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互動笑話開始
兒子在幼稚園階段有幾次看到新朋友的繪圖,總是很快由口裡蹦出來「好爛哦!」這字眼,接著他帶著笑臉想要跟對方繼續說話,哪知吃了一陣閉門羹甚至被揮了拳,他覺得委曲又無辜,不知人家為何擺上臭臉還對他揮拳。
原來他想要跟新朋友互動時不知要如何表達,剛好想到大他四歲的哥哥跟朋友們在聊天時,一句「好爛哦!」眾人笑得東倒西歪,他以為這是讓大家開心的話,所以就現學現賣,沒想到竟是反效果!
不好的人際互動經驗一直影響著他,交朋友這件事一直處於被動狀態,甚至上講台也成了他在學校最大的困擾。
三年級的一次同樂會,老師規定每個人都要參與表演,沒有才藝表演就是上台說說笑話或說個故事也可以。
沒有才藝又緊張的他,心裡只能盤算著最簡單的「說笑話」表演。於是特地去圖書館找了好幾本笑話集錦,就為了準備「一則」笑話。從這天開始,在家裡安靜的角落不時傳來他「哈-哈-哈」自得其樂的大笑聲,接著就是他跑來跟我分享,等哥哥回來他又說一次,晚上先生回來他再分享一次,隔天去學校時,他也不吝於分享一個又一個笑話給同學聽,重覆的分享練習讓他增加了信心。
簡單的笑話,加上他的想像,憨直的肢體動作,滑稽的五官表情,逗趣的是他創意搞笑的表演天份。
暑期開始參加夏令營活動,在陌生的環境中,尷尬的冷場時,他就趁機娓娓道來令人噴飯的笑話,引得伙伴們欣喜央求說「再說一個!再說一個!!」
有位朋友質疑孩子都閱讀笑話書籍是否得當,我曾加以注意,發現孩子會慢慢擴大其搜尋的層面,一開始是笑話,接著是生活上其他知識,不管是書上看的,由學校老師口中聽來的,不改他分享的習慣,總會在對家人的口述表達中慢慢整理出完整的重點與想法,最重要是他的肢體也伸展演出。
原來「說」這件事這麼重要,本以為說笑話只是不起眼的小事,卻改變兒子的人際互動也是他大量閱讀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