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春來,山頂自澄明!

發布日期:
作者: 宋明理雪。
點閱率:958

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季,也是一般被認為萬物蓬勃發展的時節,從人生境界來論,萬物伊始多半是令人欣喜的景象。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春天來了,很多事情也要積極操辦起來,壓力往往會自然增加。何不幫自己想個最佳紓壓方案?也可供同時必須負責多項人生任務的忙碌者參考。
首先,在心理上把所有厭煩之事當成是好的,爭取主動權。例如,在外奮鬥的遊子,很懶得回父母家照顧生病的雙親,可以多想回去的好處,才能學到上天交給我者為人子的功課。回去之前,先把手邊事務交代停當。吾人本來就不能沒有接班人,或各項職務代理人彼此負責。若把回家亦當成上天賜的恩典,視為人生之路學習的幫助,從而思考在親子關係中吾人能學什麼?心情就相對地輕鬆。假使能隨時有最壞打算,最好的盼望,內心就更加篤定,到達什麼都不用擔心的怡然。主動應對遭逢之事,而不是被動怨懟、厭煩之。
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些看似很煩的事,莫不是可以用來陶冶吾人性情之墊腳石;而且,經熬練之後的心靈,柔軟的心和謹慎的態度會讓個性更精緻化。誰也不敢說他的個性都精緻了,待人接物都周到圓融了。此修養要慢慢學,許多人是吃很多苦之後,才終於學到皮毛的。
年長者若有互勉的老友,是美事一樁,有時候回去陪長輩,視之如度假,也很好。更年長者的銀髮族們,跟晚輩溝通,很可能正是最應該要學的首要功課。無論幾歲,他者的意見都不能完全採信,都要再反思,得出自己的體會。因為人生之路多異少同,每個人幾乎都是走在自己的獨特小路上,前面的方向都必需自己摸索、體會,才能真正學到、漂亮完成此生的任務。對每個人的處境而言,他者不是我者,所以即使是師長的意見也可能是淺陋、粗糙的,都必須自己再三衡量,謹慎以求無愧於人、於己。
唐.劉禹錫在〈客有為餘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詩中說:「山頂自澄明,人間已■霈。」■霈是下大雨,襯托出這詩之意境真美,就算全世界都下大雨了,吾人內心一樣可以像站在山頂觀看萬物一般清朗。春天來了,無論有多少累人的事壓肩頭,就讓思想清晰,心靈澄明,許自己一個沒有壓力的春天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