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偉哉孔子│曲阜三孔初探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麗玉。
點閱率:1,072
字型大小:

「孔府」的第二門「聖人之門」為明弘治年間長沙太守李東陽所題書(李東陽是弘治的寵臣後來升為吏部大學士,曾為孔府改建做規劃,並將女兒嫁給孔子第六十二代衍聖公孔聞韻)。
「重光門」是關閉的,此門為明弘治年間擴建孔府時所建,門上「恩賜重光」匾額是明朝第十二個皇帝朱厚熜賜寫,意即孔家在帝王的厚愛下得以榮華尊貴。此門要待帝王來時才開方能重見光明。一般人僅能從兩旁走,孔府的中路設有百戶、司樂、掌書、管勾、典籍、知印等六廳,像封建王朝設置的六部一樣來管理府內事務。在孔府大堂上方有一「統攝宗姓」橫匾,是清順治帝所題寫,並要求主人要管理好家人尊孔崇儒、禮教鄉鄰,成為道德的榜樣,也作為國家安定的表率。
孔府二堂上懸掛一金邊橫匾「詩書禮樂」為乾隆所書。堂內頂上有一「節並松筠」橫匾,是康熙帝於1684年來曲阜為孔胤植夫人陶氏賜匾。進入三堂正中上方掛有「六代含飴」橫匾,是乾隆帝第四次來祭孔時見孔府六代同堂,高祖母黃老夫人仁慈樂壽有感而寫。
孔府中路的三堂,左、右側各掛一「眉壽保魯」、「喬木春長」橫匾,因時間之限,導遊來不及細說介紹就帶領大家通過內宅門往前上房看正間有中堂「壽」字聯為慈禧太后賜書;上方有「宏開慈宇」橫匾是四縣衙官恭送七十六代衍聖公一品誥夫人陶氏保護四縣平安的讚匾。接著進入垂珠門來到前堂樓,是七十六代衍聖公的臥室,其中有他題寫的中堂對聯「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時賢者皆從之遊」。在往前就是後堂樓,該樓是第七十七代衍聖公孔德成先生於1936年12月十六歲新婚時留下的布局,其堂正間有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紅色黑字「瑞應睢麟」橫匾。
在孔府的西路線二進正堂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南花廳」、「北花廳」、「學房」、「後西樓」、「佛堂樓」等設置,再進去就是孔府的後花園了。在東路這邊還有「酒房」「幕恩堂」「奎樓」、「一貫堂」、「後東樓」等設置。在走馬看花似的急促行進中,導遊僅輕描淡述的介紹「忠恕堂」是六十七代衍聖公孔毓圻根據「論語」中曾參對學生解釋孔子思想所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而題寫。忠恕堂內有七十三代衍聖公孔慶鎔題字對聯「交友擇人處事循禮」、「居家思儉守職宜勤」。「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守口不談新舊事」、「知心難得兩三人」。這些對聯都是教育做人處事之道。而孔府自從乾隆帝把女兒嫁給七十三代衍聖公後,府中的園藝布置都循御花園而造,尤其是西花廳內外各種奇異繁卉培植的茂盛,當時吸引來「孔府」的文人雅客留下許多詩作,迄今還保留掛在各堂各廳牆壁上,如:「芝蘭自結山川秀」、「松柏常留天地春」……等。另外我們也參觀了孔子夫人住宅及洗衣板(也是罰跪孩子做錯事的地方)、記憶深刻的是在內宅門的內壁上繪有一隻形狀似麒麟的動物,取名「貪」,傳說貪獸腳踏金銀,周邊圍滿八寶,還要張口吃太陽。據傳古時各官府都繪有此圖以告誡官員們為官行事要清廉。
最後面的花園根本沒有時間去看,因為中午訂在孔府午宴時間已超過,再不去恐來不及欣賞孔府宴的節目表演,在離開孔府走往「府宴」的路上,小宋又介紹:園林中擺放的石頭要藝術好看,必須具備:「瘦、漏、透、皺等條件」。真高興又增加了一項知識。
「孔林」(孔子千年家族墓群)
「孔林」是孔子千年家族墓群,位於曲阜泗水之東、洙水之西,當時孔子死後即葬於此地,因孔子生前反對厚葬,因此弟子只為老師穴地而墓,並無築土成墓,弟子們為之守墓三年,其中子貢更長達六年。初時孔墓的面積僅一頃,但樹木很多,原因是孔子去世後,各行各業的弟子從各地將各式各樣的珍奇樹種帶來,加上後人修林又屢次增木,於是孔林就植滿柏、檜、松、楷、楊、榆、槐樹等10餘萬株,其中古樹2萬餘株,最有名的是代表尊師重教的「子貢手植楷」此楷樹為當時子貢親植於孔子墓旁,今楷樹已枯萎,但後人立石碑於此,視為「尊師重教」的象徵。
由於孔子後裔相繼在周邊結塚而葬,又隨著孔子地位日漸提高,歷代帝王不斷頒賜祭田與墓田,又增建殿堂亭閣,今日的墓園面積已擴大至3000多畝。這片龐大的孔氏墓園即稱為「孔林」,或「至聖林」。是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有最完整的家族古墓群。大家邊走邊看邊聽,導遊說:到現在孔子直系後裔已經葬至第76代(衍聖公孔令貽),77代孔德成死在台灣尚未遷葬來此。孔林有三不葬的規定(即:一為未滿18歲夭折者、二為犯了國家王法被判死刑者、三為已出嫁的孔姓婦女)。孔林不僅古樹名木多,碑石也密佈如林,曲阜是全中國三大碑林之一,藏古碑約5000塊,而孔林已佔3000塊以上,所豎立的碑刻,加上書法大家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等的作品。在孔林的最前方,有一座「萬古長春坊」正對孔林,建於明神宗萬曆22年(1594年),兩邊各有明朝碑亭一座,內容記載孔林大修情況。孔林也建有一條長長的神道,目地是方便死者通行,故稱神道。神道兩側各放置石人、石獸守護著孔墓。孔墓的亭殿前豎立一對「望柱」,這是進入「天門」的標誌。「望柱」之後立了兩對石獸對稱相立,一對稱為「立豹」用以守墓;一對稱為「角端」,傳說此獸一日能行一萬八千里,且通曉四方語言。神獸後是清雍正年間所立的一對石人,名叫翁仲,翁仲最為忠心耿耿,擔任守墓最宜,相傳後人怕其孤單,於是替他做成一個攣生兄弟相向而立,高約5米,俱穿著朝服,朝夕相伴。
孔墓附近有三座亭子,分別是宋真宗、清康熙帝、乾隆帝的駐蹕亭(皇帝當年祭孔歇息處),據了解歷史上曾經有五位皇帝親祭孔子,其中康熙和乾隆更行一跪三叩首之禮。孔墓前有石碑兩座,前碑以篆書題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為明朝著名書法家黃養正所書。後碑也以篆書題刻「宣聖墓」,為孔子後代所立。孔子死後,歷代帝王對他升格晉封不斷,「宣聖王」和「大成至聖文宣王墓」即對孔子的最敬尊稱。在孔墓的右側前方建有「子貢廬墓紀念碑」,孔墓左方是其子孔鯉墓,立有「泗水侯墓碑;而孔墓前方是其孫孔伋墓,立有「沂國述聖公墓」」石碑。這種墓葬布局被稱為「攜子抱孫」風水。
在孔墓的東北處立有一坊「于氏坊」是道光皇帝遣官致祭于氏之靈而立,于氏是第73代衍聖公孔慶鎔的母親,也是孔氏夫人中唯一立有牌坊的一位。在回程的路上,再次通過「洙水橋」,該橋是座拱橋,橋前有洙水橋石坊一座,「洙水橋」三大紅字寫得很工整,是權臣嚴嵩的楷書。大家站立在洙水橋畔,看著快要乾枯的流水,有「誰」?可會像孔老夫子一樣,也敢感嘆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在走出「孔林」的路上,大家受不了販賣攤子琳瑯滿目的貨品及叫賣聲音的誘惑,又是一窩蜂似的各取所好,大肆採購一番,這裡的雕刻功夫很道地,價錢又便宜,識貨的楊團長誠國所長趕緊挑選,由於嗜好繪畫之需,他一連串就買下好幾款式不同材質的圖章;我也買回一尊「先師孔子」的銅像及清朝五帝王年號的紀念銅錢二串,總算也入寶山而無空手回了。
「先師孔子」,您實在太偉大!
世界上有四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在塑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四個思想家就是:孔子、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和耶穌。而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儒學」仍是人類思想的一個重要資源。孔子生活在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他倡導「仁」,重視對「人」的尊重,提出以「禮」來建立各種秩序,倡導「中庸之道」,追求事物的和諧,強調個人的德行與修養,追求做人的誠實正直。他的思想,既強調個人的自我修養,又強調與別人、與世界和諧相處,這留給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偉大思想,尊敬的「先師孔子」,您實在太偉大!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