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回味

發布日期:
作者: 張瑩。
點閱率:601

猶記得高中時期的那晚,上完補習班已經11點,我獨自走在回家路上,月色澄亮,流淌在身上,只見人影稀疏,路邊店家昏黃的燈光,零星綴於路旁。當我走至一轉角處,忽現一家肉羹麵店,我慢慢上前去駐足細看,其門面不大,裝潢簡約但整潔乾淨,看得出它是不久才開張,因為門口的對聯是油墨未乾的嶄新,此時的我已有些許飢餓,於是決定在這家店解決我的宵夜。
我點了一碗肉羹麵,在距離廚房不遠處坐下。只見老闆娘洗淨了手,便開始料理。我細細端詳著,她年紀不大,瘦小個子,衣著素淨,高高盤起的頭髮像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蕊,平靜的臉龐始終掛著淺淺的一抹笑,無論給食物切絲還是勾芡,她動作一直都很輕。她目不轉睛地盯著食材,將肉末瘦的部份留下,肥肉的部份輕輕剔除,又小心翼翼地掌握著火候,像是在維護一件易碎的藝術品,我不禁暗暗讚歎這如此細緻的料理。我向來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那天卻靜靜地看著,等待著。
不知過了多久,只見一盛著色澤勻亮的肉羹麵的粗陶碗被老闆娘端上桌來。我輕輕吹一口氣,將一勺湯汁送入口中,那一瞬間,雞高湯和蛋花的香稠先至,間或有肉末、香菇絲、筍絲的醇味夾雜其間。當牙齒捕捉到用魚漿包裹著的肉條時,我毫不猶豫地咬下去,肉香味衝進鼻腔和口腔,細品肉絲,條條分明,不柴不粉。恰到好處之時,肉裏些許油脂流溢而出,卻被綿密微澀的魚漿來了一個煞車口感,變得順滑而不油膩,回味許久,我才依依不捨地將這些可愛的食物緩緩嚥下去。
接著,我開始品嘗埋伏於湯汁下的麵條以及點綴其上的九層塔葉,只覺它的麵條既不生硬也不綿軟,搭配九層塔葉細碎時一顆蔥油被我不小心嚼碎,蔥油和九層塔混合的獨特香氣在味蕾中打轉,聞其味,頓覺滿眼都是立春的新綠。而沙茶醬似乎也不甘示弱,在我的口齒間迭連傳送,流轉不息。當然,最後使我舌尖乖乖順服於這碗肉羹的秘密武器,應該是這味道在最後顯現的花生碎末了,咬下去,酥脆立馬攫住舌頭,唇齒餘香縈繞舌苔,綿酥不絕。各路食材在我的口腔裏交鋒,真可謂一場把色香味淋漓盡致感官體驗。然而,我心中的幸福和滿足也隨之漫溢開來。
走筆至此,覺得只寫食物而不涉人情,不夠味道。而現在,當我回憶起那一晚店家為我精心烹製的肉羹麵,除了那極好的口感,最讓我難忘的,應該是一種料理食物的人的情感了吧,這種情感與其說是對顧客的誠懇,不如說是一種對食物的真摯敬意。
前些天和友人一同吃午餐,友人一邊進食一邊盯著牆角高掛著的電視機不轉睛地看,電視機裏是喋喋不休的女聲在報導今天的新聞,畫面相當嘈雜混亂,而他夾菜和吞咽的動作像是機器般,很有規律卻了無生趣。我又掃視周圍的食客,邊吃飯邊滑手機的,邊吃飯邊看報紙的,竟也不在少數。那時候,我心裡不禁一怔,失落感隨之而來,我不由開始思考究竟「食為何物」。
這是一個信息高速膨脹的時代,人們匆匆的步伐和緊張的神色在浩大的時間轉輪下顯得微茫不已,每一個人都企圖緊跟社會節奏,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流行棄之於後。於是「吃飯」這件事似乎成了例行公事,人們願意為了電視新聞和臉書而放棄掉細細品味口中食物的機會,所追求的似乎只是飽腹之感,甚至有時會因為吃到了「很有名」的食物而自豪不已,人們關注的,好像不再是純粹的「美食」。所謂現代人的通病,想必正是如此吧。
而「食物」本身,應當是被尊敬的,「吃」這件事,應當是被感恩的。不久前看了一部日本紀錄片「壽司之神」,它講述的是壽司廚師小野二郎永遠嚴以律己的料理故事。我深深感受到日本人對於「食物」的崇敬,體現在其料理的簡單、嚴謹之中。小野二郎的料理中,從食材的選取、製作,到品嘗的時間,都經過了縝密的計算。他也善於觀察客人,他會根據其的進食狀況而微調壽司,以確保食物的究極美味,甚至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日本人近乎苛刻的最高標準換來的是對美食口感的極致追求,嚴謹和細緻或許就是大和民族的精神縮影。
想起我們的先人曾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便愈發地激起我對食物的崇敬之情。食物是奇妙的恩賜,無論是樹上的果實和地裏的出產、植物動物甚至是陽光、空氣、風、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皆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吃」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為了活著,更是為了生活。我想,生活不會提醒你它給予了你多少,而需要你自己去發現察覺。我們皆為飲食男女,在咀飲食物中,品嘗著生活,更要在回甘的片刻中明白,對食物報以最懇切的敬意,才是我們回饋生活貽贈的應有態度。
生而為人,本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而懂得過濾世俗的浮躁與雜質,單單去享受食物,在或濃或淡中憶起素年錦時,或醇或薄裏夢回悠然年少,姍姍而至的口感和怦然心動的情意中,不只是在感恩口中食物,亦是在細品著百味人生。
(金大通識文學獎-散文組-佳作,金門大學觀光系一年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