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逃﹖
「我們都在逃,差別只在於知不知道而已。」這是電影寒蟬效應中的經典台詞,卻道出許多人的迷惘。在人生的道路中,有多少次我們都選擇了逃避,逃避面對壓力、逃避面對失敗、逃避面對現實……等,但是如果我們明明都清楚知道自己是在逃避,為何我們卻都選擇「逃」?
曾聽過一個說法,「會賴床的人通常是因為醒來要面對太多的壓力而讓自己不想起來!」說對了嗎?我想是吧!如果我們知道今天一整天都是要去做所有你最愛做的事、或是要去和你最愛的人約會,又有誰願意賴在床上不想起來?可以見得,我們的賴床大多數都是「逃避」的表現,潛意識的表現出來。有壓力想逃跑這是人之常情,又有誰規定人一定要勇敢面對,又有誰天生是勇敢的?「逃避」聽起來很懦弱很膽小,所以我們都該勇敢?但是我們是真的勇敢還是只是不想被貼上膽小鬼的標籤?但其實一個「有自覺」的逃避會比「假裝的勇敢」還有意義吧!有自覺的勇敢是因為自己其實真的很害怕所以我們逃避,但我們比誰都清楚知道「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的內心開始感到內疚,並開始反省、想辦法改進,因為這種逃避的心態太痛苦,所以沒有人會選擇再一次逃避!
每個人都會有膽小害怕的時候,如果你選擇「逃避」沒有人能拿你怎麼樣,畢竟這是你選擇,自己知道要為將來的後果負責就可,藉此提醒自己絕不要犯!但是如果你誤把自己逃避的行為假裝不存在,假裝可以瞞天過海,假裝可以騙過眾人,但其實自己心裡最清楚不是嗎?自己到底是「誠實」?還是「逃避」?每次遇到困難或是壓力時,試著問問自己吧!若是我這次逃過了,那下次呢?那下下次呢?問題仍舊沒有解決,只是讓自己一次比一次更痛苦罷了!所以我們到底在逃什麼?又要逃去哪?逃了然後呢?想過這些後,或許你會比較明白,比起逃避後要承擔的種種壓力,不如堂堂正正的面對它解決它似乎比較簡單了!面對事情後,並不是叫你要把事情做到完美,不愧於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