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料羅灣﹑正氣副刊到浯江副刊的金門文藝風雲年代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1,140

浯江夜話四十年如一日夜夜話風雲
金門日報副刊的版面不大,歷史卻很長;對金門文學的發展,影響既深且遠。文學之外,對土地、文化與人心發揮閱讀效用的,首推副刊上的《浯江夜話》方塊。
《浯江夜話》起於何時?手頭無舊報可供檢索,但可以發現金門日報創刊之初的《料羅灣副刊》,並無《浯江夜話》開闢;又從已故代總編輯顏伯忠先生所存剪報資料,一九七五年起他即以「風衣」筆名加入《浯江夜話》筆陣,一路寫到一九九二年辭世之年;《浯江夜話》最後的刊頭設計,亦出自伯忠先生之筆。
四十年來,《浯江夜話》的撰稿群,幾乎都由報社內部編、採、校人員撰述。像筆名「魯軍」的社長繆綸、筆名「叔夷」的總編輯趙伯齊、筆名「耕之」的總編輯白昶高,以及「武津」李彥博、「畢戈」劉之修、「健安」李健安等軍職新聞人員,在地的編採工作者有「風衣」顏伯忠、「終南山」李福井、「古靈」李錫隆等。一九七○年代末葉,清一色的《浯江夜話》方塊外,再有另闢專欄者,如風衣的《生活走筆》、終南山的《聽濤隨筆》;一九七七年,金門日報每逢周末開闢以文史掌故、生活趣味為主的《星羅》專刊,顏伯忠兼任主編,並以「閒情」筆名撰《星羅話閒》專欄,與筆名「九天」的顏謙(顏國民、顏湘芬兄妹之父)的《九天講古》同台演出。副刊版面以外,一九八一年元月,金門日報地方新聞版出現了一個類似《聯合報‧黑白集》的方塊,名為《紫外線》,專談地方事,顏伯忠先生作刊頭設計,也以不具名寫了九個月《紫外線》,叫好叫座。
昔時《浯江夜話》五、六百字的空間,固定在副刊版右上角欄位發聲。寫些甚麼?說些甚麼?戒嚴、軍管體制,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控管下的報社,發行人由少將秘書長兼任、社長與總編輯皆由政戰軍職人員派任。這種「草木皆兵」的氣氛,以言論為主軸的「方塊」,如何議?怎麼論?軍方是一個碰不得的敏感神經地帶,惟恐招惹是非,方家之言多止於在「方正之塊」內踱步,國仇家恨可談,憂國憂民可談,讀書勵志可談;除此,黨、政、軍,一元化領導下的黨碰不得、軍碰不得、政碰不得。
四十餘年來,投入《浯江夜話》方塊寫作者,應有四、五十人之譜,留下萬餘篇,六百餘萬言,不止於對金門的文化意義與歷史記憶,在中國副刊史上,這也是一項特殊的成就與記錄。
不論美與醜,喜與悲,凡走過的,必留痕跡。特殊的島嶼地位與政治時空下,金門日報副刊伴隨鄉親走過了四十餘年,《浯江夜話》也在浯江滿潮的夜夜裡開講了三十餘春秋,多少人是看副刊文采,聽《浯江夜話》聲音長大的,烙下一段逝水年華的印記。
二○○五年六月的某一天,《浯江夜話》忽然從《浯江副刊》的版面。休息了九個月後,二○○五年三月一日,開放參與,廣邀筆陣的《浯江夜話》回來了,楊樹清寫下復欄後的第一篇:〈模範街12號一懷念風衣先生〉。
金門日報副刊走進金門文學地圖
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的《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共三大巨冊,計一千五百餘頁,有二千五百餘位作家及十萬餘筆作品目錄,金門籍作家計三十六人獲收錄。依出生年排序,這些作家是:洪絲絲(1907~1987)、黃東平(1923~)、李金昌(1925~)、洪乾祐(1932~)、陳文慶(1933~)、翁華璧(生卒年不詳)、東瑞(1945~)、陳長慶(1946~)、陳漢平(1949~)、許水富(1950~)、寒川(1950~)、吳玲瑤(1951~)、黃克全(1952~)、楊筑君(牧羊女,1952~)、林媽肴(1952~)、黃美芬(1953~)、續美玲(1953~)、陳亞馨(1954~)、黃珍珍(1954~)、陳秀端(1954~)、洪春柳(1956~)、張讓(1956~)、陳延宗(1956~)、張國治(1957~)、蔡振念(1958~)、歐陽柏燕(1960~)、楊樹清(1962~)、洪進業(洪騂,1964~)、童雲(洪敏珍,1966~)、吳鈞堯(1967~)、流氓‧阿德(黃永德,1968~)、石曉楓(1969~)、吳慧菱(1969~)、趙惠芬(1971~)、馬筱鳳(1971~)、翁明哲(1972~)。
被收錄的金門作家中,除了旅居南洋外,幾乎每位作家的第一篇作品都發表於金門日報副刊。風格,被遺漏或者未在選定標準內,但有一冊以上文學著作出版者也是,居金門的陳秀竹(藍茵,1951~),著有散文《浯島念真情》,王建裕(1953~),著有散文《島外島散記》等,林怡種(榆林,1955~),著有散文《拾血蚶的少年》,陳榮昌(1964~),曾獲時報文學獎鄉鎮書寫獎,著有散文、小說合集《金門印象三部曲》;旅居台灣者,金萍(莊金枝,1948~),曾獲國軍文藝金像獎,著有散文《屬於我的夢季》,翹楚(王天進,1949~),金門日報社檢排工人出身,著有散文《七色球》,黃龍泉(1952~),國小校長,著有散文《森林之旅》,顏國民(顏凡、阿魚,1953~),著有小說《明星加工廠》,許冰瑩(1955~),著有散文《青春年軌》,翁翁(翁國鈞,1961~),視覺設計家,著有散文《柴門輕扣》,陳慶瀚(1963~),大學教授,著有《陳慶瀚詩文集》、《我和我的故事》,陳思為(陳長達,1964~),曾獲國軍文藝金像獎,著有詩集《新花吐蕊》,徐月娟(1964~),著有小說《幫傭的小孩》、《沒有家的小孩》。如以《台灣作家作品目錄》內三十六位金門籍作家中不乏「一書作者」或偏文史作品亦被收錄的標準來看,被漏收的一群更不乏長期筆耕、書寫金門,從檢索金門當代文學創作名單發現,仍有一批具代表性的創作者也是由金門日報副刊孕育而出,出版演出,創作質量俱可觀、但迄作家作品集出版時尚未結集成書者,早期如楊天平(1937~)及吳承明的散文,張國禎(1953~)的小說,熊莊(莊熊水,1942~)、楊媽輝(1947~2007)及鍾馗(顏生龍)的現代詩;新起一代女性創作者中,宋夢琪(里歐,1967~)的散文,黃玉芬(邊城,1972~)與陳妙玲(孟玲,1973~)的詩與散文,又如在浯島文學獎表現亮眼的顏炳洳、杜雨霏、吳淑鈴、周志強、陳欽進、楊文瑋、林玉寶等,也都是很可期待的金門文學新星。無論老將、新秀,說明過去與現在,金門日報與金門文學發展並未斷層。
五十風雲,從金門日報副刊走進金門文學地圖,看見不一樣的文學風景。
(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