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臉譜系列】 磨刀霍霍宰豬羊—李敏豐
肉攤生意五十餘年,見證島鄉的繁榮與蕭條,新市菜市場的夫妻檔,記錄著一段刻骨銘心的興衰……。
民國三十三年出生的李敏豐,古寧頭南山人,五歲時的記憶,即是三十八年國共對峙的砲聲隆隆,而九三砲戰後,父親到成功受僱於他人,做包子、賣油條。直到民國四十五年,舉家遷到新市里,他因此而順利到湖前唸小學,但才要開始讀書識字,就來了個八二三砲戰,真是天不從人願。從此一家八口到台灣,政府發給每人三千元安家費,才免予他鄉受風寒。
一家人暫居嘉義梅山鄉,李敏豐就讀梅山小學,圓了求學的夢想。而後他到了台北,在陳玉堂鄉親經營的金湖旅社當服務生,每晚收取十家旅社的住宿名單,親送漢中街派出所備查。儘管有個落腳處,但難掩一家人思鄉的情懷,終在民國四十九年回到了新市里,父親持續包子、油條老本行,他則經營「大華書店」與柑仔店,位於復興路的大華書店,尚有武俠小說出租,那時軍人多,書香氣息填滿著整個店裡,李敏豐亦在書堆裏尋夢,書生的氣質從此衍生。如果沒有手執屠刀,任誰也看不出他目前經營的是屠宰生意。
命運造就人生,同時也搭起姻緣,民國五十年,擁有一雙纖纖玉手與一張「夫人臉」的曾金珠,在吳開照相館當店員,有天李敏豐到店裡洗照片,當雙眼投射在她的臉龐時,驟然間驚為天人。於是他展開追求,當他追到了後浦,曾金珠的父親手持扁擔、反對交往,畢竟這是一個傳統的地方,豈能兒女情長談戀愛?
按理,以曾金珠的姣好面貌,在那個年代,許多外省籍官員,只要她願意,當個官夫人絕對沒問題,而且均在島嶼落地生根。然而她沒有嫁高官、亦沒有跟台灣兵回寶島,她選擇了眼前這個風度翩翩、有著書生氣質的英俊男。雖然兩人相差五歲,但是父親不同意,難道要變成七夕、牛郎織女來相會?於是李敏豐再接再厲,沒被扁擔嚇跑,託人上門說姻緣,懇求未來的岳父點頭,讓好事結成雙,莫再折騰他們倆。
在武俠小說中,忠肝義膽的人物,深深吸引著曾金珠,她留連於租書屋;而李敏豐則徘徊於照相館,這對郎才女貌的男女,究竟是佳偶還是怨偶?決定權不在二人。而在家從父的傳統觀念,只要父親一日不點頭,兩人就不會有結果。
幾番努力,終於蒙受老天的幫忙,有情人終成眷屬。現下在二男七女及十餘名內、外孫的圍繞下,於民國一○五年獲金婚表揚。回首來時路,夫妻走得辛苦,幸有母親幫忙帶孩子,才能事業家庭兩邊顧。而當資金不足,結束書店營業後,就在自家的攤位販賣豬肉,李敏豐除要親自到養豬戶抓豬,也練就了一身的擒豬術,儘管他能快狠準地抓起豬捆綁,秤重後再立即送到貨車上,但經常弄得一身的豬屎味,久久揮之不去。
位於護國寺附近的一處屠宰場,是業者宰豬的地方,沒有機器代勞,全靠人工完成。遇年節,已經忙得團團轉,自家處理完畢,還要到部隊幫忙殺豬宰羊,因為軍隊要加菜,平日軍人照顧他的肉攤,此際由他來回饋軍方,這即是軍愛民、民敬軍的展現。
妻子曾金珠是李敏豐的得力助手,跟在身旁許久,耳濡目染的偷學工夫,竟也讓她學會了「剝骨」和「收肉」。他玩笑地說:豬母近戲棚下可拍片!而昔日與軍方接觸,起初都是外省兵,逐漸的才有台灣兵,許多有情有義的外省兵,讓他終身難忘。而昔日無論砲指部、南雄師、海指部……,一旦年節採購大量的豬肉,常讓一家人切肉切到手痠。赴台求學返鄉的孩子們,人人手上一把刀,沒有機器來代勞,艱困的生活,再苦都要過。最辛苦的莫過於軍隊演習,帶鍋爐行軍時,部隊到哪裡,夫妻就要配合他們的時間與地點,按時送達,不得有誤。
約莫二十年前,行政院農委會官員抵金,與業者座談,鼓勵豬隻電宰,李敏豐和同業溝通後,成就了此事,中蘭的電宰場於是啟動,並統一運作,業者只需在屠宰場議價和抽籤,隔日依號碼牌領取豬肉,既省時又省力,方便又衛生,這樣的創舉,造福了地區。而李敏豐也在十幾年前,將自家的豬肉攤,以機器取代人工,曾金珠與孩子們不再手痠!
隨著軍隊的裁撤,市場日漸蕭條,做軍方生意的商家無不叫苦連天,李敏豐同樣受到影響。而數年前由一個市場分成兩個市場的情形下,仍然看不到商機。近些年來,隨著賣場的進駐,傳統業者更是雪上加霜,要如何讓不景氣的市集起死回生,有賴各方的努力。
李敏豐感念李氏宗親對他的照顧,亦感謝新市里鄉親對他的愛護,歷年來,金門李氏宗親會、金湖李氏宗親聯誼會、忠義廟、護國寺、太湖長青協會、肉類商會……等等,他都曾熱心參與。擔任鄰長五十餘年的他,在菜市場的生涯裡,與鄰里間的互動密切。而豬肉攤的生意,已交由長子接手,如今夫妻扮演的只是協助的角色,實際經營者則是孩子。在市場數十年歲月裡,他看盡了起起落落與形形色色的人生,當他牽起愛妻曾金珠的手,不後悔來到菜市場,這裡有他甜蜜的回憶,尤其是當年追求她的時候,並沒有被扁擔嚇跑,擄獲她的芳心,更是他此生難忘的記憶。當他們歡渡五十金婚時,莫忘還有六十金剛鑽婚、七十白金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