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八二三砲戰民眾疏遷臺灣始末

發布日期:
作者: 楊育瑛。
點閱率:1,793
字型大小:

今年正值金門八二三砲戰六十週年,事隔一甲子,許多砲戰事蹟漸遭遺忘,雖有官方文獻記錄,然多著重於軍事方面,且為了激勵戰時官兵士氣,消息亦多加油添醋,隱敗揚勝,例如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聯合報》第一版頭條報導:「空軍機群揚威金門,昨又擊落匪機兩架;海軍報捷,擊沉匪艇三艘,另有五艘負傷逃逸」。八月三十一日《中央日報》頭條報導:「金門砲兵發揮威力,毀匪砲陣地卅餘處」。砲戰期間數月,各大報紙類似此種毀匪砲陣地、轟沉敵艦艇、擊落米格機的新聞報導屢見不鮮,恐有誇大戰果,失真之嫌。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初,國防部即已察覺對岸自鷹廈鐵路通車後,沿海共軍調度動作頻繁,集結了約莫廿萬解放軍於金門四周,且陸續增援中,更有大批米格機不時盤旋於金門上空,侵略企圖非常明顯,經我軍戰鬥機纏鬥還擊,多次驅趕,臺灣海峽軍事情況已至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六日國防部宣布金馬前線及臺灣全省進入緊急備戰狀態,金馬前線更要求全體官兵宣誓效忠領袖,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八月二十三日午後,盛夏季節,天色暗得慢,下午六點半,日暮尚有夕景,對岸數百門火砲,計劃性齊發,連聲巨響開啟了舉世震駭的金門砲戰。當日砲擊最為瘋狂猛烈,是繼民國四十三年九三砲戰發生以來,最為激烈的一次,設於太武山翠谷的司令部不幸中彈,副司令官陸軍中將趙家驤、吉星文、空軍少將章傑於是役陣亡,國軍隨即採取了報復性的還擊。翌日據國防部粗估,二小時之內島上落彈數至少二萬五千枚以上,砲戰結束後,經統計落彈數,《金門縣志》記載竟高達五萬七千四百餘發之多。
時值校園暑假期間,學生都放假在家渡暑,共軍砲擊事出突然,許多緊靠著對岸的海邊村落,首當其衝,又近鄰駐軍砲陣地,成為落彈密集的目標,村民紛紛攜眷避難逃往山外等地區,憑藉著太武山勢的掩蔽庇護,遠離烽火。全縣各級學校原排定於九月初註冊開學,由於砲戰發生,民眾如驚弓之鳥,四處竄逃避難,各級校園也多罹砲火,校舍中彈損燬,校方亦無暇顧及辦理開學事宜。匪砲轟擊不歇,持續月餘,毀屋數千棟,傷患日增,期間又歷經中秋佳節,砲聲依然此起彼落,百姓流離,終日惶惶躲藏於防空洞,無法正常生活,縣政府為使國軍反擊無後顧之憂,增強駐軍戰力及減少民眾無謂犧牲,也念及學生不可失學,學業不可中斷,遂有利用運補物資返臺的空船,疏遷百姓及金中學生至後方的構想。
趁著十月六日共軍廣播停火一週的空檔,縣政府及金門中學依學生名冊緊急通知各鄉里村長,挨家挨戶轉告村民,凡有願意接受政府安頓到臺灣的民眾及學生,各村莊均有安排軍車接駁前往料羅搭船。支援載運疏遷民眾的軍艦共分四批,九日那天是農曆廿七,海軍二一七號軍艦利用夜色掩護啟航,第一批載運的是由金門中學教務主任周建齡率領的教職員及學生計一千零四人,其中教職員及眷屬一百十三人,學生八百九十一人,這批疏遷臺灣的學生,日後被鄉人稱為「流亡學生」。
一、疏遷金中學生
話分二部份,先敘金門中學員生的安置,再述民眾疏遷的過程。二一七號軍艦飄洋渡航約莫十八個鐘頭,十日傍晚六時許抵達高雄港,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副秘書長宋訓信、高雄市長陳武璋、高市青年救國團主任陳叔同、市教育科長吳芝生等軍政首長及臺灣學生代表數百人早已在碼頭等候,熱烈歡迎,當夜金中教員及學生由省立高雄中學學生四十人組成的金門服務隊接待,安置於高雄中學大禮堂渡過一宿。翌日即開始依據臺灣省教育廳科長徐伯超及金門中學校長易希鎬之前所商討研擬的計劃,分二日運作將學生分撥到臺灣二十九個省立中學寄讀,其中教職員三十九人(另一說四十九人)也按他們的志願,隨隊帶領學生分發到各校服務。
因同時疏遷來臺的數千位金門民眾,將以臺北、臺中、基隆、臺南、高雄五市為安置地區,為免再造成大都市雪上加霜的行政負擔,最初所擬定學生以暫不分發於這五市為原則,每校配額人數約在三十名左右,臺灣省政府也特先撥款十萬元作為輔導學生的就學費用。分發臺中以南省中的學生,約五百多人,於十一日下午分四批啟程,分別搭乘二時四十分、四時十分、四時四十分臺鐵專車前往大甲、清水、彰化、南投、員林、員林實驗中學、虎尾、斗六、嘉義、北港、北門、新營、善化、岡山、鳳山、屏東、潮州、臺東等,連同彰化、虎尾、嘉義、屏東四所女中在內的二十二所指定省中報到。分發臺中以北省中的學生,約三百多人,則於十二日啟程,分別前往花蓮、宜蘭、蘭陽女中、板橋、桃園、中壢、苗栗等七所省中報到。
學生分發各校過程井然有序,多數隊伍均有教員帶領,和傳言中因時局混亂,學生被沿途丟包之說法不符,丟包之說實為謬傳。其實無論是民眾,亦或是學生的疏遷,都是經過政府各縣市機關縝密周詳的協同計劃,國家正歷經風雨動盪,全民同仇敵愾,政府絕不會坐視百姓艱困不管。金門中學也保留了這批學生的學籍,並在臺北設置一所辦事處,由校長易希鎬親自主持,提供協助學生與家鄉家長聯絡事宜。寄讀學生在抵達各校時,均受地方居民及該校師生的熱情迎接,茲僅依所收集來的當時第一手分發報到記錄資料彙整,開列於下:
分發鳳山國中的學生十七人,由教職員幹事許燕木帶領,於十一日下午三時許,到達鳳山中學辦理報到手續。
三十七名金中初中部學生,於十一日下午由潮中校長熊惠民親自從高雄港接返潮州,下午六時火車到達潮州車站時,受歡迎的人群所包圍,鳴炮鼓掌熱烈之至,之後由潮中學生招呼引導,安置於新宿舍中。
十一日晚上搭乘公路局客運專車的二十四名學生抵達臺東,並由臺東中學作妥善的安頓。
分發嘉義寄讀的九十一名男女學生於十二日早晨抵達,受地區文教界及救國團熱誠歡迎,並致贈慰問品,食宿問題也獲得妥善安排。嘉中校長周封歧親率學生代表及學校軍樂隊到場迎接,帶回七十二名男同學,並派員分送十九位女同學至嘉義女中,隔日學生分別於省立嘉中與嘉義女中正式上課。
分發岡山中學的高初中學生三十餘人,於十二日上午到達岡山,該校除派員接待外,並舉行了盛大歡迎會,為金門來臺的同學們洗塵。
分配大甲中學的二十二名借讀學生,內含女生一名,另外還有教員二名,於十二日下午一時半到達大甲,該校校長李少達率領師生及樂隊至火車站迎接入校,沿途商戶燃放鞭炮聲不絕於耳。
北港各界於十二日下午二時在車站歡迎分發北港中學的十六名金中學生,隨即安排住宿於北港糖廠賓館二樓,學生代表楊永福受邀出席救國團北港社會大隊工作會報,上台報告共匪的殘暴行為及前方百姓身受砲火蹂躪的慘況,並呼籲大家同心協力支援前線。
分發於員林中學及實驗中學的學生共四十三人於十二日分別向各該校報到,其中員林中學分配二十五人,實驗中學十八人,十三日編班後即開始正式上課。
分發斗六中學的三十五名學生在郭冷塵教員的率領下,於十二日下午四時半抵達斗六,斗中校長李樹梓親率該校樂隊迎接於車站,行經市區時,鎮民皆報以熱烈掌聲,隔日下午由雲林縣黨部主委田興■於斗六中學禮堂主持歡迎大會,會中學生代表鄭藩山、黃金土、楊忠全分別報告了金門砲戰慘況及金中學生撤臺經過。
為歡迎由金門寄讀的五十名疏遷同學,十二日下午四時半,由善化中學校長曹書勤親率同學代表暨導師們等百餘人,至火車站等候迎接入校,經妥善安置膳宿後,十五日正式編班上課。
前來花蓮中學報到的寄讀學生共分二批,第一批三十七人於十二日晚上抵達,第二批十五人於十三日晚上抵達,合計五十二人,其中大部份均係初二生,只有十人係初一生,省立花中遂把二年級生專設一班,一年級生則安插至各班級,隔日即正式上課。
寄讀學生二十二人於十二日晚上抵達南投中學,由校方安排住宿與膳食。
十二日晚間六十一名金中學生抵達桃園,有三十二名是分發桃園中學,另二十九人則分發中壢中學,隨隊二名主任和二名職員分配於兩校,十三日編入各班級報到,桃園縣各界首長紛紛蒞校慰問這些戰地學生,並致贈日用品,十四日開始正式上課。
十三日上午清水中學在紀念週會後,校長程東白暨一千六百餘名的全校師生,舉行了一場歡迎金門中學三十二位寄讀同學的儀式,並由該校高三甲林美蘭同學主持,發起一項支援金中同學捐獻運動。
前往宜蘭的金中學生五十人,分別分發宜蘭中學二十七人與蘭陽女中二十三人,兩校均為學生解決膳宿問題,十四日上午宜蘭縣兼代縣長汪岳喬蒞臨二校視察慰問,並協助處理學生就學相關問題。
救國團北縣支隊於十八日下午二時,在該部會為寄讀板橋中學的四十二位學生暨三位教師舉行歡迎茶會,僑中、板中、藝校、樹中、南工等校,均派代表參加,會中金中教導主任周建齡報告金門砲戰實況及來臺經過。
另有分發於虎尾中學及虎尾女中二所學校的五十名學生記載。以上資料來源均採擷當年各大報紙刊載的時事新聞報導整理,可謂為混亂局勢中最即時的第一手資料,內載共約六百七十餘名學生分發於二十二所學校的消息,尚有七所學校及二百多位疏遷學生未收集到報導資料,雖疏漏猶多,但史料珍貴,無論良莠,皆予以收納。(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