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水頭社區籃球場外傳
最後談到民國41年八月十一日,在水頭碼頭舉行「軍民海上運動大會」,此處的水頭碼頭並非指現在的水頭碼頭,而是位於將軍泉西邊,村人習慣稱呼的舊碼頭。民國38年,國軍撒退來金門,為停泊船隻,將老舊的「萬富號」登陸艇鑿沉(內部充填砂石),並用鐵鍊鎖緊另一艘「海台號」登陸艇,作為臨時碼頭裝卸人員貨物,可停泊登陸艇七、八艘,直到九三砲戰後碼頭才遷往料羅,現在還有部分遺留的陳跡。舊碼頭在外海(金龜尾附近,金龜尾即近金烈水道之岬角),古書曾記載:春夏南風巨浪滔天,帆船停靠內海(滬仔頭,一作河仔頭,今通關大樓附近海域),秋冬季北風飆發,風帆停泊於外海(金龜尾)。戰地政務時期,直到民國71年才有擴建水頭碼頭的計劃,72年開始碼頭延伸工程,75年又延伸144公尺,到了小三通開始,又陸續進行許多擴建工程,才有現在的規模,「水頭碼頭」浴火重生,只是遷移到「內海」來。九三砲戰發生在西元1954年9月3日下午1時50分,廈門方面向金門發動了奇襲射擊,這場砲戰一直持續到9月22日,中共解放軍主要目標指向水頭碼頭,希望轟毀停泊於水頭海面的我海軍艦艇,阻止中華民國海空運補工作,以達到封鎖金門的目的,在國際上為阻擾中華民國與美國協商簽訂共同安全雙邊條約,沒想到砲戰期間,金門只有部分地區及水頭碼頭少數民房遭砲彈擊中毀損外,僅有10餘位軍民傷亡,但志願來華服務的美軍顧問團顧問林恩(Frank W. Lynn)中校與同事孟登道(Alfred Medendorp)中校,卻不幸雙雙在水頭殉職,九月六日,紐約時報登載一則消息,兩位美國軍官在共軍進攻金門砲火下殉職,是可忍,孰不可忍,美軍立即在台海部署第七艦隊(在美國稱為第一次台海危機),間接催化「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中共得到的是反效果。後來為了表彰他們維護和平與正義殉職的義行,政府頒贈雲麾勳章,並立碑永表懷念,但兩位美軍顧問是在將軍泉上方石隙躲避砲擊而陣亡的,應該立碑於舊碼頭對往生者比較有意義,可見新舊碼頭不僅一般人容易搞混,官方也是分不清楚,或許是考慮矗立在新碼頭通關大樓前的坡地較為醒目。這一次砲戰國家的危機是解除了,而水頭臺金運輸的樞紐地位卻被料羅取代,人口數由千餘人逐漸銳減為數百人,但一想到「我死則國生」這一層道理,樂觀的水頭人也就釋然了!
言歸正傳,軍民海上運動大會為金門第一次舉行海上競技,參加軍民數千人,把狹窄的舊碼頭擠得水洩不通,熱鬧滾滾。首先出場的是由海軍蛙人所引導的一位小姐,從橡膠艇跳下海中再慢慢的划向岸邊,四十年代初期民風保守,而她卻身穿泳裝,大家看得眼睛發直的發直,冒火的冒火,真像人家所講的:「當兵兩三年,老豬母賽貂蟬」。對終生與海為伍的水頭青年(當年的年齡)也一樣,小姐的游泳技術並不怎麼樣,只是很普通的仰泳,雙手代槳緩緩的滑動,吊足了大夥兒的胃口,也嚥下滿肚子的口水,焦點還是在她所穿的三點式比基尼泳裝,讓大家印象深刻,我聽了也懷疑當時沒那麼「進步」,了不起是「連身式」的泳衣,雖然事隔63年,「老先生」還是斬釘截鐵說是三點式的,這位小姐的勇氣,實在應該名留金門運動史才對。接下來的節目更有創意,幾十隻的鴨子丟到海中,抓到的就是你的,大家搶得不亦樂乎,當然,沒吃到鴨肉的,至少也喝到幾口海水,也算是通通有?
由於「水頭新籃球場落成誌」放置室外,而且也沒有設計精美的底座或亭蓋,歷經十年的日曬雨淋,燙金(應該說是用金色油漆描繪)的字已經褪色,只有在傍晚光線較弱時才能「斜視」出碑文,所以部落格中抄錄錯漏了幾個字,為了避免以訛傳訛,謹將原文抄寫如後,免得辜負遊客關注水頭的盛情,並激勵社區的運動風氣,健身強國:
「水頭群山環伺,藏風向陽,自古地靈人傑,不唯文風鼎盛,,夙著「文里鄉」美譽,武將亦歷代輩出,捍衛疆土,功載史冊,文武兼質,一脈相承,洎乎民國,金水創校,黌舍華麗,師資優異,首屆縣運,擔綱檢錄裁判,一鳴驚人。民國四十一年,水頭碼頭舉行辦海上運動大會,為金門首次上競技,數千人參與,盛況空前,並先後成立塔峰、晨鐘、三金等籃球隊,以球會友,轉戰各地,父老暢談陳年往事,莫不顧盼自雄,眉飛色舞。然金水併班,場地久鞠茂草,球架腐蝕殆盡,練球風氣式微,居民髀肉終告復生矣!去歲,福建金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建廠塔山之麓,總經理張成泰先生秉創造利潤、分享顧客之經營理念,本敦親睦鄰、互助合作之一貫作風,撥款新臺幣柒拾餘萬元,為本社區增建場地、框架超高標準之籃球場一座,工程業務委請本會理事長黃城池先生總管,督建期間事必躬親,鉅細靡遺,令人感佩。而承造則為陳榮盛所屬榮盛土木包工業,該公司施工嚴控品質,兢兢業業,戮力以赴,歷三十天積極施工,終告完竣。尤值特書表揚者,為本社黃氏獅仔墓派暨酉堂派裔孫慨然提供土地構築,熱心公益,義行可風,居功厥偉。今球場落成啟用,殷望吾鄉人假日或農忙之餘,舒活筋骨,切磋球技,鍛鍊強健之體魄,進而重組球隊,再披戰袍,重振「塔峰」揚威籃壇之雄風,並與金電公司琢磨球藝,聯絡情誼,以期水乳交融,如兄如弟,為金門電力事業發展密切合作,共同努力,諸其勉旃,是為誌。
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社區發展協會 謹識(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下/本文作者當時擔任前水頭社區發展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兼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