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傳統與現代─趙淑俠小說的敘事
至於趙淑俠的短篇,運用這種線狀結構、這種鏈條式的單線型結構組織成篇的作品,同樣不少。短篇小說集《西窗一夜雨》、《湖畔夢痕》、《人的故事》中所收錄作品,幾乎都是運用這種類型結構而成。《西窗一夜雨》中的〈王博士的巴黎假期〉,浪跡異鄉二十幾年、孤單寂寞的博士王鳳翔;〈龐提老爹的新屋〉中,為了孫兒而一生辛苦的龐提老爹;〈影與鏡〉裏,追逐愛情而拋夫棄子、最後又被拋棄的靜芬;〈寂寞之舟〉裏,永遠都是別人錯、永遠走不出心中那方「寂寞之舟」的冷自芳;〈西窗一夜雨〉裏,學業、事業無成,落寞異鄉多年的陳志翱;〈賽納河之王〉裏,堅持發揚中國精神而孤單老死異鄉的畫家王南強;〈爬山的兒子〉裏,原本幸福的家庭,兒子魯迪登山遇難、丈夫因腦溢血而致命,最終竟導至發瘋的嫻雅斯文的華德太太;〈異國之夜〉裏,衣食無缺,日子裏只有孩子與家事可忙,出國多年美夢破滅、生活孤單寂寞的爾芳;〈韓森太太的一天〉裏,異國婚姻的苦悶,丈夫早逝、兒子結婚、一人獨居,三十多年異鄉孤寂生活的中年婦人韓森太太;都是小說中情節描寫所圍繞的中心人物。《湖畔夢痕》的幾個短篇,運用線狀結構、單線型結構也都如此。〈挖掉那片原始林〉裏,被原始森林纏困三十幾年、感情受挫又志不得伸的姜敬天;〈賭城豪客〉裏,在國外棄學從商致富,卻感情失意、一生孤獨的陸晉;〈蛇屋〉裏,一生因「蛇」而被困住、被左右的魏展鵬;〈快樂假期〉裏,重回闊別三十四、五年的臺灣,與老朋友話從前、體驗不一樣的臺北生活的魏庭訓;〈刀〉裏,被誤以為是殺死女友而不得不逃亡的逃亡者;都是組織這些短篇小說單線型、線狀結構所圍繞的中心主軸。愛德華.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指出:「小說情節中的人物與戲劇情節中的人物大不相同:後者多少為舞臺環境所限,有其一定的條件;前者則無一約束,深不可測,隱而不顯,就像一座四分之三深藏在水中的冰山一樣。像這樣的一座龐然大物,想用亞里斯多德頗具說服力的結釁(complication),高潮(crisis),終結(solution)三程式去解釋,不會有用。有一些小說人物,依循此一程式寫出,結果是一本像劇本的小說。」對於小說這種無一約束,又深不可測、隱而不顯的文學創作,為了避免它像劇本一樣,作家往往在線上狀結構、鏈條式單線型結構的作品中,同時混合其他類型的小說結構。這種線上狀結構、鏈條式單線型結構的小說中,混合運用網狀結構以增加小說情節的複雜性、生動性,也是趙淑俠短篇小說的結構特色。所謂「網狀結構」,指的是: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小說情節。這種類型的小說結構,看起來就像是蜘蛛結網般,盤繞糾結卻條理分明,因之稱為網狀結構。西方文學作品中,有所謂的「意識流」小說,以及一般稱為心理小說的作品,其採用的基本情節結構形式都屬於這一類。網狀情節結構有其基本特點,如:小說所敘述的物件,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流動過程。包括,小說人物的思想、意識、回憶、聯想、想像、感覺、直覺、印象、夢境等。另外,傳統小說中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的常模,作家也必須打破。而且,要以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動來組織創作素材。因此,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所採用的,有心理分析、獨白旁白,也有感官印象甚至幻覺、夢境等創作技巧,來展開小說情節的敘述。網狀結構的特點是:作者的「透視點」很集中,整篇小說的情節線索都從這一點放射出去,與一般稱之為輻射型結構的,基本上的結構方式是相同的。
情節構思的新穎,在小說創作中是重要的一環。傅騰霄就指出:「小說創作,和所有其他藝術體裁的創作一樣,十分重視『出新』。而情節構思的新穎,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小說創作絕對不能擺老面孔、炒冷飯,而必須以『新』出『奇』制勝。」趙淑俠短篇小說情節構思之新穎,主要表現在小說的結構都以人物為中心,而著重於人物性格與心理情緒的描寫。江少川也指出:「趙淑俠短篇小說的結構大都以人物為軸心,以人物的性格或心理情緒為主線。……她從來不以情節的曲折、奇巧來營造短篇作品,為了突出人物的結構中心,她在短篇中總是只設置一個主要人物,將其推向結構中心,次要人物僅僅是做為陪襯,烘托,甚至只是做為人物的背景而出現,並且儘量的少,以縮小結構面。」這種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小說情節的網狀結構,前面提及的短篇:〈鏡與影〉、〈挖掉那片原始林〉、〈寂寞之舟〉、〈蛇屋〉等,都是趙淑俠這類小說結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7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