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愛在他鄉之歷史宿命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826
字型大小:

清朝中葉以降,金門礙於生產之鹽質粗黝,自五代開發近一千多年之鹽業,遂日漸式微。直至清末道光年間,西方霸權東來,清政府不敵西方船堅砲利,被迫開放五口通商(1842年),是以諸多位處中國福建九龍江口之貧瘠浯島子民,紛紛至廈門港搭船前往南洋(俗稱:落番)討生活或做生意。
先祖父景亮公(人稱:王砲,生於清光緒六(1876)年,卒於民國二十八(1939)年),生逢於西風東漸之時代,清朝光緒二十六(1896)年端月,身為金門砂尾鄉東甲富家公子之他,正值青春二十歲,生活富裕,無憂無慮,然而,他卻不知一場腥風血雨的災難,正慢慢向他撲來。因為,其堂叔伯等人,即將與其祖父榮華公與喟嘆五叔公,為爭奪一世祖祥雲公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自中國福建璐霞十五世遷居金門砂尾鄉,並於砂尾街創建中藥舖之基業,展開一連串的財產爭奪戰,五房親兄弟鬩牆,最後竟以開槍收場,而且,還導致先祖父與其弟景海公二人,黯然遠離金門與親人前往南洋印尼賣漁(鹽)之艱苦命運。
先祖父青春年少遠赴南洋印尼經商三十二年之漫長年歲月裡,他不怨天尤人,更不向命運低頭,每日努力叫賣漁(鹽)貨,不到幾年光景,他已白手起家,並存錢娶妻生子,還不忘本的傳授諸多鄉親中藥醫療知識,直到1928年(民國十七年)中國北伐成功之後,先祖父已經五十二歲了,垂老之際,他開始想念起金門鄉,遂與在南洋出生之先伯父溫展公及先姑母王琴,趁著夏季南風吹拂時,自印尼搭船歸返金門,在海上行駛一個多月之後,先祖父終於平安返回金東沙美家裡,那時,他日夜思念的祖父榮華公與雙親,早已辭世多年。
先祖父化悲傷為力量,收拾過往舊家當,繼續於沙美老街經營中藥舖,並續弦家住小浦頭之先祖母(黃巧,人稱:巧姑),據家母說在先祖父返回金門十年光陰裡,他在沙美老街曾經引起一陣落番客返鄉經營中藥舖之美談,而且,當時他是事必躬親的替鄉親包紮藥方,直到六十二歲某日送完王氏族人喪禮返回沙美老街中藥鋪後,不幸口吐鮮血一碗身亡,那年先父五歲,中國正值對日抗戰初期。
回首十八世紀末,落番乃貧脊浯島子民,乘船前往南洋異域奮鬥之不得已的選擇,是以,無數正值青壯年華之浯島子民,紛紛拜別年邁雙親或新婚妻子,遂毅然遠赴南洋,自此,展開一連串在異鄉之安身立命及開創事業與光宗耀祖的血淚史。然而,人常言,愛過才知情深,醉過始知酒濃。那,諸多英氣風發踏入南洋異域之浯島子民,方感,在家日日好,方覺,世事難料,方懂,萬事起頭難,方悟,成事須忍受寂寞。惟,不怕苦之浯島子民,不忝所生,各個在南洋異域燃燒自己,照亮世人,並開創不凡之成就。惟,不畏難之浯島子民,不辱使命,一一返鄉興築中西合併洋樓,這是浯島一頁瑰麗的落番史詩。
歲月悠悠,人類科學日新月異,如今,你我身處於二十一世飛機器普及時代,過往先民舟車巔簸之苦,已不復存在。現今,你我旅外次數,更是漸頻,而且遠行時間縮短,然而,那,位處九龍江口之諸多浯島子民,為求心中理想,依然必須告別親愛雙親,負笈臺灣求學或異域奮鬥,真不知?這是否為蒼天賦予中國九龍江口貧瘠浯島子民,必須世世代代愛在他鄉之歷史宿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