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年的味道

發布日期:
作者: 蘇菲。
點閱率:593

時序進入隆冬臘月,北方的寒風呼嘯而過,木麻黃沙沙作響,捎來了歲末年終的訊息,一年之中最令人期待的時刻──春節──即將來臨。這是屬於華人的大節日,各地風俗不同,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對我這土生土長的金門囝仔來說,屬於金門的年的味道是……
年的味道是「除舊佈新迎好年」。小時候,每逢年關將近,總會見到一批批身著草綠服的阿兵哥人手一支掃帚或畚箕,不停的穿梭於街頭鬧區或鄉間小路,和縣民共同攜手清理居家環境,在軍民一家親的努力下,讓大家能過個乾淨舒爽的年。爸媽也會挑選溫暖的冬日進行大掃除,全家人把家戶內外窗戶地板徹底刷洗一番後,爸爸還會幫磨石子地板上蠟,看著握在爸爸手中的打蠟機來回嗡嗡作響,凡走過的痕跡瞬間光亮如新,還散發淡淡幽雅清香,總讓我們覺得神奇不已。如今家中的磨石子地板已改鋪磁磚,蠟的味道雖成絕響,但那一年一次的曾經,是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的。
年的味道是「大紅春聯高高貼」。過年前,爸爸會事先備好喜氣洋洋、寓意吉祥的春聯,這些春聯可能購至書局,也可能來自文化局發送的大師之手。預定貼春聯的早晨,媽媽會先用麵粉「芡糊」,說是這種「糊」黏著性強,固定效果好。每一年,我們總是帶著椅凳、短梯進進出出,重複著上糊、遞聯的動作,協助爸爸在前門後院貼上春聯,多年來的訓練,使我們練就了一身在強風中快速且順利貼好門聯的絕技。門楣傳來一陣陣「啪搭啪搭」的拍打聲,那是喜氣的「門錢」正在招財來。
年的味道是「交易熱絡的市場」。走一趟年前的市場,真是熱鬧非凡,那萬頭鑽動、人聲鼎沸的程度媲美偶像演唱會,走在擁擠喧鬧的人群中,有時連轉個身都有困難。市場上的攤位賣家紛紛在店門口豎起看板,擺出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的年貨,就算喉嚨已經叫賣到沙啞,仍然努力推銷自家產品;顧客東挑西揀,左顧右盼,深怕下手太慢就選不到好貨。市場上,青菜乾貨也好,肉類海鮮也罷,儘管兩手年貨已提到無法負荷,仍想再多買一點糖果零嘴。買賣雙方交易熱絡,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落,將年前氣氛炒到最高潮。
年的味道是「新衣新帽新氣象」。有一首過年歌是這樣唱的:「正月初一頭一天,家家戶戶過新年,穿新衣戴新帽,我要去拜年。」確實,在物質不豐的年代,新衣新帽絕對是小孩子過新年的期待。因此,即便媽媽為了準備年貨已忙得昏頭轉向,但她絕對不會忘記抽空帶我們上街購置新衣新鞋,好讓我們在新的一年就有好兆頭。由於三阿姨和姨丈在莒光路上經營童裝百貨行,自小我們便都在那裡添購新行頭,眼光獨到的阿姨總是會為我們留意時下最夯的流行元素,讓我們得以年年打扮得時尚新潮。除夕夜裡,我們會小心翼翼的把新衣服摺好放在床頭,讓自己在大年初一一起床,就能穿戴整齊,亮麗的迎接嶄新的一年。
年的味道是「團圓、感恩與祈福」。在廚房蒸煮炒炸忙碌多日的媽媽,為的就是準備年節最重要的這一餐──年夜飯。善於營造氣氛的媽媽,會將點上薰香的烘爐放在餐桌下,一家人就圍著這個爐一起享用年夜飯,是為「圍爐」,這是家人團圓的重要時刻,缺一不可。記得某年除夕夜,當兵的哥哥留守部隊無法回家吃年夜飯,爸媽還特地在他的座位擺上一副碗筷,象徵全家團圓。這一夜,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會點亮燈火,代表正在「守歲」,就算熬夜不睡覺也沒關係。還記得國一那年,四兄妹守著任天堂遊戲機,正在「坦克大戰」中為殲滅敵軍而奮戰,寂靜的午夜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嚇得我們高聲尖叫,把睡夢中的爸媽瞬間喚醒。不過,爸媽並沒有生氣,只是溫柔的提醒我們早點睡,因為他們知道:過新年,是不可罵小孩的喲!
年的味道是「鑼鼓喧闐的舞龍舞獅」。大年初一到初三,陣陣熱鬧的鑼鼓聲自金門高中運動場傳來,驅使我們循聲湊熱鬧去。早年戒嚴時期,十萬大軍駐守金門,戍守前線的軍中健兒無法回家過年,但心靈手巧的他們卻帶給縣民一年一次熱鬧繽紛的春節嘉年華會。表演現場鑼鼓聲不絕於耳,幾條七彩斑斕的金龍在場中翻轉飛舞,陣式變化豐富,在鞭炮煙霧的襯托下,神龍見首不見尾,煞是精彩。眨著大眼睛的舞獅一下搔頭、一下擺尾,模樣甚是可愛。此外,跑旱船、踩高蹺、蛤蜊精、公揹婆、鬥牛陣等民俗陣頭,可是一個也不少,逗得大家樂陶陶,處處歡欣鼓舞。舞龍舞獅在運動場表演後,還可以挨家挨戶向民眾拜年。有一年,媽媽特地敞開大門讓龍舞進家門,隨行阿兵哥熱情的燃放爆竹,瞬間劈哩啪啦的好熱鬧!此時,小妹突然嚎啕大哭奔逃進屋,我以為當時年紀小的她被彩龍嚇著,一路追隨並安撫她,怎奈她的淚水如狂瀉的瀑布,說什麼也止不住,直到拜年隊伍離開,我們才驚覺她的左腳背已被鞭炮炸出幾個大洞,此情此景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年的味道是「燦爛絢麗的煙花」。每逢過年,家族親戚在外婆家聚會拜年,大人們聊天寒暄,小孩則另有節目。通常我們會在老家後院或南門運動場玩起爆竹,鴛鴦炮、沖天炮、仙女棒、甩炮、蛇炮……,林林總總,應有盡有,宛如一個小型軍火庫,任君挑選。十一歲那年,看著一個個光彩絢麗的煙花由地面噴發,燦爛奪目,聲光齊發,讓平日鮮少燃放爆竹的我是又愛又怕,興奮的跟著湊熱鬧,我右手持仙女棒,左手拿著蝴蝶炮,四起的煙硝薰得我眼睛睜不開,又不知該如何退場,一場混亂中,我手中的蝴蝶炮竟被點燃,在新外套上燒出一條蜷曲的焦痕,也不知是驚嚇過度,還是心疼身上的新衣服,我竟大哭了一場,欲罷不能。這個意外事後想來實在可怕,好險當初沒燒在臉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得此恐怖教訓後,我便視燃放爆竹為畏途,從此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年的味道是「人人必登太武山」。戒嚴時期的太武山是軍事重地,居民無法隨時上山,因此軍方特准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及初九天公生時開放民眾登山朝拜,故而往往到了年節這幾天,太武山上人潮湧現,好似全島居民都來了。過年時,走一趟太武山,不論是上山或下山,一路上總能遇見多位友人,彼此留步問候幾句,互道恭喜,使太武山路成了島上特殊的拜年場所。早年的海印寺較今日規模為小,但古樸淡雅,蘸月池澄淨清明,別有一番風味。過年期間香客眾多,香煙裊裊,我們總在拜拜後,結伴攀爬寺旁的巨岩,鳥瞰腳下遊人如織的景象。解嚴後的今日,只要願意,人人隨時可登太武山,但自小養成的習慣,已讓我們在過年時必遊太武山。
年的味道是「擁擠與幸福交織的返鄉路」。年關將至,在異鄉打拼的遊子將如鮭魚回流般返回家鄉,但想要順利踏上這座幸福島嶼,得先通過層層考驗,因此親戚團間漸漸默契的發展出一套「作戰計畫」。首先,親友團必須團結一致,彼此交換返鄉訂票情報,並於預定訂票日死守電話、電腦、便利商店售票系統,在兩個小時內取得返鄉票券後,方可安心入眠。如若無法幸運獲取秒殺機票,還得耐心等待第二波行動,甚至得做好夜宿機場候補飛機或搭船顛簸返鄉的心理準備。最後,攜家帶眷的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來回穿梭於人潮擁擠的機場,有時連想找個座位坐下都難,但在飄洋過海踏上家鄉土地、見到家人微笑接機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全都拋諸腦後,只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年的味道是「幸福島嶼勤走春」。這幾年來的春節期間,縣府單位及民間社團相當有心,紛紛犧牲自己的假期,在大年初一到初三舉辦各種活動及表演,讓縣民多了許多走春踏青的好去處。不論是繁花盛開的植物園、花團錦簇的林務所、可親近海洋和水族的水試所、體驗磨麥推牧草的農試所,或是品嘗鮮奶、冰淇淋的畜試所,都是很棒的選擇。若想感受熱鬧氣氛,走一趟金城天后宮準沒錯,那裏有傳統陣頭藝術表演。驅車鄉間產業道路,一片片一望無際隨風搖曳的花海映入眼簾,如碧波蕩漾,令人心醉,渾身舒爽。春節期間在家鄉四處走動,感受人親土親的氛圍,處處皆是幸福時刻。
隨著年歲增長、時代更迭,年的味道幾經遞嬗,與時俱進,有些是現在進行式,有些早已昇華為生命中的美好,但不論未來還會怎樣變化,在我心中,這些屬於家鄉在地的特殊年味,是永遠也不會走味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