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邱良功母節孝坊﹑楊震拒金隱喻故事與金門楊氏的關聯性

發布日期:
作者: 野夫。
點閱率:3,755

在這擁有這麼多古蹟與歷史建築的小島上,我覺得這是最幸福的島嶼,雖然我們曾經過不少戰役中戰火的洗禮和摧殘,例如古寧頭戰役或八二三炮戰,以及受早期戰地政務時期所帶來的不便與限制,但卻也因此保存了這些歷史文化資產和自然生態,所以應該要好好的珍惜及維護。
而夜遊後浦小鎮之旅是個人認為最值得推薦給來自各地方的旅客所推薦的遊程,主要特色就是夜間導覽後浦小鎮,時間是從每晚七點半到九點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面,全程由縣政府的觀光解說人員來為旅客做解說導覽的服務,主要的景點則包含有清金門鎮總兵署(為集合地點)、靈濟古寺、邱良功母節孝坊、奎閣、陳詩吟洋樓、將軍第、浯江書院與朱子祠、浯島城隍廟以及北鎮廟等。是讓想瞭解金門歷史與文化的人所提供的資訊與選擇。
邱良功母節孝坊目前被列為國定古蹟,與台南赤崁樓、台北淡水紅毛城等同被列為是「國寶」級的文化資產,是國定古蹟唯一以牌坊雀屏中選的,有「臺閩第一坊」的美譽,金門民眾稱為「貞節牌坊」。
而說到這個貞節牌坊可說大有學問,因為在中國傳統的儒教社會中,其實節孝坊所代表的是一種婦女貞節的象徵。主要是根據清朝嘉慶年間《大清會典事例》就有規定:「婦女是在三十歲內就守寡,則到了滿五十歲者即行旌表」,也就是說若婦女在三十歲就守寡,就可奏請朝廷旌表造一座貞節牌坊。而在中國古代,通常旌表是為了表揚忠孝節義之人,所頒賜的牌坊或匾額,且必須有一定的條件,因為建造牌坊表彰節孝的程序需要由地方官掌理,經過查訪,然後向上、向直省督撫來報告,再往上報禮部,奏請旌表,因此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本座邱良功母節孝坊是建於清嘉慶17年,是當時仁宗皇帝為了表揚邱良功的母親許氏夫人堅貞守節28年,撫育良功為國家棟樑,可為鄉梓的楷模而建造的牌坊建築。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是金門後浦人,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卒於嘉慶二十二年,在出世35天的時候,他父親就過世了,因此家庭全靠母親來養育,可說是相當艱苦的。長大後投身軍旅,參與無數次大小的戰役,甚至受到當時浙江提督李長庚的提拔,後來於嘉慶14年升任浙江水路提督,更被封三等男爵。最大的貢獻就是剿滅了當時縱橫一時的大海盜蔡牽,平定了東南海盜之亂。許氏夫人卒於嘉慶2年,於嘉慶14年當時他擔任浙江水路提督後,就奏請朝廷旌表,結果獲得仁宗皇帝的嘉許,誥贈一品太夫人,並建坊表彰守節撫孤教子之功。
此牌坊主要的建築特色有幾個可注意或觀察到的:
1、它是一座四柱三間三簷的石造牌防,坊高逾三丈,主要是由高級的泉州花崗石和青斗石雕刻建築而成。
2、此牌坊的頂端有聖旨牌與石獅,每面有雙龍合抱;而聖旨下第二層中央的部分,則有用白石雕刻「欽旌節孝」四個大字,牌防的龍柱、雲紋等雄偉樸實的雕刻,其裝飾種類繁多,包含動物類:馬、獅、龍等。植物類:竹、花、果、芭蕉等。器物類:瓶案博古。吉祥圖案和人物類:象徵邱良功功成名就後返鄉的精采情節雕刻,另外也有司馬光破缸救友、楊震拒金、蘇武牧羊等忠孝典故與題材。
3、牌坊的樑柱前後刻有四對楹聯,較為知名的有與邱良功共同合力或夾擊剿滅當時的大海盜蔡牽的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和當時擔任浙江定海千總的李光顯,則與邱良功是姨表兄弟關係,其中以李光顯和黃巖總鎮謝思詔兩人共同拜贈的楹聯:「三十五日遺孤在昔身肩教養,二十八年苦節於今澤沛雲礽」,為短短二十四個字,卻能彰顯邱母一生的志節,教子有功,最能代表鄉梓的楷模,感人肺腑。
4、牌坊的四根龍柱中,前後立有四對雌雄石獅,具有守護和夾柱石的功成,其中一尊則被認為是邱良功母親許氏的化身,民間稱此為「石獅仙姑」,且當事人為了表示敬意和其它牌坊下石獅做區隔,還特別加上彩繪裝飾。當地有傳說此石獅相當的靈驗,除了這隻石獅是許氏的神靈化身和吸收日月精華之外,另外也跟那時候農業時代,加上當時醫療環境不足有關係,據說若家中有小孩嘴上長老虎鬚,家人就可以著金帛前往祭祀「石獅仙姑」,先用金帛抹一下石獅的嘴巴再抹一下小孩子的嘴巴,則牠身上的威猛之氣就可以逼退病魔,讓小孩的病能夠不藥而癒。每年中秋節則是牠的生日,那一天不少信眾們都會帶水果前往祭拜。
5、「塗山頭」地名的由來:
地方相傳,由於當初興建此石坊的時候,此坊高三層,工匠們則採用聚土成坵的方式,才能順利安放聖旨和最上面的石樑,而石坊建造完之後,原堆積的土方被棄置於南門,也就是現金奎閣的所在地,看起來就像個大土坵,這就是「塗山頭」地名的由來。
楊震拒金的隱喻故事
 據說,在漢朝時有個叫楊震的人,平時為官非常的清廉正直,因此受到朝廷的重用,再加上常幫助國家舉薦一些好的人才,來為國家服務和效命。若以現今社會來說,就象徵選賢與能的精神。所以當時的他在東萊擔任太守的職務時,就也曾經舉薦一個讀書人叫做王密,舉薦他當昌邑縣的縣官。
因此後來當王密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很感謝楊震這個人,所以有一天晚上就帶了些黃金要來送給他,這種狀況就好像在我們的社會中政治人物在選舉過程中,花錢賄賂或買票的行為。而楊震既然是個為官清廉的人物,就要有做給人民看的表率或危機處理的能力,所以當他看到對方送來的黃金的時候,就立刻隨口就問王密說:「我其實是很能了解你的人,所以才舉薦你做個好官,但你為何如此不瞭解我的為人處事,還要送我黃金呢?」此時王密就說;「沒有關係的,這只是我的一點小心意,相信我好嗎?這件事情絕對沒有人知道的。」於是楊震就跟他說些道理,他說:「何以會沒有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
所以若形容一個人的品德在什麼情況會被看出來,當然就是沒有人注意或關心的地方,才能顯現一個人的節操。於是王密聽完了楊震的勸告後,覺得很慚愧,於是就把黃金給帶走了。這個榜樣後來也傳給他的後代子孫,甚至官職還做到三公的地位,是國家棟樑之臣,而至今金門金沙鎮官澳村、金寧鄉湖下都有所謂「四知堂」的典故,都取材於此。
楊震拒金的隱喻故事與金門楊氏的關聯性
這是我在某一天看金門日報報導世界董楊宗親會來金門祭祖和聯誼以及七鶴戲水的故鄉一書中,意外發現的小插曲,提到的官澳和湖下楊氏四知的關係,因在此之前筆者以為那只是邱良功母節孝坊中石雕題材中人物類楊震拒金的隱喻故事和典故而已,但沒想到卻跟金門楊氏家族有某些影響力和關聯性,因此首先先來介紹「官澳」地名的由來,當時的開基金門的始祖亮節公,是宋淑妃的胞兄,在德佑元年時,元朝大軍進逼宋朝首都,他以「處置使」的身分護衛淑妃與太子,一路南下,後因故失散、楊亮節因尋主思切,就一路由泉州、漳州,快馬加鞭追到廈門來,後來有消息傳來或回報,說這個淑妃與太子在零丁洋因颱風等突發狀況,造成覆舟的意外。使得自己不但護駕不成,且還造成自己進退不得的局面,因此就以一葉扁舟,後來就開始隱姓埋名,渡海來到當時浯州的北連山下,並把地名取為「官澳」。用意就是告訴楊家不忘昔日曾在京華侍主的榮耀。金門楊氏子孫,起先由官澳開始,而後分居湖下等各地,甚至有的分居到台灣,而「清白傳家」、「弘農衍派」或「四知流芳」等常出現楊氏家廟的建築裡,例如官澳的楊氏八房宗祠中它的大門除了一般祖名、宗公之外,又分別加上四知或四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