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記事~~讓母親身安心安的朋友
有人說「生子生過雞酒香;生子沒過四塊板」,我兩次的懷孕生產真有如在鬼門關前走一回。
懷老大時,31週就有宮縮現象,在醫院打針安胎了快二個月,其間還一度就要到產房待產,還好及時安穩下來;懷老二時,26週就破水伴隨宮縮,也安胎了三個月之久。幸好有醫護人員專業細心的照護才得以平安完成生育大事;也在住院期間,才知道醫護人員工作的吃重與壓力之大。
那年颱風來襲的半夜,有對夫妻被土石流埋住,先生奮力把懷孕35週的媽媽推出土石中,急救後雖無大礙,卻再也見不到深陷土石中的先生,聽她不斷哭喊,令人鼻酸;因為家人奔波善後,幾個護理人員主動為她擦澡更衣,輔導人員也來陪伴著,並在當天晚上將她轉入單人房;因為我和另位安胎媽媽相繼出現宮縮現象,護理站研判可能受她悲傷情緒的影響;才知除了專業與耐心,護理人員還要具備細微與敏銳的觀察力。
有位高齡媽媽生了兔唇兒,質疑產檢時醫生沒能及早告知而想提出控告,醫生心平氣和地來解釋,護士們忙上忙下的通知整型外科醫師來會診,並協尋其他醫院相關門診的資源;似乎他們都能同理的概括承受著家屬與病患的質疑和不諒解。
將出院的媽咪抱著孩子啜泣,原來嬰兒心臟有個破洞,須持續追蹤。護士們輪番上陣抽出零碎時間來安慰並提供醫療訊息;雖然她們忙碌,但還是盡責來輔導陪伴。
安胎了二週的媽媽掛心工作忙著聯絡公事,母體沒有充份休息,胎兒在31週早產,因肺葉沒長全,雖然出動所有醫療網急救,但仍回天乏術,那幾天,所有醫護理人員籠罩在一片悲傷中。
有位年輕媽咪,生了第三胎,休息不到幾小時便四處串門子,護士得邊巡房邊廣播找人,讓高齡的我不禁羨煞她年輕的本錢。還有不願餵母奶的娘,總是「裝睡」來迴避母嬰同室,她可以跟朋友在電話聊天的當時,瞥見護士的影子,於是突然躺下鼾聲如雷,讓護士們多次的徒勞無功。也有不少外籍媽咪與醫護人員雞同鴨講、比手劃腳溝通著產後護理,在幾次的操作之後,便也解決許多溝通上的問題。
有次家人特地帶了鳳梨來病房讓我解饞,沒想到連續幾個星期,護理人員人仰馬翻,私下暗示著拜託家屬以後少帶鳳梨來,不然太「旺」了,人力吃不消。
還有四代同堂一行二十幾人帶著補品來與產婦同吃,熱鬧萬分;記得那晚,護理人員的腳步是輕快而愉悅。
產婦們進進出出,帶著新生兒幸福又滿足的回家,三班制的護理人員因應隨時將生產的產婦,常忙到沒休息的時間;而且假日還得到醫院考術科等急救技能來進修。
想著自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會計人員還帶著職業倦怠,在看著護理人員的忙碌與壓力,便也欣然領悟自己真是幸福。
每天打著安胎針,每星期二次抽血檢驗感染與否,心中著實擔心胎兒,但她們那句「除非母體感染,否則再精密的儀器永遠比不上母體子宮對胎兒的保護」的提醒,還有每天的細心照料與鼓勵,讓我得以身安、心安的躺了三個多月。
謝謝醫護人員盡責的照顧、鼓勵與安慰,陪產婦勇敢走過生育關頭,迎接新生的喜樂;對他們的感恩之情點滴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