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他們一夥先上山挖好墓穴,回來後萬富和阿火以熟練的動作,並小心翼翼地用麻繩把添丁的棺木綑牢,再把兩根粗圓的槓子穿過前後兩頭預留的繩圈,在沒有道士的引導與孝眷及親友的相送下,村長、阿火、阿呆和萬富,四人合力地把添丁哥的棺木抬上山頭。儘管添丁嫂悲傷難忍地哭斷腸,但終究還是要坦然面對無情的砲火,把他們夫妻拆散的苦痛。
然而,正當他們準備把棺木放進墓穴時,突然匪砲又轟隆轟隆地作響。而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咻地一聲就落在他們的不遠處,霎時濃煙密佈塵土飛揚,鏗鏗鏘鏘的彈片四處飛射,村長一時緊張,竟隨著棺木跌落墓穴裡。
這副由萬富用舊木板釘製的克難棺木,焉能承受他魁梧的身體重量。只聽折地一聲,棺蓋的薄木板應聲而斷,村長的臀部正好陷入棺木裡,在驚慌的同時,整個臉幾乎綠了一半,其他人目睹這幕情景也嚇呆了,趕緊伸手把他拉起來。而當他站起後,卻目瞪口呆地望著前方出神,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不知是否躺在棺木裡的添丁故意戲弄他?還是他自己心生恐懼而驚魂未定?抑或是提醒他往後不能看人行事?
隨著砲聲逐漸地轉向,他們又七手八腳拿著工具,快速地把剛才挖出來的泥土,回填到添丁的墓穴裡,好讓他的棺木免予暴露在外屍體能夠回歸塵土,靈魂亦可盡快地飄向西方的極樂世界。然而三十餘年的人生歲月就彷彿昨夜一場夢,當他與世長辭離開人間後,鄉親永遠會記得他是這場砲戰中,第一個被匪砲擊斃的村民。
可是記住又能如何?血債血還只是一句不實際的口號而已,兩個無辜的孩子不知何時何日始能長大成人,但長大後是否報得了殺父的血海深仇還是未知數。縱使戰爭沒有贏家,可是真正受害的人則是無辜的平民百姓。這不僅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島民的不幸,對純樸善良的鄉親而言,情何以堪啊!
第二章
受到喪夫之痛的添丁嫂,為了活著,為了撫養兩個稚齡的孩子,不得不打起精神承接亡夫生前的重擔,在茫茫的田野裡討生活。雖然花生已收成,可是賴以維生的地瓜則仍然在田地裡,每每,都是視需要再到田裡挖掘。而連續多日,共軍的砲擊聲時近時遠從不間斷,即使居民大多數時間都躲在防空洞裡避難,但總要生活。擔負著煮飯的婦女們,只好利用砲擊稍歇或轉向的空檔走出防空洞,為家人煮一鍋地瓜稀飯,或是麵線之類的簡單食物,好填飽他們飢腸轆轆的肚皮。
然而,地瓜有煮完的時候,柴火亦有燒盡的時刻,若不想讓家人挨餓,兩者均不可缺。這些最基本的民生物質,雖不必走遠路進城採購,但總得冒著砲火的危險上山去挖掘、去拾取。而何時始能避開共軍的砲火,苦難的鄉親早已從共軍的砲擊中得到一些經驗,那便是清晨或用餐時刻砲火會稍歇。
居民往往都是利用此一時段,趕緊上山耕種或收成,還是到樹林裡扒一些枯枝落葉回家生火,抑或是到村郊摘一籃野菜好餵養家禽或家畜。每到了這個時刻,彷彿正在與共軍的砲火賽跑或玩躲避球,居民幾乎都在緊張、恐懼中過生活,簡直是苦不堪言。
寡居的添丁嫂,為了生活,為了兩個年幼的孩子,每當天一亮,她已顧不了兩個尚在床上熟睡的孩子。以鋤頭柄取代扁擔,把「蕃薯揠」放在籮筐裡,一肩挑起就匆匆忙忙地趕上山,復以鋤頭整理農地種些作物和蔬菜,然後再挖些地瓜或芋頭之類的農作物帶回家。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