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初識大膽島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
點閱率:1,471

客歲的九月四日,軍人節的後一天,台金兩地凡三十三名藝術家,在本縣文化局黃雅芬副局長的陪同下,一路浩浩蕩蕩的由水頭碼頭搭船,前往12000公尺之遙的大膽島參訪;當天風平浪靜,水波不興,一碧萬頃,視野遼闊,船行海上,頗為平穩,在同行的藝術家中,有好幾位知名的攝影師,一見美景當前,沒有一位端坐得住,紛紛從座位上一躍而起,隨心所欲的盡情捕捉心目中的景色,才一會兒功夫,整艘船上上下下,都籠罩在喀嚓、喀嚓的拍照聲中。
遊船繞過小金門青岐海域以後,眼前視野,更加豁然開朗,只見一座座有名的、無名的小島,一一印入眼簾,有識途者說再過不久,就可抵達目的地了;回想當天我們出發,約莫上午十一時,抵達大膽碼頭,是十一時四十五分,航程相當於從金門搭乘飛機赴台北的耗時。
上得岸後,大夥分乘兩部悍馬式吉普車,每車坐八到十人,直奔島上遠近馳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精神照壁集合,聽說那可是當年全島官兵眾志成城、同心協力,在沒有先進的擊碎工具等不利條件下,他們將一大塊、一大塊碩大無朋的巨石,敲擊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小石子,耐心的拼湊組合所堆砌而成的傑作呢!
大膽島目前仍屬於小金門的守備範圍,兩島往來,約需半小時航程,島的面積約為0.97平方公里,約莫只需一個小時光景,就可以徒步環島一周。可惜目前為因應戰備需要,只開放北山,不開放南山,所以我們一整天,都只能待在北山參訪、拍照、寫生和寫作,渴了,就喝點隨船帶來的礦泉水,餓了,就吃點西點麵包、香蕉或乾糧充飢。
甫一上岸,蔣故總統經國先生親題的「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醒目的精神標語,立刻出現眼前;文化局的何小姐為我們當義務導遊,她說,全島分成南山和北山,藉由中間的生明路相連接,因為這條六百公尺長的濱海大道,不但十分筆直,而且兩旁又佈滿了獅座,所以大家都暱稱它為「盧溝橋」,我和同行的朝枝兄等都覺得還蠻有趣的!
聽說,有如迷宮般的地下坑道貫穿全島,可惜因為尚屬軍事管制區,有國軍駐防,大夥無緣進去參訪;又聽說更早的時候,島上還住有一些老百姓,但後來因應局勢需要,請他們都搬遷到小金門去居住,現在島上只剩下國軍弟兄和海巡部隊駐防了。
我們登島參訪,當然是選在漲潮時分,聽說退潮時,本島距離大陸最近的距離僅僅只有五公里之遙,不難想像,在當年兩岸還沒解嚴前,海峽兩岸那一種如臨大敵、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與肅殺之氣了。
由於大膽島四面環海,運補船是全島唯一的對外交通工具,島上所有人員的物資運補全靠它。聽說在以前,俗稱的「菜船」,每天上午滿載著蔬菜、肉類等民生必須品,從小金門的青岐碼頭出發,配合潮汐的變化,搶在最佳時間登島,為勞苦功高的英勇國軍服務,解決其民生問題。
眾所周知的,每年國曆的四、五月是金門島群的霧季,特別是大膽島上的霧,不但讓人有種置身世外桃源的飄渺與浪漫,還帶有幾分空靈和脫俗之美,但卻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因為只要一連碰上幾天濃霧,就會被迫停止運補,島上的駐軍就得靠吃乾糧和罐頭過活,這種特殊際遇可不是好玩的,應該沒有尋常人憧憬的那種遺世獨立與詩情畫意吧?
當年,因為她位居島外島、最前線,戰略地位格外險要,所有軍中最好的戰備罐頭或食品,幾乎都優先撥補給島上官兵食用,只要你想像得到的品項,這裡鐵定都應有盡有,特別是美味可口的荔枝罐頭,更是咬勁十足,如能先冰過後再吃食,更是沁人心脾的涼爽可口,常令人垂涎三尺、愛不忍捨!
聽何小姐說,後來國軍在北山從無到有、蓽路藍縷的開闢了大膽農場,弟兄們辛苦的撒下菜種,經過細心的澆水、鋤草、施肥,無微不至的照顧後,每過兩、三個禮拜,大夥就可以採收一次,剛好足夠弟兄們名副其實的「加菜」。後來更因為管理有方、經營有成,農場儼然變成登島勞軍的演藝人員、巡視長官參訪的固定行程了。
一般來說,島上的生活是刻苦的。水,更得省著點用。聽說大膽島的水有兩個主要來源,一是海水淡化,一是戰備水。當年島上只有一部海水淡化機,一天生產不了幾噸水,官兵的飲用水全靠它;至於平常所需的水,就得仰賴戰備儲水池所蓄積的雨水了。
島上的神泉,聲名遠播;一提起神泉,可是有典故的。據說這口井是鄭成功發現的,在這個四面環海的小島上,其他的水源幾乎皆飲之無味、乏人問津,唯獨這口井水,味道卻十分甘美香甜,真個是異數啊!
不過它也有忌諱,就是不能讓女子接近,否則水源就會枯竭。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下,每一輪守軍都恪遵此禁令,更有甚者,國軍還為它立廟,由官兵每天上香三炷,並命名為「大膽神泉」,可惜參訪當天,神泉卻大門深鎖,大夥都迫不及待的探頭探腦,但極目所見,只見其周遭堆置的沙包和滿地四溢的泉水,因不得其門而入,只好悵悵然離開了。
島上除了神泉以外,還有神雞與神犬墓。位於北山的神雞墓,埋葬著一隻母雞。根據墓前碑誌記載,這隻母雞色紅艷美,體重三公斤,日產一卵,八二三砲戰一開始,每逢對岸砲擊前,牠就先展翅鳴啼、飛走窩藏示警,使得官兵能適時躲避,保全性命,因此被稱為「神雞」。
神雞在民國四十九年一月間,走完生命歷程,官兵為其修墓,表達感念。現有的神雞墓,是五十年三月由埔光部隊建造,五十四年海鵬部隊再整建塑像。
島上另一處茜露墓園,則是靈犬助戰的英勇故事。茜露為德國種狼犬,經過嚴格的軍犬訓練,四十三年分發到島上服役,擔任大、小虎山間斷崖、巨石縫隙等死角的搜索、警戒勤務。
根據墓誌記載,四十四年冬天,三名共軍水鬼摸上小虎山,茜露撲殺二人,重創一人,官兵有感於牠的忠勇,譽之為「戰鬥英雄-茜露中尉」,戰後,中外貴賓踏上此島,都以一睹靈犬英姿為榮。
茜露生於三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自分發大膽島後,一直堅守著戰鬥崗位,直到五十九年二月三日,以二十歲高齡揮別人間,守軍官兵為感念其勤於職守、忠義感人的精神,特別在大虎山側構工修建茜露墓園以為紀念。
至於島上遠近馳名、讓對岸每覺芒刺在背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精神照壁,從動工到完竣,經過約三個月的千錘百鍊才大功告成。聽何小姐說,這塊長約百米的照壁,在夜間燈光照明下,成了從對岸反覘最明顯的目標,現在更成為島上著名地標,每天都有為數可觀的大陸旅遊船,停泊在海峽中線,讓船上的遊客盡情的拍照。
當天,我跟朝枝兄在照壁附近觀賞對岸的旖旎風光,正為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時,就有兩艘旅遊船經過照壁前的遼闊海域,只見船上遊客,個個如獲至寶似的,鎂光燈此起彼落、閃個不停,久久不忍離去。
如今大膽島,已經面臨轉型期,官兵的生活環境改善很多,隨著兩岸政治環境大幅改變,過去壁壘分明,不得越雷池一步的水域,現在已不再是針鋒相對、秋毫難犯;從早年國軍基於守土有責,奉令驅離的槍砲聲,到現在如入無人之境的觀光水域,一向神秘的英雄島,真的是跟以前判若兩島了。
經過多年努力,金門縣政府已經爭取到大膽島開放了,但是目前島上的基礎設施仍不足,水電是問題,住宿是問題,民生是問題,交通更是問題!我們期待縣政府展現行政魄力,寧願開放得晚,也不要因為急就章,為開放而開放的破壞或減損她的神秘感和原始風。
須知,大膽島之所以吸引人,不在於她有現代化的設施,而在於她曾是一座鳥不生蛋、人跡罕至的蕞爾孤島,但她卻掌控中華民國數十年的命運;她是一座充滿歷史記憶的精神堡壘,更是一座兩岸皆必取之而後快的閩南保障,雖然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時代已遠颺、反攻大陸的口號已不再震天價響,但她卻曾是多少個英雄豪傑、多少個志士仁人,一生中永遠憧憬的夢土、一輩子無法忘懷的聖島!
真心企盼,靜待她再次重整容顏,再次整裝待發的日子能早早到來;更衷心企盼有朝一日,同行的每位藝術家、有緣人,都能夠再次攜手同心、重返斯島,撫觸、捕捉、書寫這座在每個國人生命角落裡,都能留下珍貴回憶與深刻烙印的島嶼。
個人不才,追隨藝術家前進大膽島創作團隊,初登夢寐以求的大膽島,頓覺百感交集,縱有千言萬語,雖不是拙筆所能道其萬一,然雪泥鴻爪,無非片片記憶;僅略抒斯日所見、所聞如上,唯只恐紙短情長,不能盡敘懷抱與丘壑而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