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一場﹐在金門
總覺得,我的人生像場尚未停止的夢,其中不只充滿美夢幸福的甜,亦帶有苦味的夢靨。我像個旅人夢遊其中,處處深刻驚豔,記憶卻如夢醒時分又清晰又模糊,但懵懵懂懂中他們總是緊密連結著,絲絲難斷。
「夢想」是這趟旅途中重要的標的,我彷彿是夢想手中的風箏,空中的我奮力飛翔,迎風挑戰,但是那條透明難辨卻又異常穩定無法掙脫的捲線,一直堅定的纏繞在夢想的身上,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指引著我一步一腳印的勇敢向前走,雖然不知是否錯走叉路?但是,「夢想」讓我勇於挑戰。
我喜歡跳舞!
不到五歲的小舞者,天天期待著上舞蹈課,大片大片的鏡子教室是專屬兩個我的世界,沒有進入舞蹈世界的人很難真正明白,練舞是件多麼辛苦的事,旋轉下腰甚至只是一個小蹲,都要經過無數次的練習,跌倒、受傷與眼淚是不斷循環的過程,但我知道唯有一次一次勇敢的站起來,繼續一遍又一遍重複的練習,才能真正進入夢想,才能真正突破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含著淚總能笑笑地站起來,我是真心的喜歡這兩個我的快樂世界。
閱讀了許芳宜老師的書〈不怕和世界不一樣〉,她的故事開啟了我的舞蹈夢,希望有一天能像她一樣站上國際的舞台,讓全世界看見台灣人的韌性與勇氣。而「成為一名專業舞者」是到目前為止,影響我的人生最大的因子。
九歲,隨舞團代表台南縣遠征捷克拼位爭執許久:「不能升我們的國旗!不唱我們的國歌!」這在當時小小的心靈中,充滿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麼他們不喜歡我們的國旗和國歌?」在不停的爭執中,終於出現了一個有擔當的主辦人,雖然我不知道他是誰?但卻永遠忘不了他為我們爭取的堅定面容。看到國旗在熟悉的國歌聲中緩緩上升時,心中那種激動到想哭的情感,深深震撼著我。
十二歲,又遇生命中的第二次良機出訪義大利演出。再度踏上歐洲大陸,跳脫童稚貪玩的心情,專注於表演,並全心投入在義大利文化中太多的不一樣:看見了不一樣的建築風景,聽見了不一樣的民謠音樂,品嘗了不一樣的道地料理,用不一樣的語言與不一樣髮色膚色的人種交流,相互交流學習了不一樣的舞蹈……,這麼多的不一樣著實讓我大開眼界,但心中充滿的是更多的不知所措,因為這些不一樣比我想像中要多太多了,應該可以說「特別不一樣」!我對「世界」充滿了想望,雖然心中仍然有許多的不解!我不解為什麼在開幕典禮上看見國旗上升會熱淚盈眶,也第一次聲嘶力竭的唱完了國歌。
十五歲,我遇到這趟旅行中的夢靨-高中基測與抉擇。台灣的舞蹈藝術市場很小,我明白儘管多麼努力,天分不如人是很難一直跳下去;站在學科與術科的交叉口,我很清楚師長父母周圍的人希望我怎麼選擇,「不甘心」卻在心中翻攪掙扎無法自拔,追求那麼久的舞蹈夢,怎能那麼容易地Let it go……風箏終於斷線……跌落在準備大考的苦澀日子,進入了普通高中。將近一年的時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敢再度面對鏡中那個已經不再展翅高飛的自己,再也看不見這趟旅行的標的-我失去了專業舞者的舞台。
十六歲,導師的真摯鼓勵,終於給了灰暗旅途一個光明的轉捩點。
從上高中開始,我總是很羨慕身邊大多數的同學,他們知道自己的未來展望並積極的築夢;相較於他們,我只是眼巴巴的讓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面對未來我很悲觀很難過,說不出口的無助。一個無心插柳的學習檔案比賽,我把過去舞蹈表演比賽的經歷完整記錄成參賽作品,意外的得了獎,還是一年級唯一的獲獎者。導師開心地看了我的學習檔案,聊起了我最害怕的未來志願,我想她也看出了我當下的不安,微笑地告訴我:「活潑開朗,不怕與人接觸,是妳跟大家最大的不一樣喔。」並建議我往政治外交方面發展。
十八歲,在自己堅定的選擇下,我來到金門大學。
金門海邊風好大,我在海邊想望世界的偉大。決心再度迎風挑戰,帶著大學新鮮人的熱情,現在,我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從這裡開始,找尋幼時不解的疑惑,有機會從不同的領域和角度深入的了解國際關係,並深層思考當年小小心中的悸動-我能為台灣做什麼?深入探討國家主權實質卻矛盾的存在型態。
生命中不再只有鏡裡鏡外的兩個我,「夢想」一直帶領我走到特別的地方,探索真正的我及我真正的不一樣!舞蹈帶我看見世界之大,未來-我還要努力走出更大的舞台!
在辭藻堆砌的荒漠間,我們都是未見終點的旅人,試圖拼湊在記憶下的旅程地圖,力挽狂瀾卻難以捉摸。那是張在回憶錄裡將再現的藏寶圖,是童年的疑惑,是成長的受挫,是未來的希望。即便旅人試圖捧一手清泉來證明自我的存在,也仍然在無邊無際的夢中旅行-夢!想!盼望夢醒時分的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