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般榮民系列》快樂的鳳凰志工—李銘欽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730

人生諸多際遇,總有悲喜交加的畫面,軍中與民間亦然,昔日在營為良兵,如今在鄉為良民;身穿志工薄背心,跟隨在救護車上,穿梭大街與小巷,服務鄉親心不倦………。
民國五十八年出生的李銘欽,生長於古寧頭,北山分支到林厝,家鄉產石蚵,近年來的石蚵文化節為村子帶來不少歡樂的人潮。然而他在三歲那年,雙親忙於農耕,家中亦少人出入,當他掉入深槽中,從中午到傍晚,無人發現他影蹤,就在陰陽一線間,幸運撿回一命展歡顏,爾後立定志向,有生之年要回饋地方。
一命二運三風水,感恩祖先的德澤,有命繼續留陽間,跟隨父母由林厝搬遷到慈湖農莊,他一路平順上國中,每每看到軍用大卡車載著一車又一車的物資,挨家挨戶分送從軍的眷屬,想起家中的清苦,倘若去當兵,一人吃苦、家人有眷補,他亦有薪資可領,不但能改善家庭生活,在軍中一樣能勤學上進。
 就讀國二時,他報考警衛士官班,同期還有高職生,並優先獲得錄取,言明他們隔年再入校,未料國三停召,他轉而報考空軍機械學校,在湖尾受訓兩個半月,隨即至岡山念兩年書,畢業後,於七十六年分發到花蓮基地八二八連隊、飛行大隊,在大隊部以中士軍階擔任補給士,負責飛行服裝的管理與發放。
 隔年十月,奉調金門尚義機場空軍基地,報到後原有意擔任軍車駕駛,然而他才十八歲,沒有駕駛執照,分隊長於是帶他去見隊長,報告原由;分隊長指示留在中隊部管理財務及負責行政業務。民國七十九年擔任地裝士,亦即地面裝備,負責飛機過境的裝備檢查。隨後擔任飛行管理士,此即為作戰士及飛行管制,兩年任務完成,緊接擔任空運士,負責機場人員運輸與行李過磅。
 駕照在手,表示已過二十,他終於能回駕駛班當駕駛,先是車輛的調度,而後再回隊部接財物,並且到指揮部支援收發文書之業務。許多學長不會使用電腦,他慶幸在軍校努力學習,每學期有一○四堂電腦課,他從不荒廢,而真正到了軍中,一切電腦化,發文以電子文件為主時,他非僅駕輕就熟,且無任何壓力。
 民國八十八年,指揮部面臨裁撤的命運,他奉調回隊部,擔任設施兼建築班長,以上士軍階管營產,儘管有人說不孝爹、不孝娘才管田產,但他必須勇於接受挑戰,接觸百姓、土地糾紛等,都必須一一面對,同時還要經常跑建設科、地政局去調土地。有一回,百姓陳情,指軍方佔用土地,他一路追查,查到民國六十幾年,難解的謎團終真相大白,原來該家屬早就將土地賣予軍方。
 建築班長當六年,他晉升為三等士官長,直接在隊部升任士官督導長,直至一○一年七月,他得知該大隊部將於隔年裁撤,而學弟尚未佔缺,為了提拔後進,大方地將該位置留給學弟。二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劃下了句點,而人生總要有規劃,早在退伍前即加入鳳凰志工的他,從此一心投入志工的行列。
 民國九十七年初,他已擁有救護員資格,亦即EMT─1初級救護員,此為消防局、衛生局、空軍六醫中隊在金門消防局禮堂聯合舉辦,因消防型態和軍中所學有相似之處,且曾學過救護,而今住家離消防分隊又近,當一連串的救護訓練告一段落後,於一○○年十一月,他正式加入金門縣消防局第一大隊、第二中隊金城鳳凰分隊,每天以隊為家,跟隨救護車,抵達出事地點,救護傷患、送至醫院,再折回分隊待命,每日跟著救護車出任務,救人如救火,適時將待救治的鄉親送醫,只要能看到鄉親平安,他樂在其中。
 書本知識是理論,要實際操作談何容易,李銘欽首次出任務,抵達救護現場,不知如何下手,同事們的專業,他又學習了另一階段的課程,爾後熟練的操作,均能讓傷者受到最好的照護。印象最深刻於某次出任務,一起墜樓事件,傷者腦部鮮血淋漓、腦漿四溢,該日乃是一部嶄新的消防車,送醫途中,不斷的為傷者做CPR,但即使有憐憫之心,仍然喚不回年輕的生命,不禁要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才是正確之道。
 志工乃是無給職的工作,領有終身俸的李銘欽無悔投入,他歡喜做、甘願受,八十一年與他共結連理的妻子盧靜萍與一對兒女,看他每天為搶救生命而樂在其中,以他為榮,而救人無數,這是他此生的驕傲。
 救護電話一通通,民眾報案熱線中,出事的頻繁,累了消防員,幸有志工來幫忙,而性命無價,他們這股救人的衝勁,無所求,只願大家都平安!而軍中退伍的李銘欽,在加入鳳凰志工後,無論是救護領域、防災演習、泳渡料羅灣的警戒與救護,抑或每年的複訓,均表現可圈可點。在義消團隊裡,他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而他每日待命的消防分隊,上自分隊長、下至義消夥伴,均能和他打成一片,說他是個快樂的鳳凰志工,一點也不為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