新聞播著一家人分著吃一碗陽春麵,父親看了打趣說:「我們是分著吃一碗泡麵,比較需要外界援助!」
這樣榮景近幾年並不多見,分著吃一碗泡麵,是團圓的象徵,因此我變得很珍惜這樣的夜晚。空巢期的家裡時常唯獨我回家過假期,爸爸外出上班,嘴饞想吃消夜的我念念不忘泡麵,懂我的媽媽便會兩個人一起吃。有時則是他想吃,我們成了完美的宵夜夥伴。全家圍著吃泡麵也是大家一同聊天的好時機,說說學校、公司的大小事,互相交換心情。
我喜歡吃泡麵,喜歡一個人吃泡麵,喜歡和家人一起吃泡麵。下一次吃泡麵會迸出什麼趣事,又是什麼時候圍著吃泡麵呢?
(金大通識文學獎-散文組-入選,金門大學觀光系一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