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布日期:
作者: 劉紡菱。
點閱率:835

夏日藍空裡的白雲,掩不住熾熱的陽光,這條老街,不知歷經了多少歲月?所以這兒處處可見,正在整修的房舍,這裡的屋子雖有些老舊,卻隱藏不住,它過往的繁榮與璀燦。
在兒居住最久的長者,我們從里長的口中的敘述中可得知,應該算是阿美阿嬤了。
那一年阿美阿嬤新婚,便隨著丈夫帶著一只皮箱北上,來到這鎮上的雜貨店租屋,婚後她便連續生下了一子一女,便沒有再生育了。鄰居都一直勸她要再多生幾個孩子,以便將來老的時候可以養兒防老,可是阿美姨,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她認為孩子只要健健康康的長大,好好教養他,她將來老了未必需要投靠著兒孫。
在那保守的年代裡,阿美姨有這種新時代的思維,是無法廣泛被人接納的,後來,就連她的公婆也持著反對的意見,所以她的丈夫,為了家和萬事興,也避免阿美阿嬤和公婆起衝突,只好帶著她北上,在這個鎮上的雜貨店裡,找到一間願意租賃房間的房子,就這樣搬進來住了下去。
為了高薪和嗷嗷待哺孩子的未來,阿美阿嬤的丈夫只好答應了鄰居的建議到漁市場做起了賣漁貨的工作,而阿美阿嬤則每天一手牽著長女和背上先用花布背巾綁著次子,然後再揹起次子,在這條老街的市場裡做著賣肉粽的生意,他們夫婦兩人都非常努力的掙錢,也非常用心理財,他們立下志願,想在這條街上買下店面透天的房子。
後來在他們夫妻同心合力之下,他們真的實現了在老街上買新起的透天店面,這間透天厝,應該算是阿美阿嬤的「起家厝」,於是她和她的丈夫便開始改行做起雜貨兼賣菜的生意,來養活一家子的人,每個月還要寄錢回南部給公婆,日子雖然過的平淡,卻也十分的清苦。
隨著歲月的流逝,孩子們漸漸的長大成人,阿美阿嬤的長女也由孩童轉變成少女,每到夜晚放學時,便可以看見她家二樓的窗子,在那老街的盡頭高掛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窗內會出現有一位皮膚白晰,輪廓美麗的姑娘,那就是阿美阿嬤的長女,她在努力用功的讀書,準備大學聯考。住在這條街上無論是街坊鄰居,還是路人,大家都會目不轉睛的朝向她家二樓的窗簷下多瞄她女兒幾眼,她青春的芳華就像是香膏沒藥,牛奶與蜜,在老街上不停的流淌著。大家都說她是個富有高貴的氣質和書卷氣女孩,比夜空下的月亮還要清純皎潔。
也讓阿美阿嬤常感到自己真是「歹竹出好筍」。
有些媒人婆常和阿美阿嬤勸說,希望她女兒不要再考什麼大學了,直接找個好婆家嫁人算了。阿美阿嬤總是回答:「年輕人的事,年輕人自己選擇,我不好插手。」只要阿美阿嬤說了這句話,媒人婆便會對她翻起白眼,然後嘆一口氣說:「阿美阿嬤家這條媒人錢真是難賺呀!」又常常在對街委託說媒的家中,一直數落著阿美阿嬤的觀念,實在不令人苟同,然後就氣的離開了男方的家裡。
直到阿美阿嬤人生百之時,女兒因留學去了英國,也在異地找到了婆家,而她的兒子則到內地開工廠發展事業,而她的丈夫則因病往生後,阿美阿嬤不願意隨著兒孫去內地過日子,她也就只好獨居在她的起家厝裡了。
對她而言,這樣的生活,讓她感到十分的愜意。
當老街上隔壁鄰居家的青籐不知何時起,悄俏的延伸爬滿了阿嬤起家厝的外牆時,也許因為太陽常年的照射,而顯得枝葉更加凋零和枯萎,這彷佛象徵著阿美阿嬤由青春年少,歷經了歲月的風霜,讓她如今過著寂寞的晚年,她常為了擺脫屋內的寂寞,就常常讓收音機任意的播放著歌曲,然後阿美阿嬤就這樣在這些流暢的音樂中,在她家的後院的老槐樹下打起盹兒,直到近夜晚時,她才在她女兒過去少女時唸書的書房窗前,呆坐著,街坊鄰居經過她家樓下時,都不免會用關心獨居老人的眼神,瞄望著她窗內的燈火是否通明?透過閃爍的燈光,可以清晰的望到阿美阿嬤臉上佈滿安詳的皺紋,大家對她才有些放心。
到了秋末冬初,北風起風的日子漸漸靠近了老街的街角,她到了夜晚,她會改放著佛經,因為她在做晚課。那佛經的聲音夾雜著北風的呼嘯聲,也將原本在街頭禦寒的街友們,心靈感到了一些安慰,更讓行走在這條老街上的旅客更能夠昂首闊步,不再因著天色暗去,而感到不安。
後來,這條老街,隨著觀光人潮的注入,又讓它重新的注入了新生命。而阿美阿嬤家可以說是這條老街上最古老又沒怎麼翻修的老房子,也因此變成最吸引觀光客和許多文青朋友還有老街再造的人士來探訪它,老街可以說是阿美阿嬤一生生命的全部,阿美阿嬤知道她如果離開了老街便會無法適應新社會中的生活,那街外高聳的大樓裡的生活只會帶給她更加的寂寞與老化,所以她也不煩意搬去那樣的大樓居住。
如今是酷暑仲夏,她到傍晚,就打開了古厝的大門,然後又怡然自得地半掩著大門,從她家的門縫之中,依稀可見月光照耀著她,讓許多文青,依稀的看見她坐在客裡裡,她的眼神一直凝注在老街上,她見人的微笑表情,是令人感到非常滿足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