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觀鳥

發布日期:
作者: 顏重威。
點閱率:2,614

每次回金門觀鳥,內心的感覺,總是與在台灣觀鳥迥異。台灣地小人稠,即使到很偏僻的村落,仍常有摩托車和汽車等噪音的干擾。但金門的環境相當寧靜,能讓煩躁的心情沉澱下來。寧靜也是一種資源,更何況觀鳥是一種需要安寧的戶外活動。金門島上的鳥類有300多種,約為台灣鳥類種數的一半。其中長期在金門生活的留鳥,只有40種,佔金門鳥種12.9%,其餘都是南來北往的候鳥。每年有許多觀鳥團體,如台北鳥會、台灣鳥會、台南鳥會、高雄鳥會,甚至廈門鳥會等,都會組團或自由行來金門觀鳥。此外,也有專門來金門拍鳥的攝影者。金門鳥類有什麼特異之處,會讓這麼多的人,願意來金門觀鳥、拍鳥。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地理因素,二是環境因素。
金門與台灣之間,隔離著一道台灣海峽,距離不算遠,但就動物地理而言,則分屬於不同的亞區:金門是屬於東洋區閩廣亞區,台灣則是台灣亞區,不同亞區各有其代表性的動物種類。金門有許多鳥類如栗喉蜂虎、叉尾太陽鳥、白頸鴉、小嘴烏鴉、噪鵑、褐翅鴉鵑、四聲杜鵑、紅翅鳳頭鵑(冠郭公)、白胸翡翠、黑頭翡翠、斑魚狗、蠣鷸、髮冠卷尾、金翅雀,畫眉、烏鶇等,這些鳥類都是閩廣亞區代表種,為台灣亞區所沒有,所以引起台灣觀鳥人士如朝聖般地來金門,就是要看這些台灣看不到的鳥種。
目前金門的環境,仍處於寧靜的鄉野狀態。村落、農田、樹林、濕地、海岸等環境的多樣性,比起廈門和台灣各大都會的高樓大廈,水泥叢林,車輛來回穿梭公路上,更適於多種鳥類的棲宿。金門鳥類不受人多熱鬧的干擾,能安心立命的生活。生活於大都會工作繁忙的人們,如欲以觀鳥作為調劑疲憊身心,紓解繁忙工作壓力的戶外活動,都應到鄉野去享受自然環境,而到金門觀鳥則是台灣各地鳥會必選之地,也是廈門鳥會常來之處。廈門金門近在咫尺,船行只要30分鐘即可抵達。廈門工商發達,高樓林立,人們工作繁忙,金門正是廈門的後花園,放鬆心情休憩的好去處。
金門的地理位置,正處於鳥類東亞澳遷移路線途中,每年春秋二季候鳥遷移時,都會過境金門,將金門當做中途驛站,尤其生活於海岸的鴴、鷸類。筆者在金門觀鳥多年,曾多次拍到腳繫有足旗的鳥類,如拍到秋季由長江口崇明島繫放的中杓鷸,春季由澳洲繫放的大濱鷸,所以春秋二季是觀賞候鳥過境的好時機。夏季栗喉蜂虎的亮麗色彩於空中飛舞,噪鵑和四聲杜鵑宏亮的鳴叫響徹天際,白胸翡翠、戴勝、叉尾太陽鳥等的繁殖育雛,都是觀鳥者不可錯過的景觀,也是拍鳥者攝影的對象。冬季雖然寒風凜冽,黃昏時鸕鶿群體歸林的壯觀行列,冠鷿鷈在海面上的載浮載沉,黑鸛、黑頭翡翠、黑面琵鷺、魚鷹等的出現,更是觀鳥者追逐的目標。所以到金門觀鳥不必挑時間,一年四季都是好時機。
至於金門的觀鳥地點,可說處處都行。如行車於公路上,放眼於農田裡,即可觀看到喜鵲、棕背伯勞、八哥、珠頸斑鳩、環頸雉、大卷尾、白頭翁、白胸苦惡鳥、戴勝等多種鳥類。如欲觀看濕地鳥類,慈湖、慈堤、浯江溪口、浦邊洋山海邊、西園鹽場、金沙溪口、陵水湖等是最佳的去處,這些地點可觀看到鴨類、鷺類、?類、鷸類、燕鷗類,以及琵鷺、鸕鶿、鷿鷈、黑頭翡翠和紅冠水雞等多種鳥類。如欲觀看林棲的鳥類,林務所、植物園、中山林、南山林道等地也是很好的選擇。叉尾太陽鳥、褐翅鴉鵑、噪鵑、紅尾伯勞、鵲鴝、灰椋鳥、白腹鶇、赤腹鶇、烏鶇等是這些地區的常客。此外,空中也不寂靜,偶而也會出現一些不預期的猛禽,如黑翅鳶、紅隼、游隼、鵟、魚鷹、赤腹鷹、黑鳶等。
事實上,觀鳥是有層次的:初階者在認識鳥種,如何尋找和觀察鳥類的特徵,來辨識鳥種,觀賞鳥類亮麗多彩的羽色,以及聆聽鳥類美妙的鳴唱。有人以記錄一輩子觀看到多少鳥種為志向,於是他遊遍全世界,到處觀鳥。中階者觀察鳥類的種種行為,如各種不同的覓食技巧,求偶行為,繁殖策略,深入的探知鳥類的種種生活面相。他執著於某幾種鳥類的觀察,而不需全面地去認識所有的鳥類。高階者多以享受觀鳥的過程為樂。一趟出門觀鳥,他不追求觀看到應看到的鳥,則在觀鳥過程中,享受心靈與自然的和諧,以及體認該如何珍惜環境,敬愛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實,鳥類不僅僅是供觀賞或觀察而已,牠在自然界中扮演著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鳥類中有食肉的、食魚的、食蟲的、食穀的、食果的、食蜜的,但也會被食,於是在自然界中維持著穩定而又動態的生態平衡。什麼是動態的生態平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草原的鹿多時,老虎就容易捕食,鹿被吃多了,數量就減少,而老虎因容易捕食而數量增多。當老虎數量多時,找不到鹿可吃,老虎就會餓死,於是老虎的數量少了,鹿的數量就會恢復增多。如此種群數量一多一少,一少一多的變動,就是動態的生態平衡。如果這動態的生態平衡失衡了,例如老虎滅絕了或鹿的數量暴增了,這自然社會將會變成怎麼樣?同樣地,如果地球上的鳥類都沒有了,這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我們的生活裡,不能只重視人類社會的爾虞我詐,而勿視自然社會的變動。
由於金門鳥類資源豐富,且具有特異性,無論是組團或自由行,經常都有人到金門來觀鳥。來者不僅僅是觀鳥,同時也享受金門生活步調緩慢的寧靜環境,讓工作繁忙、緊繃的情緒,沉澱下來。金門已經成為台灣愛鳥人士必來觀鳥的聖地。目前金門的長住人口,約有6、7萬人,多集中於後浦、山外和沙美外,其餘地區仍保有鄉野的狀態,也就是環境多樣,適於多種鳥類的棲息。如果未來金門的發展,建設像廈門般的高樓林立,人口也像廈門260萬人,現有的鳥類都會跑光光,這種觀光資源也就沒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