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劫

發布日期:
作者: 黃珍珍。
點閱率:459

話說我的開心河南行之旅,分配用餐時和陳老師伉儷同桌。大家有緣相聚出遊又同桌吃飯,自然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有次,陳老師的另一半,可愛的秀瑩說起陳老師的名字故事。原來陳老師本來的名字為「瓦木」,可是在讀高中時因有位學長跟他同名又同姓。這時,老師就說話了,說他不能和「學長同名」,發畢業證書時2個「陳瓦木」會「混淆」不好分辨,當下直接要他「改名」。改名?名字是父母所取所賜,怎可因老師一句話就改?陳老師自是百般不願,但「人在校中,身不由己」,考慮再三後不得不遵從老師指示(根本是命令,當時老師竟有這麼大的權威,還真管很大)遂自己改名為「耀明」。
聽了秀瑩這敘述,很令我吃驚,以前「軍管時期」,許多莫名其妙、不合理的事時時發生,而學校老師居然「權力這麼大」,我們小老百姓根本沒有什麼「自由、民主」可言。所幸1992年「戰地政務」解除了,我等小老百姓才能呼吸到一點點自由民主的空氣,接觸一些些外面世界的資訊。否則,金門不知還要被「封閉、箝制」到什麼時候?
但是,「耀明」這2個字的意義也很優,取其「光耀、光明」也不賴。秀瑩又說了:「我們有個好朋友也和他同名(耀明)同姓,而且最巧的是我女兒叫『怡君』,他的女兒也叫『怡君』,真的是太有默契了。」
哇咧,我只能說,這也巧得太「無懈可擊」了吧。
想想,8天7夜的河南古都行,有多少的用餐時光啊!大夥兒總不嗇分享著各自的生活點滴。這天晚餐時,聊著聊著,秀瑩說起陳老師人生中的三段故事,讓我興起為文之念。
其一:民國43年9月3日的「93砲戰」那天,共軍砲彈猛烈攻打金門水頭。父親仍去田裡耕作。當砲聲不斷響起且感覺越來越近時,砲彈可是不長眼的,當年根本也沒防空洞可躲,她母親和伯母、嬸嬸及小孩共10人,趕緊躲入客廳置放的「床櫃」底下,床櫃的木板足足有8公分厚,算是最堅固的地方。
而當時他10個月大,正是最愛爬的階段,不肯乖乖的任母親抱在懷裡,掙脫了母親箝制的雙手爬了出去..。他在客廳地上爬來爬去,爬著爬著時,忽然「轟」地一聲巨響,乒乒乓乓地屋子整個塌陷夷為平地,落了滿地的磚瓦碎片及木屑。而說時遲那時快,他在那一秒剛好爬進了床櫃裡保住了一條小命。(事後才知砲彈剛好擊中他住家附近的彈藥庫)。所以,當母親在萬分驚險驚恐驚喜中抱起「毫髮無傷」的他時,忽然起了靈感,就把劫後餘生,尚未報戶口的他取名為「瓦木」。啊,真是好險喔,慶幸冥冥中自有天助。也難怪他不願更改「瓦木」之名,原來有其意義。
其二:孩童時和玩伴在井邊汲水、沖涼洗澡,同伴們玩著、鬧著,打打、跑跑、跳跳…。忽然出奇不意的有人一屁股猛撞了過來,把剛好在井邊邊的他給噗通一聲「撞進了井裡」去。而鄉間的井要澆農作物,都鑿得滿深的。同伴們見闖禍了,嚇得趕緊拚命奔跑去村裡搬救兵,找來幾個大人下井費了一番功夫才救起他來。啊,真可怕的無妄之災。所幸同伴機警,沒嚇傻在原地而誤了搶救時間。孩童玩耍,真要萬分注意安全啊。
其三:民國72年6月6日發生的金門航空史上最慘烈的「墜機事件」。當時他也坐上那班「死亡飛機」,當飛機在起飛不久後爆炸墜海時,當下他是「不醒人事」。陳老師說,當他忽然間醒過來時,睜開眼睛「一看」,第一個反應是「哇!我怎麼在水中浮浮沈沈」?再一想,他不是在「坐飛機」嗎?再迅速回想,不對,飛機掉下海了……。當腦筋快速的這一倒帶時,嚇得他完完全全馬上清醒。這海底下可不是久留之地,憑藉著幼時就和玩伴常去海邊「戲水學游泳」的技能,沉在海中大概十公尺下的他奮力的游上水面後再游到岸上。他這「自救」生還者,在「生死一瞬間」的「奮力一游」,讓他游回到這可愛的彩色世界來。如今算算已是「劫後餘生」25週年了,所以陳老師幽默地說,那一年從鬼門關前走回來,他是重生的人,他的歲數就從那年開始計算。因此,今年他才25歲哩。
天啊,陳老師的這人生三劫,聽得我們膽戰心驚,真是好驚險、好恐怖可怕的經歷啊。所幸,陳老師福氣罩頂,歷經三劫,毫髮未傷,可喜可賀。
而當秀瑩講述著這金門航空史上最驚嚇恐怖的「空難」事件後,我問:「那妳當時聽到這消息時,是什麼反應?」我想:一定哭得涕淚縱橫、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沒想到秀瑩居然答著:「沒有,當時我反而沒有哭,我只覺得我被五雷轟頂似的,腦袋霎時『完全一片空白』,我的頭腦整個是『空』的,不知道『悲』,也不曉得『哭』,整個人呆若木雞,完全沒反應……。」
天啊,我絕對相信秀瑩的話。因為電視、電影上也常常如此演著,人往往在遭逢「巨變」時,真的是完全呆掉、傻住了,要如何「哭」呢?反而是周邊的人見此反常的反應「乾著急」,總要見到「主角哭了」,確定她「回過神」來了才放心。
啊,天佑陳老師和秀瑩,今後「後福」享不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