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金門情永保消防心
10月30日,在分發金門縣消防局報到的前一日,懷著興奮既期待的心情,踏入這片充滿歷史、人情、獨特風味的土地。熙熙攘攘的遊客,穿梭在陌生的氛圍。初到金門,手握著簡單的行李,不是為了玩樂,而是為了準備開始人生嶄新的一頁。猶記學長的話:「來金門好,落根在這」。
同一片國土,即使離我生長的城市高雄,飛機只要一小時就可以到達,但離鄉背井正是我現今的寫照。從前在家中,父母總是幫我打理好一切,希望我心無旁騖地專心讀書,而現在離開溫暖的家中,才知道靠自己打理一切,是多麼不容易。飢腸轆轆的走在金城中心,迷惘在街道,忽然一陣陣香氣飄進了我的思維,而香氣中夾帶著油蔥、白米、肉汁的味道,才想起自己到現在仍未進食,我隨著味走,尋尋覓覓,過了轉角,進入眼簾的是一排人龍,看著離開的顧客都提著一碗碗的廣東粥,而這也是我離開家的第一餐。金門廣東粥的特色在於,看似無米,卻又充滿濃郁米香的廣東粥,正當我努力想在其中咀嚼出一粒熟悉而完整的白米,米漿般的粥糜,伴著肉絲、香蔥、及豬肝味早已悄悄地從齒間溜走,留下的,是不曾嘗過的香。輕捏熱騰騰的金黃油條,往碗中一沉,裹著粥衣送入口中,多了份油香多了份甜,又是另一番滋味。
站在總兵署前,遙想當年鐘斗寒窗叢青軒,筆墨紙硯書香四溢,輾轉明鏡高懸至忠誠勤正,前衙門口今門庭若市,後院木棉現三百高齡,大江東去而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僅留下依舊景物?冽冽海風吹乾了五百馬伕的血和淚,曾熱鬧喧囂,滿載飄洋客的石橋,成了戰士們保家衛國的碉堡,站在的同安碼頭的瞭望台,一支石蚵隊伍,待將點兵,似乎綿延至前方不遠處的烈嶼及廈門,在霧中更像通往海市蜃樓的石階。堤旁的跑者,追著無限美好的夕陽,夕陽的餘暉摟著相依的情侶,十指中的溫度更加溫暖。慈湖祥和的湖面,被鸕鶿劃破了寧靜,就像六十五年前黑夜中的奇襲,喚醒了古龍而翻天覆雨,槍林彈雨的血腥,洗刷了灘頭一次又一次,多少壯士用生命堅守著國家之門,古寧頭戰役的大捷,穩定了震盪不安的台灣,如今兩頭金門之熊仍威風凜凜地守著這段歷史,戰史館前那長長的綠林道,我走了好一段才到入口。
沒有高雄市中心的喧囂,沒有冰冷冷的水泥叢林,金門的純樸愜意,讓我這城市囝仔放慢了腳步,隨處可見的牛隻,總會揮揮尾巴向我招呼。許多的古厝牆上,仍留著彈殼刻下的歷史,不禁令人想著這傷痕的痛楚,又感激先人留給後人的安逸。牆角與高粱田間,風獅爺默默地守護著人民,而另一群風雨無阻,隨時待命動員的,是我正努力看齊的消防先進,向諸位學長學姊學習的救災英雄。
在金門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學習的這段期間,雖然曾在台北市消防局實習過兩個月,但過去總是看著學長操作一切業務,待實際擔起責任,親自面對人、處理事,才知道箇中滋味,是有多少酸甜苦辣。很幸運地,災害預防科就像一個大家庭,承蒙學長姐的照顧,耐心地諄諄教誨,粗線條的我,工作上同樣的問題一再的詢問,但學長姐仍會細心的帶領著我;工作之餘,日常生活也給予無限的關心,金門冬季的寒風,刺在皮膚,凍到心中,但學長姐的照顧,讓一個人在外的自己,不感到孤單。
加入金門縣消防局這個大家庭,已經滿兩個月了,知道自己的稚嫩,瞭解自己的不足,期盼自己在不久的將來,能勝任分隊長一職,能分擔學長姐的責任,並為另一個家-金門縣-貢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