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照片
有段時間,手機和數位相機尚未出現,平價的傻瓜相機也還沒普及;那時,拍照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不容易,所以讓照相這件事情發散一層淡淡的光暈,顯得有些神聖,必得在特殊的時機才能為之。
特別是拍攝「全家福」的照片,更是慎重,因為我們總想在照片裡傳達出幸福圓滿的感覺。當時拍攝「全家福」照片幾乎都是依照固定的儀式,就是一家人竭盡所能穿戴體面,到照相館,依序或坐或立,襯在背景布幕繪就的風景圖前,讓專業的攝影師打光,按下快門,定格在黑白分明的底片,再沖洗出來,一式多張,分寄遠方親友,留存少數幾張在自己的相簿,當成日後的紀念。
對一個來自他鄉的家庭的來說,一張全家照片的象徵是對不能返回的家鄉,見不著的至親的思念,同時承載「我們這邊一切都好,勿念」的訊息,讓看到照片身在遠方卻不能在拍攝現場的家人能夠放心,知悉,此處,照片裡的家人,一切都好。
彼時,那樣附上全家福照片的郵件,一來一往,中間再經第三地,輾轉幾次的換手,有時得耗費五六年的時間,才能傳遞相隔兩地的想念。母親說,父親常常望著家鄉寄來,已經八十高齡的祖母的黑白照片,偷偷掉淚,同時下定決心,一定要想個法子回去一趟。
但是,回鄉之前,想像當時父親的想法一定是,距離上一張寄向彼岸的照片已經好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家中的么子走過紛亂的青春期,正好邁向「轉大人」的大學,所以可以再補一張全家福,先寄過去。
現時,記憶中的第二張,也是手邊唯一的全家福照片,大概就是在那樣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完成的。至於第一張全家福的影像只存在記憶的某處,實體照片已經遺失,即便父母親過世,從他們各自留傳下來的相片裡也找不著。
依照相片背面,父親手寫,標註的拍攝時間,當時的父親約莫是我現在的年紀。相片裡的人皆著毛衣和外套,所以估量那應該是一個初冬的假日,我從外地的大學回家度假的日子。
父親坐在相片裡前方的座位,雙手托護一個胖女娃坐在他的大腿上。那娃娃是他的外孫女,娃娃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大姊,側頭,佇立在父親的右後側,注視鏡頭的眼神中透露出初為人母的堅定。
大姊夫是全家福相片中缺席的第一人,原因不詳,不過他在大姊的一輩子中卻沒有曠課,一直護持長年為慢性病所苦的大姊,直到相片中的女娃長大,結婚,大姊才放下肉身的羈絆,完成人生的一次循環。另外一位不在拍攝現場的人是大哥,他不僅從全家福照片隱身,即便在父親抽離在相片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後,反而追隨父親的腳步,和這個家庭前進的方向越行越遠,因為酗酒終於離開這個看似讓他不開心的家庭。
不過家裡的人都可以輕易地看出,大哥是母親這一輩子最掛心,也是最受寵愛的孩子。是不是心頭上最沈重的負擔往往就是那人的最愛,抑或反是?其間的因果,或是論證關係我相信連母親也弄不明白。大姊的右側是三姊,站立在相片最外緣的位置,也是相片中唯一露齒而笑的人。她的個性直爽,執著愛恨兩端皆無保留,因此不免受傷;早些年她是這個家庭與外面世界的溝通管道,也是最依戀這個家庭的人,即便犧牲後來自組的家庭也在所不惜。相片中另一個面露笑容的人是我,不過我是天生的菱角嘴,就算心中起伏旁人也不易看出,所以究竟當時的我是不是真心歡喜這個全家團聚拍照的時刻,幾十年後,現時我望著照片也沒有把握。但是我知道,那時的我正是想飛的時候。
二姊站在我的右側,正如相片裡內緣的位置,她也是習慣從家庭中完成她的人生角色,從不主動衝撞外在的世界。坐在二姊前方的人是母親,我認為她們兩人彈奏的是相同的生命基調,非必要她們絕不脫離家庭築起的保護牆。照片中的母親,刻意打扮,身子斜倚,看似依偎父親坐著的方向,但是生活已經磨損兩個異鄉人的相互依靠,個性的差異更是拉長彼此的距離,終於在拍完照片的第二年,父親離家,從此屏除在我們的生活圈之外。其間,父親曾經幾次暗示想要回家的想法,母親不同意,我明白母親終其一生從未原諒父親的不負責。
後來,終究父親還是返鄉了,這件事是整理父親的遺物,在他住處的抽屜裡找出的照片所洩露的。我想,至少父親也了了一樁心願,少了一件遺憾。只是我不明白父親為什麼沒有留在彼岸?或許是那邊的人事已非,時機不對,早已習慣這邊的生活,抑或此處也有些掛在心上的事情吧?人走了,留下照片,就讓後人去猜吧。
事實上,這張全家福照片裡還少了一個人。那是堂妹,出生後即托養在我們的家,直到上小學才回到領養她的伯父家。私心裡,我們都把她當自家的么女,所以得悉她回家以後生活不好時,母親十分掛念,但是即便母親軟硬兼施,也只能爭取,寒暑假時接堂妹過來,讓堂妹能緩口氣。這,又是一件讓母親感到無力的事情,但是也莫可奈何。
所以經由堂妹這個線索,可以推測拍攝這張全家福照片的時間應該是入冬以後的一個周末,不是寒假。
拍照最基本的功能是記錄此時此刻,Here And Now,當下所有發生的一切,只是經過多少年,當照片中的人事物換星移之後,一張照片所能訴說的故事反而越來越氾濫,直到溢出小小一方四吋照片的尺寸之外。尤其是,全家福照片。
全家人圍觀一張全家福照片時,往往是共同的回憶交集一些各自收藏的心事,所以總是混合笑聲和輕嘆,甚或無聲的淚水輕輕滑落臉頰。我們指認相片裡的人,那個是家裡的驕傲,又是那位最令家人頭疼;細數過往生活的種種,有時是幸福的一刻,又或者是曾經說不出口的委屈,也有一些時候,我們會不經意地宣洩出過未曾處理的不滿或是傷害。或許,就是在觀看照片,回憶過往的時刻,我們慢慢地得到療癒的力量。當時日隨著春夏的陽光逐日變淡轉涼,全家福照片裡的人,漸漸,一個個消失於目前的生活,或許我們終於能學會,珍惜曾經共同走過的一段,讓過去的最終都留在過去,不再錯失暖暖的冬陽。所以,冬季是最適合擺出全家福照片的季節,只有這時的冷空氣最能煨出照片的美味,溫熱還在身邊一起觀看照片的人的心情。
近十年,手機和數位相機普及以後,拍照變得輕而易舉,甚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例行瑣事,即便是全家福照片也是隨手可得,但是那樣的影像通常是存在記憶體裡,化為01的組合,想看還得解碼。所以,我還是最喜歡實體的全家福照片,最好是黑白或是單色調的相片,就讓所有的背景不再喧嘩,因此突顯身在其中的家人,最後讓一切消融在一片淡淡的色階中。
放下全家福照片的心情,就像現時的天候,氣溫終於降下,不再煩躁,就是一片已經沉澱的灰階。至於那裡是家鄉,這一層的所思所想或許也可以暫時擱置,全家福照片擺放的位置就是家的所在,久了,百年之後,後人大概也不會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