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隨心─洪松柏書法首展序
七月中旬我人正在台北的蕙風堂看書,好友松柏來電:「今年10月我將要在小金門的文化館,舉辦書法個展,還要印專輯,希望你能幫我寫一篇序文。」
起先我只是一怔,因為辦個人書法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他還有好幾家店的生意要忙碌,但從他篤定的語氣裡,似乎一切已準備就緒,既然如此,應當先祝賀他才是,接下來就是看他如何上場,如何為自己的書法藝術留下美麗的身影!
八月初他們夫婦來我家小坐,我在兒子經營的MIMO咖啡店,請他們品嘗耳掛包黑咖啡,席間松柏將欲展出的作品一一的攤在眼前,讓我先睹為快。欣賞之後,一種「字如其人」的強烈印象掠過眼前,這裡我姑且用「溫和婉約,氣象恢宏」八個字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
通常書法個展不是表現「能」就是表現「真」。前者讓人清楚的看到創作者浸淫於書法的深厚功夫,見到他在真、草、隸、篆、行各書體的博涉融通,其豐美、精淳、深邃、簡練,隨處都能讓人驚喜,讚嘆連連。後者則比較偏向「興之所至」的趣味,創作者基本上也深愛書法,但「耽玩」的心意更見濃厚,只照著性情的偏好,選取相契的古人碑帖來親近、臨習,時間一久,自也能日起有功,形成局面。當然此二者也不是截然的涇渭分明,它們彼此之間也會互有重疊,只是這重疊的比例多寡不同罷了。從松柏今日的大作看來,他無疑是比較屬於後者的這一類型。
他這回的作品,大致上有下列幾種表現型態:其一是臨摹的書寫,重點擺在吳昌碩的石鼓文和鄧石如的隸書。前者他採直接節臨石鼓文的手法,以六尺長軸寫四連屏,字體大而飽滿,很有氣派,能將石鼓寫得如此筆酣墨暢,氣勢寬博並不容易,可見他平日下的功夫的確非淺。這回的作品,雖不見臨寫鄧石如的大幅篇章,但鄧的筆墨痕跡,已經在有意無意之間,融入其他書體的創作裡。其二是掛軸行草書,坦白說松柏的行草素有口碑,他在民國89年與張君玉的雙人書法展時,即表現不俗,顯露出眾的才華。他早年勤習王字,蘭亭、聖教遍臨多通,奠定其飄逸瀟灑,帖意十足的行書根柢,後來又加入晚明王鐸的行草,運筆用墨愈見放逸,筆力使轉奔放自如。之後他又留心碑版文字,投注大量的心力於清人碑刻書體的研究上,如今他已能將碑版的石刻趣味,不著痕跡的融入到行草的表現上,給了原來的字體添加了「澀進」的元素,多了些樸茂厚重的味道。其三是靜思語的書寫,靜思語出自慈濟功德會證嚴上人金言,其內容如同人間甘露,撫慰著無數信眾的心靈,松柏是資深的慈濟委員,平日對上人的教誨無不奉為圭臬,這回他更以「小品」條幅形式,寫了為數頗多的靜思語錄,一則彰顯他的生活趣向,另則藉之宣導,啟迪感化人心。這類小品內文率以小、中行草揮就,惟在主題字上,則視畫幅需要,或篆、或隸、或行、或草,隨機應對,不拘一格。其四是瓷器題字,在陶瓷上寫字,是現代書畫家普遍的喜好,也算是一種流行吧,這回展出的陶瓷題字為數不少,看到他能就瓷器的形狀,位置的大小,斟酌出相對應的雋永語詞,妥善穿插,巧妙安排,充分反映出他的慧心與靈性。
談過他的字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他這個人,尤其要看他在書法追求的因緣點滴。自童年起他便對書法顯露出高度的興趣,小學階段在黃國龍老師紅圈圈無限奉送的鼓舞之下,已練就出一手沉穩大方的顏體字。國中階段,因住家四周的鄰童多是清一色農家子弟,這些孩子因暑期裡有超量的農事等著幫忙,有些孩子根本無暇再顧及學校規定的作業,他見此情況,也顧不得是非對錯,便將他人空白的書方本一一收齊,並代為書寫完畢,別人以為的苦差,他反倒甘之如飴。國中畢業,父親見他對書法如此著迷,便引領他向烈嶼民間彩繪大師林天助先生求教學習楷書,那段時間,他心中最好奇的是為何林老師手中的那支毛筆,永遠都是那麼的聽他的話呢?長大之後為了拓展書法知能,也主動參加各種書法函授教學課程,結交台、金書法前輩並不時的登門拜訪請益。早在小金門文化館成立之前,他便頗有先見之明的在自己經營的金瑞成貢糖店〈八達樓店〉二樓,創立一個名為「金瑞成藝術中心」的書畫展示空間,經常引進台、金書畫名家大作來此舉辦展覽,為當時烈嶼地區清冷的藝文活動,提供一個好去處,當然他也藉此機緣,適量收藏名家字畫,這不只提升他的鑑賞能力,也豐富了他的藝術涵養。文化館成立後,他更是以義工自居,隨喜隨緣,與一群在地退休的公教人員同心協力,為島外島的文化工作默默奉獻。每年慈濟功德會來金義診,他更是出錢出力,主動協調聯繫,非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不肯罷休。他的好脾氣盡人皆知,在我同他交往的二、三十年裡,從沒見過他面露慍色;微笑、謙和、有禮、好客是他一貫的處世態度,他的特產生意能經營得如此興旺,與他的為人絕對密不可分。
清人劉熙載有言:「書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學,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漢代楊雄也說:「書,心畫也。」這兩句話提示我們要寫好書法先學習做人,此中人品與人格當視為第一要務。洪松柏,一個在人格修養上具有如此「正能量」的人,我們在賞玩他的書法時,定也能讀出他隱藏在字裡行間的人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