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駐軍印象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麗玉。
點閱率:890
字型大小:

前些天看了金門日報副刊薛素惠老師的「家有駐軍」一文後,真是心有同感,想我年齡大她很多歲,對當年與阿兵哥相處一家的點點滴滴印象也是很深刻,事實上,民國38年(1949)國共戰爭,大陸淪陷,國軍即退守到大小金門島上來,只是每個村莊分駐的軍種各不一樣,軍民之間相處情節自會有所不同,際遇感受也自不相同,可惜這段期間個人因尚年幼,似無任何較深刻記憶的印象。培養愛唱歌的興趣 記憶中對駐軍比較清晰的片段,應是民國四十四年到四十七年間,當時我就讀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斗門村莊駐防的是一個軍團,團長是宋心濂上校(後來又曾任金門防衛司令官),團部設在僑領陳振源宗親家裡,我們家則是駐進了通訊連,有正、副連長、士官長、通訊員等四員,他們佔住在我家廳堂,另外排長、輔導長、連上士兵則分駐我家前面鄰居家裡的廳堂或廂房,因為是通訊連的關係,我家屋頂、牆壁上佈滿電線,電話機是用手搖的,也有無線的,每天看他們忙進忙出的或用無線的通訊答錄機「收到請回答」、「over」、「呼叫……」,我最感興趣的是每天中午放學回家吃午飯及下午放學回家的時間,連長就會要通訊兵或士官長打開收音機,收播一些流行歌曲分享我們聽,當年流行的「斷腸紅」、「相思河畔」、「春風吻上我的臉」、「綠島小夜曲」、「雪山盟」、「小小羊兒要回家」、「杯酒高歌」、「魚兒那裏來」「月兒彎彎照九州」、「午夜香吻」、「紫丁香」、「明月千里寄相思」、 「萬里長城」 ……等等國語老歌每天輪流播放,常常不斷的聽啊聽,學著哼唱,久而久之,我和堂姑何秀華(她大我兩歲)幾乎每一首歌都會唱,而且節拍咬字都很準確,大家還給我起了個「小麗歌后」的封號, 幾年的通訊連駐軍的境教薰陶下,無形中培養了我之後一直愛唱歌的興趣。
義務恩師──小排長
當時就讀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學寫作文,每當我放學後回家,住在我家前面鄰居房子的張排長(讓我印象最深是鼻子高挺,常笑臉迎人。萬連長告訴我說:「張振國排長是遼寧省人,個子雖高,但是年紀最小。」所以我們都稱他為小排長。)他就會主動的來幫我檢查功課,尤其對我的作文寫作,他常教我要分段落去敘述,最後一定要有結論。數學習題則逐題幫我檢查答案是否正確,一有錯誤則及時改正,所以從小養成了我做事力求完美的好習性。每年的兒童節前夕,學校都要先行選拔一位演講同學代表去參加全鎮各校的演講比賽,優勝者再代表鄉鎮前去金城參加全縣性比賽,在張小排長的悉心指導調教下,才四年級的我,竟過關斬將,由學校代表到鎮代表參加全縣的演講比賽,最後榮獲全縣第二名佳績,家人和師長都感到很高興,這都要感恩小排長這位恩師的調教有方。兩年後恩師就隨軍團調往台灣,之後他也許好幾度又隨團駐防金門,但是再沒有聯絡與碰面。直到民國76年,在一次革命實踐研究院黨政軍學員聯誼會上的學員自我介紹下,我認出了張振國恩師,當時他已官拜少將,並貴為金西師師長,同時也認識了師主任唐雄飛上校。席間彼此寒暄別後的生活情形,我告訴他說:「我已是四個孩子的媽了」。「哇賽!小麗!妳比我還會做人嘛,妳知道妳小時候很好玩?」他仍像以前那樣開朗、幽默,「我現在還是很好玩,敢不敢再抱抱……」我調皮地開他玩笑,「哈哈!抱不動了。」 會後他還讓師主任用車送我回家,之後有一天專程到我家吃過一次飯,不久又調回台灣就榮退軍職了,現在應有八十幾高壽了,該是含飴弄孫的享福年代,最近幾年來僅逢新年彼此互寄賀卡祝福新禧之外就魚雁鮮通了,語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這位小學階段的義務指導恩師,學生永遠衷心感恩,並祝福恩師有生之年安康快樂,吉祥幸福。
視病如親的呂醫官
民國四○至五○年代,地區民生醫療普遍貧困欠缺,百姓遇到身體不適,大部分是靠買成藥回來服用,這一年恰巧我家曾祖父生了場大病,透過萬連長的介紹,認識了駐在何厝王家宗祠的衛生連呂思忠中尉醫官,鄧統昌醫官。在胡璉司令官的「軍愛民,民敬軍」的德政下,呂醫官在得知我家曾祖父生病的消息後,就主動帶著相關診療器具前來我家為我曾祖父看病,並開了軍用醫藥處方,經過他細心診療注射吃藥幾天之後竟然痊癒起來,家人很感恩呂醫官的仁心醫術,成了我家的大恩人,在那物資貧困的年代,僅能送了些自家種煮的花生作為報答行醫的禮物,呂醫官也投桃報李的在一次因公赴台返金的機會,送了一條我生平第一次見識到的土司(已現成切好片),在分享家人每人一片後,剩下的幾片我分幾天很捨不得一次吃完它。自從認識了呂醫官、鄧醫官後,家人老小身體若有感冒發燒病症或是有大小重輕外傷,都會找上他們幫忙診療,兩年後他們隨軍團調移後方後就失去聯繫了。直到二十餘年後,一次陪三女兒到尚義軍醫院(花崗石醫院前身)去看皮膚科,從醫生資料排行榜上發現得知呂思忠是內科主任,看他籍貫是青島,我就確定他就是當年駐在何厝的衛生連軍醫官沒錯,那次見面之後彼此都好高興,好幾次他一有休假就會到家裡來聊天,偶而在家吃個便飯,言談中知他也早已結婚成家,家眷常住台南新化,兒女都已上大學,他太太很賢慧,在自家屋外種了多株土芒果樹,又很會編打毛衣,一次返台休假後回金門的星期天,他又來到后宅我家,竟帶來他從台南家裡夫人親手種植採收的一籃子土芒果和親編的女孩子毛衣背心一件。就這樣他和我及老公、公婆、孩子們等一家人大小來往相處,就如同親戚般的好朋友關係一樣。他調回台灣後即退伍,好幾年我們一直保持著朋友的交誼,直到有一天接到一封由台南新化寄來的訃聞,呂醫官仙逝了。面臨這突如其來的噩耗,除了寄上薄禮奠儀遙祭外,心裡的哀悼是難於言喻的,嘆人生之無常,呂醫官對自己是很注重養生的,在浩瀚的茫茫人海中,能有緣結識視病如親的呂醫官及另一位鄧統昌醫官(目前更有成就,在高雄開醫院當院長),何嘗不是因駐軍駐防所帶來的善緣、福報嗎?
鄉音不同的趣事
來自大陸不同的省籍駐軍集在一起,每天聽他們說話幾哩呱啦,鄉音各不相同,剛開始時和鄰居及家人交談,常常格格不入,南猿北馬,雞同鴨講,常要摻和一些比手畫腳來表達說話意思的內容,自然也引發許多令人捧腹大笑的趣事來。例如:當年只要在路上走,順路只要有軍車駛來,只要舉手一攔,車子就會停下順路載你一程,一些阿婆阿嫂因國語不標準,常會笑話,如「阿兵哥!我要做(坐) 你的妻(車)子」,「阿兵哥!來買我的芋頭,我的芋頭包 ( ㄋ安)爛的。」阿兵哥對老阿婆稱讚說「阿婆!妳養的雞好肥好大。」阿婆聽到「雞」字,以為阿兵哥罵粗話,又聽說「好肥好大」時,反被阿婆破口大罵道:「夭壽填海,碰肚短命,沒大沒小的,什麼時候被你看到我的『雞』?還說好大好肥,大你去死啦!」。另有早起賣包子的阿嫂遇到站崗的哨兵問「那一個?」,阿嫂回說「要買就買兩個,幹嘛只拿一個?」哨兵又喊「口令」,阿嫂回說「還很燒熱,絕不會冷」 ,……等事實笑話,都是因本地的百姓一向皆講閩南語,而駐軍來自大陸各省大江南北,雖鄉音很濃,但多數皆講普通話之隔閡所致,其實軍民住在一家,日子久了反而多數的百姓多少均學會說些軍民都聽得懂的「蕃薯泡芋仔」的普通話。
帶動百姓學會吃辣的川、湘菜
駐軍們住在村子的家裡,但是他們有伙伕兵們專司部隊的三餐伙食供應,像我家通訊連的官兵弟兄,他們每五人為一組,吃飯時在門口埕圍蹲成小圓圈,早餐大都是吃饅頭、豆漿或是稀飯配以豆腐乳、炒花生米或是醬菜。中晚餐則是以米飯為主食,好像是兩菜一湯,偶而會以麵疙瘩、刀削麵、輪換著吃,為什麼我會知道他們的伙食內容?原因是住在家裡的士官長每次用完餐後即會用他的兩耳大鋁碗,將他們吃剩下的飯菜或是麵類盛一大碗送來,當年這碗剩飯菜對我們三餐都以地瓜果腹的老百姓來說,那可是美味佳餚呢,家裡大人長輩們尚捨不得吃,唯有我與秀華、珍華兩堂姑等三位小朋友才有口福。士官長是山東省人,特愛吃大蒜,每當母親從山上田裡拔回來大蒜時,他就會迫不及待的向大阿嫂 (駐軍們稱我母親為大阿嫂,嬸嬸為小阿嫂)拿幾棵洗乾淨後生啃著吃;而萬連長是四川人,副連長則是湖南人,他們倆超愛吃辣椒,偶而會自己買些魚肉、豆腐、菜,借用我家鍋灶烹飪一番,我們常會被炒大量的辣椒煙味薰得不停地打噴嚏,慢慢的從他們的加菜烹飪中,我們見識到了所謂川菜、湘菜的麻婆豆腐、麻辣火鍋、潭魚頭、鹹蛋苦瓜、豆豉辣椒、剁椒魚頭、青椒炒臘肉(香腸)、麻辣豆花……等,連長還告訴我說:我們湖南人和四川人吃辣椒還分等級,一般人敢吃辣椒是叫「不怕辣」,而二等級吃辣椒是叫「辣不怕」,最會吃辣者則是叫「怕不辣」。由於駐軍與百姓長久相處一起,可說是水乳交融如一家親,地區百姓在耳濡目染薰陶之下,逐漸改變清淡的烹飪方式與口味,多少學會做出點湘菜與川菜的料理技能,真的要感恩駐軍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就當成是故事分享
總而言之,那段駐軍駐防金門的年代時光已走遠,回憶那段戰地政務戒嚴時期,「軍愛民,民敬軍」軍借民房共住一家的情況,大家守望相助,枕戈待旦,彼此照顧關懷,駐軍的哨兵站崗捍衛下,不也讓地區享有夜不閉戶的安定生活嗎?而這群由大陸退守到金門的官兵弟兄們,他們也是人家父母所生養,語云:「每逢佳節倍思親」,每次的逢年過節,雖然部隊皆有慶祝加菜活動,但是印象中,曾有過好幾次,小排長、士官長等因見我們一家老小團員一起共享天倫,而他們的親人卻因一水之隔、海峽兩岸關係,遠在天邊不得相聚,竟偷偷地流下眼淚,並高唱「家在山的那一邊」來發抒思親情緒,所以老祖母最有同理心,把他們都視為自己兒子一般地看待,常對他們噓寒問暖的關懷,同樣的,這群阿兵哥也將老祖母視為母親或祖母般的孝敬對待。以上是我小時候對駐軍的良好印象片段記憶,也是真人真事的描述撰寫,就請讀者當成是我在分享故事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