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懷念
父親李炎改於民國19年11月出生於金門古寧頭。因為祖父出外到南洋,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家境清寒,古寧小學畢業後,無法繼續升學,從此開始獨立奮鬥,擔任過送信員。由於祖母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受人推崇,村人口耳相傳,推選20歲的父親為村長,隔年祖母過世。卸任村長後,到金門縣政府上班,不久後考上「農業發展特訓」的第一名,被派到台灣實習三個月。在金門縣政府服務了一年多,二伯父李允文擔任農會理事長時,聘請父親到農會擔任「供銷課」課長,父親平時工作認真,做事清廉,獲得長官同事的好評!
民國45年,父親與母親結婚。民國50年,父親從金城搬到新市里,與人合股經營「木材行」、「鐵工廠」、「冰廠」。民國56年,「僑聲戲院」開始營業,父親即擔任「總務」直到戲院結束營業。
父親因為自己家境清寒無法繼續升學,因此特別重視我們小孩的教育,從小鼓勵我們用功讀書,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六位子女中的五位均取得碩士學位,在美國、台灣工作、成家立業。這是父親送給我們最大的財富與恩惠,我們非常感恩!
父親平日熱心公益,尤其對於下列事務,全力以赴,不遺餘力:
第一:募款修建金門及大陸的祖厝。
第二:推動李氏宗親會的會務。
第三:擔任母校古寧小學的家長會長、金湖國小榮譽家長會長,贊助學校各項活動。
第四:統籌興建新市里的忠義廟(關帝宮)。
第五:協助鄉親排解糾紛、主持喪葬事宜、調和地方選務活動。
父親擔任多年金門李氏宗親會理事長,凝聚宗族的向心力,年紀稍長,年輕一輩接棒後,被推舉為金門縣李氏宗親會及世界李氏宗親會的名譽理事長。
民國78年,父親為了替新市里的居民興建關帝廟,開始義務奔走,向金門縣政府申請提供土地,並向內政部申請成立財團法人,經新市里居民熱烈主動捐款,「忠義廟」終於在民國91年落成,供奉關帝爺,至今香火鼎盛,這是父親最自豪的心願與成就。
父親生性樂觀,時常面帶笑容,而且自奉節儉、淡泊名利,視錢財為身外之物,總是樂善好施、急公好義、慷慨解囊、不落人後。
他時常提醒我們要「存好心、做好事」,「心善即天堂、心惡即地獄」。「忠孝節義」常常掛在嘴上,並且付諸行動,留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他的言教與身教。
父親於民國108年7月1日晚間11點16分,安詳地離開人世,令我們非常不捨!
回顧父親一生,白手起家,刻苦奮鬥,還有賢內助的勤儉持家,經濟小康,兒孫滿堂,溫馨和樂!享壽九十高齡,成為福壽雙全、有福之人!
如今告別父親,心情十分悲戚!以後踏進家門,再也無法大聲叫「阿爸啊!」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面容、溫暖親切的微笑!再也聽不到您高歌一曲「滿江紅」、「蘇武牧羊」。兒孫子女再也無法跟您親吻、摟抱、撒嬌!再也無法聽你講述一生的光榮事蹟!父親節,再也沒有父親可以祝賀!過年,再也無法與您團圓吃年夜飯,發紅包!
爸爸!我們非常想念您!非常敬愛您!非常以您為榮!也非常感恩您帶給我們的「樂善好施」、「急功好義」的好榜樣!感恩您對我們六位子女的養育栽培!我們會好好孝順、照顧媽媽!請您放心!
虔誠祝福您往生淨土、乘願再來造福人群!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