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秘密─咖啡的烘焙與調製
我喜歡生活裡有這樣元素,只要小小一杯,就能驚奇的喝出各式體驗。許多時候它和搭擋們一同演出,雖然掛名主角,可是配角們卻爭相恐後想埋沒它的什麼,多年前我也是如此,覺得它們搭配得可真完美,直到有天我看見它單獨演出。那瞬間我愛上了單獨出場的它,原來「未調味咖啡」是如此平易近人。
獨自,就能撐起全場。除了隨著溫度變化展現各式風貌,甜蜜回甘、溫柔果香,另外因為生長在不同地區,細細品嘗彷彿讓人置身於世界各地,感受來自產地帶給小果實的特色風味,以及各個國境文化中呈現的各式烹調,這就是小小咖啡豆所能變化多端,使人著迷的地方。
你也喜歡在早晨來杯咖啡嗎?還是不論何時或身在何處,都有咖啡相伴?你喝的是原味咖啡或是調味咖啡呢?那麼愛品味咖啡的你,一定也像我,不是只藉由它來提振精神,而是一段與它共處的享受時光,有時更能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但你知道,不管咖啡豆叫做什麼名字,它都擁有回甘的一面嗎?
這樣的回甘無關產區、採收季節、烹煮器材等等,當然更無關價格,之所以會回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烘焙。平常我們接觸到的是調製的部分,也就是藉由器材,將咖啡豆與水沖泡或烹煮成一杯美味飲品;而烘焙則是將豆子(生豆)由米白色或青綠色經由火力或電力的熱源,烘焙成我們常見咖啡色的咖啡豆(熟豆)。烘焙與調製之間有著緊密關聯,要說起來還有些許的複雜。
我們先來說說咖啡豆,由生豆烘焙成熟豆會發生怎麼樣的味道變化。咖啡烘焙在全長10至15分鐘的時間內,會先將像是水果一般,帶有著濃濃果酸的咖啡豆去酸,去完酸,咖啡會開始轉糖化,也就是高溫讓咖啡內部產生化學變化,我們稱為甜蜜點(僅占烘焙過程中短短的10至15秒),這是咖啡最甜美回甘的烘焙程度,若還是繼續烘焙,就像是將糖一直進行加熱,會使這些糖變成焦糖,這時苦味就接著出現了。
那烘焙與烹煮調製之間到底有什麼重要關連呢?用一個比較簡單的過程來形容,有使用過顯微鏡嗎?當我們想看清楚某個微小生物,我們需藉由旋轉顯微鏡上的兩個調節輪來鎖定目標(粗調節輪),並微調清晰度(細調節輪)。烘焙扮演粗調節輪的角色,調製則是細調節輪。
今天烘焙師把這支豆子烘焙在酸的位置上(淺焙),那我們怎麼調製、怎麼微調,煮出來的咖啡,必定是酸的;若烘焙師把咖啡豆設定在苦的位置上,這時怎麼烹煮也煮不出果酸或甜味;那如果烘焙在甜蜜點呢?這是個在正常烹煮流程中會回甘,並且能藉由烹煮時溫度的調整,微調出自己所喜好的果酸或苦味的迷人焙度。
咖啡的酸甜苦,和豆子本身特性沒有絕對關連,最重要的是烘焙者所設定的位置。如果在甜蜜點上,我們怎麼烹煮都能喝出甘甜,所以說烘焙就是一個粗調節輪,將咖啡鎖定在某個位置,而調製就是細調節輪,讓我們於烹煮時,依個人喜好,讓豆子特色顯現出來。這就是咖啡烘焙與調製間密不可分的關鍵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