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淚蒼天共念君─悼「印尼華文文壇開荒牛」黃東平
這套重達八公斤的文集之能出版,時任該會文書的許經漢功不可沒。提議為黃東平出版這套文集者就是許經漢,並由他主編。許經漢為「苦難無告的華僑寫盡這一生」的黃東平所感召。在他和呂世典的策劃下,復得以黃進益為首的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諸理事的大力支持,這套文集花了近四年時間,最終成功面市。
在台灣金門籍著名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與其他鄉親的力薦下,禮賢下士的前金門縣長李炷烽肯定了這套鉅作,並委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重新包裝。新《黃東平全集》印刷精美,黃東平雖然身體欠佳,那年還是隨團返鄉參加世界金門日,再次回到他闊別多年的祖籍地,並見證這套書的隆重出版!
短短幾年,《黃東平全集》以兩種版本在印尼和台灣印行,並受到肯定與推崇,黃東平的努力畢竟沒有白費。2005年,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給了被譽為「印尼華文文壇開荒牛」的黃東平紀念盾和敬慰禮金。新加坡孔子學院也在2014年頒給了他「南洋華文文學獎特別表揚獎」。其他獎項不勝枚舉,這裏也就不一一贅述了。
一再遷居只因生活貧困
大概是2005年七月吧,接獲黃東平來函,略謂:由於年邁無法再打工,更由於住處租期已滿,以及雅加達生活費高漲,故已決定在近期遷往泗水,蓋該處有他胞弟在……
2006年二月中旬,為了邀請印尼呂氏宗親出席五月中旬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呂氏族人懇親大會」,我和另一位呂氏宗長風塵僕僕,飛往雅加達和泗水進行五天四夜的親善之旅。我在抵達泗水後,便馬不停蹄地在詩人葉竹的帶領下,前往拜會黃東平。算來,彼此已有兩、三年沒見面了。之前,他在太太與孩子陪同下來星看病,手術費及一家三口的機票、膳宿費高昂。他求助於此地金門籍殷商不果,在探望他們時,我對自己只能掏出五百新元相助而深感愧咎。
那時,黃東平已是耄耋之年,不慎跌倒傷了手臂,執筆書寫並不太順意。其後又輕微中風,不良於行,但都影響不了他一貫以來的創作熱忱。他依然精神煥發,思路清楚。「寫得慢,但還是可以寫;他還是堅持每天寫一點東西。」黃太太說。不久,黃太太來電,一家三口遷移至中爪哇古城梭羅,原因是這裏比起泗水,生活費更低……
我在1975年旅遊峇厘途中,路過梭羅,參觀了梭羅王宮,也耳聽梭羅河水靜靜地流淌。那首旋律優美,早已耳熟能詳的「梭羅河之戀」,我也喜歡哼唱,但這裏不應該是黃東平的隱居所,甚至是避難臥病的地方,只因為這裏生活費低!
但生活費低並不因此減輕黃東平一家三口的經濟壓力,何況黃東平那時已罹疾在身,患了前列腺癌。在一次黃太太打電話來,了解黃東平的處境後,我毅然地在鄉親與文友群中發動捐款,共籌得4,150新元,於2010年九月亞華作家大會在峇厘舉行時,在亞華作家協會會長莊延波和秘書長符兆祥的見證下,將這筆義款移交印華作協資深名譽主席李順南和女詩人茜茜麗亞代轉給黃東平。半年後的2011年三月下旬,在雅加達慶祝我與維維的結婚紀念日後,翌日中午我們倆專程飛往梭羅,在當地客屬聯誼會總主席楊聯俊等人的陪同下,探望並再度轉交另一批文友的一點心意。
上述兩筆義款,合共5,950元,這數目不正是……我不迷信,但想到它不正是我的出生年月日之後,我終於順其自然,不多加50元,不湊成6,000元了!
記得那天下午踏入黃東平客廳時,他是在房間裏躺著的,我們走進去與他握手,可以看出他是很高興的露出笑容。黃太太扶他坐在輪椅上,推到客廳與我們交談。他那時還可說話,但聲音低沈,話也不多,大多時間只是靜靜地聽著我們講話。
黃太太還拿了中國駐印尼大使章啟月於那年新春佳節給黃東平的賀年信箋讓我看。信裏表達了向老作家及家人親切的慰問和誠摯的祝福,讚揚黃東平70年來一直筆耕不輟,為印尼乃至東南亞的華文文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堂堂一國大使寄賀年信箋讚揚他國作家,應該也是罕見的,我因此可以體會和感受黃太太因為夫婿而自豪的那份喜悅。而黃東平,畢竟是受之無愧!
黃東平身體虛弱,不宜久坐輪椅,他需要躺著休息。臨別時,我們雖然請黃東平回房,但他還是送到門口,偶爾也揮手,雖然看得出他是有些吃力!
離開梭羅,我那時不知道是否有機會重返古城。2014年12月5日受邀參加在雅加達舉行的「第14屆亞細安華文文藝營」,順道帶來了孔子學院所托頒給黃東平的「南洋華文文學獎」特別表揚獎五千新幣,由印華作協總會長袁霓代收。會議結束後,我因抽不出時間而無法與袁霓一行人探訪黃東平,而由袁霓把五千元獎勵金及獎狀送去梭羅給黃東平家人。
已故知名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學者潘亞暾教授曾寫道:「舉目四顧,以華僑生活為題材而成長篇巨著者,寥若晨星。半世紀以來,問世的僅有司馬文森的《南洋淘金記》、秦牧的《憤怒的海》、杜埃的《風雨太平洋》、陳殘雲的《熱帶驚濤錄》、東瑞的《出洋前後》和《鐵蹄人生》等十餘部。若論篇幅之浩繁,展示的時空之漫長廣袤,以筆者之見,當首推黃東平的《僑歌》。」
黃東平罹疾臥病在床已有數年,91高齡走了,未嘗不也是一種解脫,但他畢生嘔心瀝血之作,將永遠閃爍在世界華文文壇!(下)
(稿於2014.12.29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