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舒心日子就該這麼過
隨著年齡漸增,你希望討好的人愈剩愈少,不如按照自己的了解說真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只跟你看重的人相處。這是英國當代著管理學者-韓第的人生見解,短短幾句語詞,卻精闢透著出人生何等灑脫的生活品質與層次,而這種層次的活法,卻是一個人一生最愜意,最痛快與最舒心的頂級生活層級。
年輕時,為了生活,為了前程,努力打拚,儘是工作勤奮,為業績,爭績效,只覺得只要工作努力,績效優良,就一定會有好前程,好職位,就一定得到長官讚賞與誇獎。因為按照學校所教育的;按照書本上所傳授的專業知能,就一定會有好的成績,當然順理成章也一定會有晉升的機會,但卻屢屢事與願違,看著那些平日輕鬆愉快,但績效卻比不上我們這群努力拼命的人,一路上往上升遷,加官又晉爵。原來誇獎不等於賞識更不等於升遷,怨嘆這世界上真沒有公理。
隨著年齡漸長,閱歷漸增,一次又一次的教訓,終於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是書本上說的。人的成功除了自己努力外,還得外加上許許多多外在客觀的因素。這些因素包含了機運、人緣、關係、逢迎拍馬、阿諛奉承、送禮請客。其實這本來就是社會常態,你想要生存的好,就得遵照,否則你將一直會有懷才不遇的無奈與遺憾。這種的生存模式,可能有人會去調適,隨著社會而隨波逐流適應著醜陋的現實環境,但也有些人(那些傲骨風霜,高風亮節)只能一輩子孤芳自賞而鬱鬱寡歡或憤世嫉俗最後抱恨退休(伍),這種人雖然值得可憐但也可恨。因為這種人食古不化,頑冥不靈,雖人品高尚,傲骨風霜,卻不合時宜,不懂為人之道,不諳處事之理,但這些人依然算是社會上的一股清流;堅貞砥柱,值得敬佩。
人活在這種糜爛的世道裏,躋身於這種扭曲的職場上,活上個大半輩子是會被內化的,變得與之同樣鄙俗,但在優質環境裡所形塑出來的堅貞人格,正義公理普世價值觀,會使一些即使在職場雖不得不去委曲求全的虛應故事,敷衍一番,但其基本人性尊嚴,禮義廉恥的道德標準也絕不會因屈就職場這種陋規文化而拋諸腦後或蕩然無存,頂多是隨著稍作修改調整,做出一些皮笑肉不笑或道出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話,但為人處事的普世價值依然存在心中。
據「史記」中記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禮,老子告示孔子說:一個聰明而富有洞察力的人身上,經常隱藏著危險,那是因為他喜歡批評別人,而雄辯且學識淵博的人也會遭遇相同的命運,那是因為道真相,說實話,暴露了別人的缺點。所以隨著年齡漸增或是退休(伍),希望討好的人愈來愈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或只跟你看重的人相處,都無可厚非不成問題,惟獨按照自己的了解說真話,道真相,卻有所不妥,即使這真話,這真相是個事實。因為人不能離群索居,不可能不與他人互動,周遭朋友隱私或絕大多數人所畏懼不願公開的事,就因為自己的直言不諱而揭發了別人的隱私或痛處,那倒楣或被記恨的就是自己了。正所謂「人共欲而不言,言者乃大傻也」,所以應謹言慎行,不犯時忌,才會得到大家的歡心,博得好人緣。
人老了,經歷的事也多了,年輕時那股豪情壯志,義氣填膺的衝動性格也該隨著年齡增長而調整修改。以前那種口不擇言口無遮攔的毛病,讓週遭朋友下不了台,此時成熟的心智,深感年輕的荒誕。所以在此時臨老的退休舒心的日子裡,當然得按自己的意思去生活,並且只跟看重的人去相處,當然這些人應是一些志同又道合,有著同質文化與水準,且有相同價值認知與共同理念,最後保留著說真話與道真相的分際與內斂,讓圓融和睦的溫馨充滿於舒心愉悅的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