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水頭社區籃球場外傳
近日上網閒逛,瀏覽部落格,無意間在「北雁南飛」看到作者介紹「水頭新籃球場落成誌」,首先他感到歡喜,因為發現一塊逛了許多次還沒有看過的石碑。繼而感到驚訝,連個籃球場落成也要寫個碑誌。
在閱讀全文之後,由於對前水頭的傳統建築及歷史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所以轉而驚嘆「不得不說水頭還真是個文里鄉啊!」在他對金門地區聚落中籃球場的認識裡,一定是曾經駐守的軍隊在裁軍後所遺留下來的,細讀碑文之後,「驚喜萬分」,對其中提到的軍民海上運動大會、水頭以前籃球隊的發展、立碑的前因後果,頗有極深切的體認,更評價此碑為「水頭運動發展史的重要紀錄」,而最後的結論則充滿濃厚的感性,真的是文情並茂,參與其事的我在拜讀之後是既震驚又感動。
金門縣第一屆文藝季在前水頭舉辦,其中有一項「老照片展覽」,一張小學生籃球隊員的大合照,喚起了許多人的回憶。他們是金水國小復校後第一屆畢業班,一班選出7個(不足12人)手腳比較靈活的學生組成一支籃球隊,經常與附近的海軍、陸軍部隊「開打」,只差附近沒駐紮空軍,否則就打遍三軍將士了!他們也曾經到官裡、古崗等村莊和各學校的球隊討教。當時的師資籍貫多為大陸,如:入學時的連明標校長,畢業班的級任老師叫段德益,還有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一位女老師鄭錦華,她是山仔兜的外甥女,長得頗為高大,嫁給大嶝籍的許金民老師,另有江西省的謝傳容。金水國小為當時的名校,音樂教學還使用一臺風琴,經常被其他的學校借來借去。附近村里親友的孩子也到這裡就讀,例如:黃幸甚家住金門城的親戚,表兄弟就越區就讀金水國小,中午留在他家吃飯,他家發跡「呂宋」,家道殷實,所以才有豐厚的經濟實力,每逢家中辦喜事,就來個拍照存證,所以有許多老照片。除了籃球風氣興盛的傳統外,金水小學精彩的「話劇表演」也一直傳承下來,像黃幸甚就記得曾經到「莒光樓」前面表演,他是男主角,女主角則由細皮白肉的黃則反串,至於劇情及配角因為年代久遠他已經記不得了!
孩子的籃球風氣源自對成人的模仿,前水頭的塔峰籃球隊成軍歷史悠久,蔡媽愿與黃長水二人則是隊中的主力球員,蔡君家住蔡開盛洋樓,甫從印尼的首府雅加達返鄉定居,運動方面稱得上是十項全能,有錢又有閒,經由他的籌劃、奔走之下,終於成立,轉戰各地,戰功彪炳。球場如戰場,除了力敵,有時還需要智取,在一場經過評估的賽事中,他們分成兩隊,以便在比賽的分組中取得較合己意的賽程。又如「三金」球隊的組成,在各村莊相繼組織球隊之後,為了追求勝利,「合縱連橫」這一套策略是必不可少的,當時古崗的董群力,金門城的葉華成(就是鼎鼎大名的金門高粱酒釀造專家)和乳名賜仔(姓鄭)、養仔(姓陳)的隊員,都是一時之選,為了「對付」他們,於是官裡、歐厝、水頭三個村莊組成一隊,取名「三金」,意思是三個村莊球員義結「金」蘭,在球場上兄弟同心,力挫頑敵!至於後期取名「晨鐘」,大概是告訴別人本隊實力堅強,會把對方打得像敲打寺廟的晨鐘,讓信徒振聾發瞶,既心服又口服,永遠忘不了我們這一群勇伯仔的球技!塔峰、晨鐘、三金三個籃球隊先後馳騁金門地區籃壇,隨著各自就業的緣故,最終只有解散一途,但球員們為前水頭社區所付出的心力和所爭取的榮譽,是永垂不朽的。
一項運動風氣的形成,光靠「人」的推動和支持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其他條件的配合才會相得益彰,除了金水國小扮演關鍵的社會教育角色外,其他像當時下界靈濟廟的西側兩棟房子還沒有建造,那裡也設有一個籃球場,場地不亞於學校,放學後和例假日,三五成群的鬥鬥牛,對於球技的精進是非常有幫助的。在四十年代,籃球場是整平的「土地」,一直到五十年代軍事整建告一段落,各村莊才有水泥場地的舖設,這時第一屆畢業生黃積軍已經返回母校任教師兼辦總務業務,負責「曬穀場」(兼充籃球場使用)的整建工作,上級只有撥給所需數量的水泥,其餘攪拌混凝土必備的砂石,則要自己想辦法,工人則由村民派公差的方式擔任,為了籌募材料費,過程極為艱辛。金水國小籃球場地本來是東西向,後來重建時才改為南北向,由於金水國小63年併為賢庵分校,65年改屬古城,74年併高年級,75年中低年級也到校本部上課,籃球架被移往他處,球場的功能告一段落。
另一個重要場地在中界,黃汝楫洋樓被金水村辦公處「借用」,附近也用建「曬穀場」的方式建成籃球場,還可以充當民防裝備陳列受檢場地,自衛部隊集合場地。前幾年才爭取經費舖設整平成為標準場地,靠馬路這一邊也圍起柵欄,防止球彈出場外,可惜土地在戰地政務時期沒有被徵收,所有權人那一天心血來潮要蓋房子,這一座漂亮的球場終將走入歷史。
八十四年舉辦文藝季之後,社區發展的共識建立了,之後金門國家公園、金馬工務所(臺電負責建設塔山電廠機構)相繼成立,首任國家公園李養盛處長與村長擇地並辦理相關手續,福建金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當時還未併入臺電,負責電廠建設督導工作)張成泰總經理爭取「睦鄰」經費120萬,本來要蓋一個PU材質的球場,但一想到把球場圍起來通行不便,又不能曬高粱花生,更不可以停車,反彈的聲浪一定很高,只好蓋個「一般」的籃球場,底價是八十幾萬,開標後少了近十萬元。
這塊地原本是黃氏小宗(世澤堂)獅仔墓(黃祈,金水黃氏13世裔孫,贈儒林郎)派暨酉堂(黃俊,黃祈的三弟,誥贈奉直大夫)派的公地,宗親會忘了辦理土地登記,因此目前是國有地,沒有被民眾索回的疑慮。現在每逢傍晚假日,還可以看見附近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球場馳騁奔騰的矯健身影」(引用部落格文),利用率還很高,效果讓人十分滿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