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風雨甲政第》出版後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1,393

《風雨甲政第》的創作,是我的一次新嘗試。雖然我寫長篇不是首次,但卻是難度最大的一次。以往寫《出洋前後》、《鐵蹄人生》、《迷城》、《暗角》、《人海梟雌》、《再來的愛情》等等長篇,憑藉的是長期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展開虛構和想像,大膽去寫;而《風雨甲政第》一書的「大主角」--我的祖屋「甲政第」卻是在金門真實存在近百年,其中幾個主要人物也確實真有其人然而我未曾見過,這是難度之一。《風雨甲政第》應「第十三屆浯島文學獎」而寫,該徵文比賽章程又規定要有金門元素,(舉凡人、史、事、物、時空背景等相關連結元素),內容至少達全文四分之一以上篇幅。這是難度之二。
第一個難度,甲政第近百年年的滄桑變遷,留下來的歷史材料實在極少,口述歷史從未有過,有的,只是「甲政第」被剷除後的一些議論,我需要結合大量虛構;第二個難度,我的父母在金門出生,我們兄弟姐妹則全在印尼出世和成長,儘管我和瑞芬從2004年到2016年前後回過金門十五次,「金門元素」對我而言畢竟還是一項大挑戰,我寫時必須多查資料,戰戰兢兢,小心謹慎。
寫作《風雨甲政第》前我反復考量了很久,終於還是分析了利弊,找到了信心。祖父曾經下番到印尼,我曾經在印尼生活過,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金門我們實地遊覽、考察過十五次,比起我寫《出洋前後》的時候那是熟悉多了。何況,我寫的不是祖父的人物傳記或事關「甲政第」的報告文學,而是小說,是允許在真實基礎上虛構的歷史小說,許多背景放在數百前或千年朝代的歷史小說就是在「大膽想像」和「真實細節」的結合下創作出來的。所謂「創作」就是「創造而作」的意思。
《風雨甲政第》為金門著名的建築經典甲政第留下故事。在我看來,我的甲政第百年來應該經歷過那樣的風風雨雨,迄今一百多年的歲月流逝了,那些歡笑和嘆息我寫的時候彷彿清晰如昨,側耳可聞。真實的甲政第從地平線消失了,但文學的甲政第已經以文字重建了起來,不論其得失如何,還是令我欣慰,畢竟它存在的意義就不凡,甲政第成了華僑拚搏奮鬥的象徵,文字可以比任何物質存在得更久!
《風雨甲政第》獲得「第十三屆浯島文學獎」長篇小說優等獎令我驚喜,感謝金門縣文化局提供了這麼好的創作和比賽的平台;也感激瑞芬讓我全力以赴創作和修訂,出書前我再次地認真審閱潤飾、改正錯字,河南省商城縣的李念秋老師也在百忙中協助校對,謹此一併致謝。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