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續金門美食奇遇

發布日期:
作者: 徐正雄。
點閱率:552

1(枇杷回憶)
事隔三年,應朋友之邀,陪同前往金門一遊。
上次來金門,是春末枇杷盛產的季節,金城菜市場,一位騎著骨董型腳踏車的阿公,在後座放了一個籃子充當攤位,上頭雜亂堆放著個頭嬌小渾圓、外表帶著雀斑的枇杷,沒有推銷,但有菜市場經驗的人都知道,阿公在販售自家生產的水果。
枇杷我愛吃,因為可以潤肺,那是枇杷膏給我灌輸的印象;但是枇杷不便宜,又容易受傷,一斤動輒一百多,算是嬌貴的水果之一,在台灣,通常被排列整齊裝在透明塑膠盒內,意思是:不能挑選只供瞻仰。因此,對於阿公如此隨性對待自己生產的枇杷,令我十分好奇,忍不住趨近,和阿公攀談起來。
阿公說:「家裡一棵枇杷樹,也沒照顧,竟然長滿樹,吃不完,所以拿到市場加減賣。」說完,阿公拿起一顆請我吃,沒想到,居然十分香甜。這種甜度,連台灣都不一定種得出來,台灣的枇杷,只是個頭比較大,至於甜度,那就得碰運氣。我問阿公一斤多少錢?阿公說:「隨便,一斤五十就好。」雖說金門一斤只有500公克,那也很便宜,重點是:好吃,沒農藥。
一下飛機,那枇杷香甜的味道立刻爬滿嘴巴,真想立刻衝到菜市場大吃一頓,可惜,現在已近傍晚,況且,正值秋初,早已過了產季,只能乖乖跟隨民宿主人回她家。
2(難以置信的路標)
上次來,住在水頭村的古蹟民宿,去市區有點不方便,這次再來,決定住在離市區近一點的區域,看地圖,好像離市區不遠,當民宿老闆娘開著休旅車,載著我和朋友二人,沿著一條兩旁都是水澤的馬路前進,眼看著離金城市區越來越遠,我的心也越來越冷,然後拐個彎,進入一條偏僻的小路,接著出現大片旱田,整個景觀都很類似,完全沒有地標可供辨識方位。
朋友是個路痴,我正煩惱接下來這幾天要如何辨識方向時,老闆娘開口了:「你們看,前面有好多牛!」我納悶老闆娘不趕緊帶我們回民宿,卻帶我們來景點時,老闆娘又補上一句話:「這就是路標,這方圓一、兩公里,只有這個路標。」
這路標,皮膚黑黑的,又會四處移動,晚上怎麼看得到牠們,實在很不可靠;當我還在錯愕時,老闆娘接著又說:「注意!這裡有個岔路,記得左轉。」兩條路看起來都很像,接著,民宿就到了。
看到民宿,整個心情才稍微好轉;這是一間十分清秀的古蹟民宿,牆上、屋頂有些顏色平淡的浮雕,重點是:住的人不少,不像我上次住的那間,偌大的民宿,四天來,只有我獨自一人;入夜後,整排民宿幾乎都沒人住,黑漆漆一片,讓我覺得自己像鐘樓怪人。
為了省錢,第一天我們決定不租車,反正天也黑了,放好行李,我和朋友便開始步行,用行軍的方式朝金城市區前進,我相信,徒步是記憶路線的最佳方式。走了大概一個多小時,終於看見前方一片光亮,我們走進菜市場,接著由鼻子導航,開始尋覓美食。
來的有點晚,朋友又一路拍照,可以選擇的餐飲沒幾家,只好草草解決,但我向朋友保證:明天,一定帶他去吃金門的美食。
3(廣東粥)
隔天,草草吃了幾口民宿準備的早餐,等待租車公司派人來接我們到市區挑車,很意外,只是租輛機車,服務竟然這麼好。拿到車後,我立刻帶朋友到廣東粥報到,誰知,才早上九點多,老闆居然說:「我們賣完了。」怎麼會?大鍋內的粥底,還那麼滿,客人也不多啊!我無法理解這是怎麼回事,老闆是內行人,馬上送上解釋:「都被預訂光了,還欠人家好多碗,要不要先預定明天…」
算了,我又不是沒吃過,主要是想帶朋友來朝聖一番,當我帶著遺憾,準備離開時,老闆突然抬頭問我:「你是不是幾年前,在金門日報寫了一篇<金門美食奇遇>?」真是猴塞雷(廣東話的好厲害)!連我戴墨鏡都認得出來。
那次,我一個人住在水頭村,老闆陪一位朋友來推銷「黑蒜頭」,民宿老闆不在,他們一行人找上我,閒聊間,一個人問我有沒有吃過有名的「廣東粥」,我輕蔑地說:「那種東西,我們台北很多,最出名的在士林。」才說完,那個人便指著其中一位身材壯碩的男人說:「他就是老闆。」這句話,害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我畢竟也是個識相的人,趕緊亡羊補牢的說:「不好意思!明天一定登門品嚐看看。」
老闆十分謙虛的說:「就是一家小店,也沒什麼!你也可以去嚐嚐別家的廣東粥。」
衝著這句話,隔天,我騎著旅遊中心借來的免費腳踏車,大費周章來試吃,這一吃,果然不凡!為了表示道歉,還他清白,回台灣後,我立刻寫了一篇<金門美食奇遇>的文章,用其中一個段落,仔細介紹廣東粥的製作過程,後來幸運在金門日報副刊登出,有位朋友,還用這篇文章當導遊。因為台灣買不到金門日報,而我,又沒有住金門的朋友,只好打電話給那天來推銷黑蒜頭,留下名片的業務經理,請他寄給我。
時間真快,沒想到,三年就這麼過去,老闆跟我說:那業務經理都轉行結婚生子了。因為這點關係,老闆請我一個半小時後再來,他儘量生出兩碗廣東粥給我。
一個多小時後再來,老闆還是趕不出廣東粥給預約客,我只好和朋友坐在店裡繼續等。等待的過程中,老闆不但推掉好多客人,還自曝:有一次,推掉一位客人,那客人不死心,在他店門口來來回回走了三趟,終於忍不住踏進門,質問老闆:「你是不是討厭我?我看你一直在煮粥,店也還開著,就是不賣我。」老闆覺得這誤會真大,趕緊解釋:「這都是客人前一天預訂的,我當然要先煮給人家,你也可以先預訂啊!」
要吃廣東粥,還要前一天預訂,這是我們台北人無法理解的事,因為台灣好像沒有這樣的廣東粥店,相信這個答案,很難說服那位客人。
話又說回來,如果生意好,在台灣早就分店一間間的開枝散葉,怎麼可能讓錢潮流到別人的店,但是,來過金門的我知道,大多金門商家,為了維持食物品質,都不願意開放加盟。因為,技術可以傳授;對食物的堅持和熱情卻很難複製。怕開了分店,由別人操刀,會砸了多年的金字招牌,那可是金錢無法計算的損失。(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