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媳婦實難為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麗玉。
點閱率:7,639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金門自古民風淳樸,夙有「海濱鄒魯」之美稱。本縣居民多係由閩南地區移遷而來,宋代以後深受朱熹教化,人民崇尚禮義,尤以明代文治,清代武功著稱於世,近代雖歷經多次戰火洗禮,在「戰地政務」軍管時期囿限之下生活數十年,但因深受朱子家禮的教化,因此造就了金門禮教風行,習俗淳厚的民情風俗一直沿襲保存下來。
俗語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謂「一鄉一俗。」金門這座小島的禮俗樣貌(包含小金門)大部份相同,但其中又以瓊林村作為中心點,將大金門本島分為前面勢(金城鎮、金寧鄉)與後面勢(金湖鎮、金沙鎮)的兩大不同區塊。例如:前面勢(金城鎮、金寧鄉)各戶的家堂懸掛「天公燈」為例,前面勢以「天公爐」為中心,兩側各懸一個「天公燈」;而後面勢(金湖鎮、金沙鎮)則僅以懸掛一個「天公爐」、一個「天公燈」為慣有模式。長久以來,民間信仰是採儒家、道家、佛家雜糅一起,而且可同時共拜各家代表神明的特殊習俗景觀。
「既為金門人,應知金門事。」
「陳校長!請教妳幾個煩人的問題可以嗎?」記得在未退休前的某一天,一些外籍學生的媽媽(其中有兩位是越南籍、兩位是印尼籍、一位是大陸湖南、另一位是福建漳州等五位)們把孩子送到各就讀的班級教室後,相約一起來到湖小校長室找我問。
「歡迎!歡迎!請隨便坐,當然可以,有何問題請說。」我很客氣地接待他們。
「陳校長!我們從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方嫁到金門來,衣食都不缺,老公對我們也很好,只是金門這裡的拜拜實在太多了,幾乎一年到頭沒有幾天是不用拜的,拜得讓我們實在很討厭,可不可以不用拜呢?」「真的,好煩人啊!」「我實在受不了。」聽她們妳一句,我一句,她一句的一連串地說出她們心中的不愉快事情來,我很能理解她們的心情,因為用同理心想,我是自小就出生於斯長於斯的道地金門原住民,長大嫁為人媳後,不是也曾為了一年的歲時節慶大小拜儀不計其數而感到厭煩嗎?所以為她們各倒了一杯水後,很有耐心的告訴她們有關金門一年的歲時節慶拜拜等相關事宜。
歲時節慶,拜儀知多少?
我告訴她們說:「 自懂事以來,從小孩子到長大為人媳婦,從娘家到婆家,年復一年的耳濡目染複製刻板下,知道金門 一年之中大小拜儀不計其數。平常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的早晚在自家廳堂菩薩、祖先神位需各焚香祝禱(有的人家也有天天燒香點燈的習慣)。每月的初二、十六兩天需犒軍拜軍將爺後用同樣的供祭品再去拜地基主。每年的春節(農曆十二月底要拜祭祖先(十二月若有三十日則拜當日中午,若無則拜二十九日中午)。清明節(國歷4月5日)、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冬至日等四個大年節,已成為地區家戶遵行祭拜祖先的風俗。還有自家的近代祖先(指先祖父母、先家公婆作忌日)要拜,平素忌日未祭拜的遠祖先每年也要做兩次春秋(一次是二月十五日;一次是八月十五日)。另外村中若有豎立「風獅爺」者,每年五月五日也要去祭拜。二月十九日(係觀世音菩薩佛辰)、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也要敬拜。四月十二日是後浦城隍爺生日要去拜(也可提前去拜)。各村中的宮廟供奉的主神壽誕也要拜(各村中供奉的神明不同,主神壽誕日子也不同,例如我住的后宅村中供奉的主神是池府四公子爺,壽誕日是六月十二日,我們全村村民就必須在這天準備供品去拜拜)。還有正月初一早上要給祖先「拜正飯」,其中一定要有一道長壽菜(即菠菜)。初四要迎接神(接神時要先燒神馬讓自家神明由天庭騎乘回來,再燒金)。初九天公生日,家戶都要準備五牲或三牲在家廳堂敬拜天公(玉皇大帝)。十五日元宵節要拜湯圓及吃春捲,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土地公)千秋也要拜,五月初五日端午節也要包粽敬佛祖。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生日;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有供奉這兩尊神的村莊要設醮慶賀。七月初一日開鬼門關要在自家門口拜好兄弟或稱老大公。七日七日娘媽生日(又稱七夕),傳說是牛郎織女相會日,也稱中國情人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除祭拜祖先外,也要拜老大公。七月尾各村又要做普渡拜祭好兄弟。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早上先敬拜天公後再拜佛祖;中午拜祖先(一年中第二次春秋日),晚上以月餅、文旦為祭拜品敬「月娘媽」。「冬至」早晨先拜三碗紅、白湯圓敬佛祖,再拜各家祖先神主。中午則要用豐盛菜餚祭祀祖先;各姓氏族人為慎終追遠,都會在各姓氏的宗祠內先祭祖後再「吃頭」,以前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女性是不能參與「吃頭」,近來兩性平權的提倡,已有部分姓氏村莊讓女性也參與「吃頭」了。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壽誕)和樑神,有的村莊有煎地瓜粉敬佛祖習俗;公司行號在這天都會辦尾牙餐會犒賞員工。這天以後,大家會看農民曆選定良辰吉時「採塵」(又稱大掃除)。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稱「送神」,俗語說:「早送神,佔好位。」送神時要先拜供品再燒金銀紙帛,最後燒神馬供神、佛騎坐回天庭。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天神下降日,天神下降到人間來考察人間之善惡,所以自即日起,長輩都會告誡小孩輩們不可口出惡言,要多做善事積陰德,免被天兵神將把不好的事蹟記錄。十二月二十九日,各家戶都會大殺雞鴨、大買年菜,準備除夕慶團圓吃年夜飯,舊俗的這天晚餐大家都會吃豆渣圓配雞湯,俗語有說:「二十九夜方,無飢餓媳婦。」最後就是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日」,俗稱「年兜」。「孩童喜愛年兜(因可穿新衣鞋、有好東西吃、又有壓歲錢紅包可拿),大人亂超超(為籌錢、過年雜事而傷神而忙碌)。」家家戶戶喜過年。這些既多且雜的歲時節慶,真的是叫人承受不了,可是家中有老一輩的長輩健在(我家高堂93歲,她老人家說她自17歲結婚就一直拜拜),如今留住金門者僅長子老公與我這大媳婦,我們夫婦又不能免俗不拜,膽敢去忤逆她老人家長輩,所以我們只好和所有婦女姊妹們互相勸勉一句:「入鄉隨俗吧!」。雖然以上是一年中的歲時節慶必須要的拜拜,確實是有夠繁雜也很辛苦煩惱的事,當他們聽我把話說完之後,看她們幾位都瞪目結舌且連連搖頭、喘氣嘆息的無奈模樣,連我這位已是當人婆婆、祖母級的人,也深感同情她們所處的遭遇,金門媳婦確實真是有夠難為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自己發願「這輩子就讓我拜到年老無法行動時就作罷。我不會再要求我的兒媳們再去做這等子事。」但是各位媽媽們!既然目前我們實無法與家人長輩去抗衡,更無法擺脫習俗不拜拜的牽絆。只有彼此互相安慰吧!請大家換個心態去想:「就把這些繁雜又頻繁地拜拜當做是『傍神作福』吧!為自己家人打牙祭或加菜吧!」或許,能如此想會好過一些。在此也希望所有婦女朋友姊妹們!我們這輩子已然當上了金門的媳婦,就是要「甘願做,歡喜受。」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千萬要善解、包容我們的兒媳婦們,不要再把自己曾經難為、不喜歡的事去加諸在年輕的一輩身上吧!感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